人民日報:江蘇江陰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唱響長江大保護的“江陰之歌”
引 子
江灘披新綠,岸畔複蔥蘢。在江蘇省無錫市江陰市,昔日塔吊林立的主城區長江岸線變身為(wei) 美麗(li) 的江陰“外灘”。
江陰因地處長江之南而得名,擁有35公裏的長江深水岸線、13條入江河道。上世紀90年代開始,江陰市長江岸線過度使用、土地超強度開發等問題日益顯現:高峰時期曾開發了超過2/3的長江岸線,有4條入江河道水質不能穩定達標。
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qin) 河,也是中華民族發展的重要支撐。站在曆史和全局的高度,從(cong) 中華民族長遠利益出發,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親(qin) 自謀劃、親(qin) 自部署、親(qin) 自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2016年1月5日、2018年4月26日、2020年11月14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先後在重慶、武漢、南京主持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hui) 、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hui) 、全麵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hui) ,推動沿江11省市治理汙染、修複生態、協同發力,“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走出一條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
“生態進、生產(chan) 退,治理進、汙染退,高端進、低端退”,近年來,江陰市以“三進三退”的生動實踐,唱響長江大保護的“江陰之歌”。長江江陰段生產(chan) 性岸線占比已從(cong) 2012年的72%降至目前的48%,下降了24個(ge) 百分點。
2020年10月,自然資源部推出第二批共10個(ge) 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典型案例,“江蘇省江陰市‘三進三退’護長江促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案例”榜上有名。
江陰如何走出一條長江保護與(yu) 綠色發展相得益彰之路?近日,記者走進這裏探尋答案。
攝影愛好者於(yu) 建新——
“長江邊攝影34年,從(cong) 拍攝生產(chan) 一線到記錄生態之美,小小鏡頭見證長江巨變”
張開機翼,連上藍牙,一架無人機平穩升起,在長江邊淩空盤旋。江陰市民於(yu) 建新手中的遙控屏幕傳(chuan) 來實時畫麵:茵茵綠草坪,搖曳的蘆葦蕩……一群飛鳥展翅劃過,“哢嚓哢嚓”,這位攝影愛好者摁下快門,光影瞬間定格。
67歲的於(yu) 建新曾任原江陰市交通局利港交通管理所所長,在長江邊工作生活了幾十年。白天工作時巡查往來貨船,夜晚伴著汽笛聲入眠,閑暇之餘(yu) 便掏出隨身攜帶的相機拍上幾張。翻開家中的相冊(ce) ,一張張泛黃的照片記錄下曾經的工作場景:吊車林立的裝卸碼頭、往來穿梭的貨運卡車、整齊碼放的集裝箱貨櫃……見證江陰發展,於(yu) 建新心裏有股說不出的自豪感,這繁忙的交通線正是港口城市欣欣向榮的標誌。
然而,伴隨經濟快速發展,於(yu) 建新眼見著江邊碼頭越來越多,大大小小的砂堆一個(ge) 連一個(ge) ,裝卸高峰時段,機器轟鳴,濃煙滾滾。江陰市原環境保護局發布的《2014年度江陰市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市地表水水質總體(ti) 為(wei) 中度汙染,當年實際監測的28個(ge) 地表水斷麵中,五類和劣五類水質斷麵共有18個(ge) ,占總數的64.2%。
治理刻不容緩。2016年至2021年,江陰市關(guan) 停取締“散亂(luan) 汙”企業(ye) 4214家、關(guan) 閉化工生產(chan) 企業(ye) 181家,2021年單位地區生產(chan) 總值能耗較2016年末下降20%;清退碼頭、工廠、輪渡站等,將江蘇省政府批複的23.4公裏港口岸線主動壓縮到16.85公裏。
拔掉“鏽釘子”,鑲上“綠絲(si) 帶”。江陰對騰退出來的濱江空間實施生態修複,船廠變森林、魚塘變濕地、工廠變公園,一抹抹綠色連點成片。過去,塔吊林立,噪音刺耳,塵土飛揚;如今,江風習(xi) 習(xi) ,天藍水碧,綠影婆娑。《2020年度江陰市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市地表水水質總體(ti) 為(wei) 良好,五類和劣五類水質斷麵全部消除,二類和三類水質斷麵占總數的85.8%。
2020年7月的一天,晚風徐徐,於(yu) 建新來到江陰船廠公園采風。這裏曾是揚子江船業(ye) 集團公司舊址,現已與(yu) 鵝鼻嘴公園相連,成為(wei) 視野開闊的濱江公園。浪花拍打著江岸,霞光映紅了水麵,“半江瑟瑟半江紅!”他快速按下快門。最終,這幅名為(wei) 《霞映驚濤》的作品在一家攝影類報紙上發表。
“長江邊攝影34年,從(cong) 拍攝生產(chan) 一線到記錄生態之美,小小鏡頭見證長江巨變。”退休後,於(yu) 建新成為(wei) 江陰市攝影家協會(hui) 會(hui) 員。2020年春天,他沿江邊濕地采風,行至窯港口一帶,聽到一陣撲棱棱的聲音,抬頭一看——一群黑翅白腹的小鳥從(cong) 頭頂掠過。他當即拍下照片,請教懂行的朋友才得知,這是一種稀有鳥類,名叫灰鷺。
“好生態引得候鳥來,更為(wei) 我的照片增添了幾分靈動。”於(yu) 建新漸漸把窯港口當成自己的攝影創作基地。在窯港口長江濕地保護小區鳥類棲息地建設工程複綠現場,於(yu) 建新與(yu) 調度指揮的江陰市利港街道黨(dang) 工委副書(shu) 記沙曉軍(jun) 攀談起來。“樹木種好之後,到窯港口棲息的候鳥會(hui) 越來越多,您的照片也會(hui) 越拍越美!”沙曉軍(jun) 說。
街道幹部沙曉軍(jun) ——
“清退窯港口及周邊區域散布的修船廠、養(yang) 殖場和化工作坊,改造成生態濕地,每年吸引1.4萬(wan) 隻以上候鳥棲息繁衍”
江水泱泱,窯港口春意盎然,江灘上蘆葦悄悄綻出嫩芽,在風中搖曳。“美麗(li) 的窯港口又回來了。”雙鬢斑白的於(yu) 建新觸景生情,憶起過往:每逢端午時節,蘆葉輕搖,孩子們(men) 鑽進蘆葦蕩,摘蘆葉回家包粽子;入秋之後,蘆花錦簇,村民來窯港口采下蘆花,加上稻草後編織成蘆花靴筒禦寒過冬。
“窯港口隸屬於(yu) 利港街道,顧名思義(yi) ,這裏因港得名、因港而興(xing) 。”沙曉軍(jun) 說,無錫市長江岸線總長35公裏,全部位於(yu) 江陰市,其中近12公裏在利港街道。上世紀90年代以來,窯港口作為(wei) 全市鄉(xiang) 鎮企業(ye) 最活躍的地區之一,江上船舶往來如織,碼頭之上車水馬龍。高強度開發,影響區域生態環境:附近企業(ye) 汙水直排入江,水域生態係統退化,原本向江麵延伸近百米的蘆葦灘麵積逐漸減少,摘蘆葉、采蘆花的場景難覓,村民途經時常常掩鼻而過。
如何還窯港口一灣碧水?2018年6月,《江陰市加強長江大保護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暨2018年度重點工作和項目安排》印發,明確提出“嚴(yan) 控長江岸線開發利用”“推進濱江公園建設,構建沿江生態景觀岸線,還江於(yu) 民、還岸於(yu) 民”。窯港口及周邊區域散布的98處小型畜禽養(yang) 殖場、化工作坊和小型修船廠,全部納入清退範圍。
複綠工程同步展開。2018年12月,江陰市林業(ye) 局、利港街道辦事處編製出台方案,提出“以窯港口區域長江水體(ti) 及濱岸灘塗為(wei) 保護範圍,重點保護長江濕地水質、濕地動植物及其棲息地生態環境”。
隨著岸線清理穩步推進,長江大堤內(nei) 側(ce) 一片近300畝(mu) 的灘地引起沙曉軍(jun) 的關(guan) 注。“這裏地勢高低不平,不利於(yu) 灌溉,無法種植水稻,不少稀有鳥類卻長期在此覓食。”沙曉軍(jun) 向生態環境部門報告了這一情況,並邀請有關(guan) 專(zhuan) 家現場踏勘。
南京大學濕地生態研究所所長安樹青帶領科研人員現場觀測,發現窯港口濕地有鳥類約90種,其中包含東(dong) 方白鸛、黑翅鳶、紅隼、蒼鷹、普通鵟等5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以及30種江蘇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江陰是亞(ya) 太候鳥遷徙路線上“鷸鳥類”的重要中途停歇地,保護好窯港口濕地意義(yi) 重大。
“為(wei) 南來北往的遷徙候鳥打造溫暖的家。”安樹青團隊和江陰市有關(guan) 部門達成共識,將這片土地建成鳥類棲息地。2020年6月,窯港口長江濕地保護小區鳥類棲息地建設工程正式啟動,通過塑造光灘、淺灘、深潭、沼澤等多種地形地貌,恢複鳥類棲息地和覓食地。
“清退窯港口及周邊區域散布的修船廠、養(yang) 殖場和化工作坊,改造成生態濕地,每年吸引1.4萬(wan) 隻以上候鳥棲息繁衍。”沙曉軍(jun) 說,複綠工程中栽種的樹種以楓楊、女貞、水杉、垂柳等耐水濕喬(qiao) 木為(wei) 主,其中女貞等是鳥嗜植物,果實等可供鳥類食用;高大的喜樹、挺拔的杉樹,則能為(wei) 鳥類提供築巢場所。目前,窯港口長江濕地保護小區已累計投入建設資金2600餘(yu) 萬(wan) 元。
轉型船工郭建華——
“關(guan) 閉經營24年的老船廠,開啟了新生活”
撥開密密匝匝的蘆葦叢(cong) ,一條10米寬的船塢痕跡依稀可見。在長江邊當了24年船工,51歲的郭建華對窯港口的點點滴滴記憶猶新。
上世紀90年代,他和父親(qin) 郭林寶推著小車,將腳下的江灘澆上水泥壓平,建起一座修船平台。他雙手來回比劃,為(wei) 記者演示當年拉船上塢台的場景:船隻經由滑道泊進船塢後,下方的氣墊緩緩鼓起,幾台卷揚機合力一拉,船順勢拖到了維修平台上。
電焊、噴砂、刷漆……郭建華技術好,又勤奮,生意越做越大,船廠規模一度擴大至占地50餘(yu) 畝(mu) ,並在江邊建起一座兩(liang) 層員工宿舍樓。然而,相較於(yu) 設施完備的大型船廠,作坊式的小船廠普遍缺乏環保設施配套,電焊時騰起的煙霧、噴砂時彌漫的粉塵、刷漆時濃烈的氣味,既破壞了沿江環境,也影響船工們(men) 的身體(ti) 健康。
由於(yu) 長年泡在江水中,郭林寶患上了關(guan) 節炎等多種職業(ye) 病,退休後不久便常年臥床。“我們(men) 家靠著經營船廠富裕起來,但長期粗放經營破壞了環境,父親(qin) 累垮了身體(ti) ,求醫問藥沒少花錢。”郭建華說。
2018年4月,郭建華所在的船廠被納入建設窯港口長江濕地保護小區需要清退的企業(ye) 名單。雖有心理準備,他還是難免五味雜陳。摸著鏽跡斑駁的扶手,沙曉軍(jun) 探身走進濕冷的船塢,一邊陪著郭建華修船,一邊耐心地開導他。
那段時間,沙曉軍(jun) 一有空就往船廠跑。郭建華起初沉默以對,不置可否,後來漸漸被打動了,他對沙曉軍(jun) 講的一句話印象頗深:“長江後浪推前浪,為(wei) 了下一代人,必須把長江保護好。”
彼時恰逢郭建華兒(er) 子新購置的婚房交付。一進新房,郭建華就被窗外的江景吸引了:春光明媚,江灘上草長鶯飛……新居位於(yu) 揚子江船業(ye) 集團公司的船廠舊址上,郭建華中學畢業(ye) 後曾在這個(ge) 船廠當學徒工。當時,由此處順江而下,連綿數公裏,大小港口碼頭密布:既有吊臂高聳的集裝箱碼頭,也有僅(jin) 一兩(liang) 個(ge) 泊位的散貨碼頭,還有無專(zhuan) 業(ye) 設備的自然坡岸碼頭,一些碼頭上黃砂堆積,猶如光禿禿的山丘聳立。
如今,放眼望去,無邊江景一時新——船廠搬走了,退出的生產(chan) 岸線變為(wei) 濱江公園。這次不期而遇的江景俯瞰,令猶豫不決(jue) 的郭建華下定決(jue) 心,於(yu) 2018年4月24日簽署拆遷協議。“岸邊不留一個(ge) 錨樁,江裏不留一截錨鏈。”郭建華與(yu) 工人們(men) 一起動手拆除船廠。經沙曉軍(jun) 介紹,有著電焊好手藝的郭建華夫婦應聘到一家機械廠工作,工資待遇可觀。
“關(guan) 閉經營24年的老船廠,開啟了新生活。”郭建華念舊,現在還經常來窯港口走一走,每次故地重遊他都感慨不已。
法官黃劍——
“探索生態環境損害賠償(chang) 金異地替代修複機製,共建窯港口長江生態濕地司法修複基地,持續發揮警示宣傳(chuan) 教育功能”
翻開窯港口長江生態濕地保護小區建設資金賬目,一筆來自江陰市人民法院的40萬(wan) 元資金引起記者注意。得益於(yu) 生態環境損害賠償(chang) 金異地替代修複機製,江陰市人民法院計劃為(wei) 窯港口長江生態濕地保護小區提供超過100萬(wan) 元建設資金。
“黨(dang) 的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明確提出對造成生態環境損害的責任者嚴(yan) 格實行賠償(chang) 製度。”江陰市人民法院長江流域環境資源第一法庭負責人黃劍說,生態環境損害無法修複的,實施貨幣賠償(chang) ,用於(yu) 替代修複。“除具有固定範圍的土壤汙染可就地實體(ti) 修複外,水和大氣等‘流動介質’的汙染損害很難界定修複範圍,往往需要根據虛擬治理成本法計算生態損害賠償(chang) 金額,采取異地替代修複。”
2018年在利港街道辦理一起環境資源類案件時,黃劍了解到窯港口長江濕地保護小區的情況。江陰市人民法院隨即組織評估團隊實地走訪調研,認為(wei) 窯港口的各項條件符合異地替代修複的實施要求。
2020年6月,江陰市人民法院、市生態環境局、利港街道辦事處等9家單位共同簽署《共建江陰市窯港口長江生態濕地司法修複基地框架協議》,提出“建立環境汙染案件區域修複機製。以江陰市人民法院在環境資源案件審理中當事人自願交納或執行到位的生態修複資金為(wei) 基地經費來源”。
步入風光旖旎的窯港口,看著水清岸綠、魚翔鳥棲的景象,江陰蘇陽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環保部門負責人李江勇直言鬱結於(yu) 心的內(nei) 疚得以減輕。因直排7噸多廢水,重金屬銅濃度超標10倍以上,江陰蘇陽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被江陰市人民法院依法判處罰金30萬(wan) 元,另繳納5萬(wan) 元生態環境損害賠償(chang) 金,用於(yu) 異地替代修複。2021年4月,該案被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列為(wei) “江蘇省生態環境損害賠償(chang) 磋商提名表揚案例”。
“探索生態環境損害賠償(chang) 金異地替代修複機製,共建窯港口長江生態濕地司法修複基地,持續發揮警示宣傳(chuan) 教育功能。”黃劍說,法院定期組織相關(guan) 當事人到窯港口參觀,介紹生態環境損害賠償(chang) 金異地替代修複機製的運行情況。目前,江蘇省各級法院在全省共建立了20多個(ge) 生態環境損害司法修複基地。
企業(ye) 環保部門負責人李江勇——
“在低效供給、低端產(chan) 能上堅定做減法,在高端產(chan) 業(ye) 、綠色產(chan) 業(ye) 上持續做加法”
步入蘇陽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工業(ye) 廢水預處理車間,由電鍍車間收集的汙水沿管道緩緩流入,經調節池和多級沉澱池處理後由濁變清。作為(wei) 一家芯片封裝和測試企業(ye) ,電鍍環節產(chan) 生銅等重金屬濃度較高的汙水,經兩(liang) 道處理環節達標後才能外排。
“生態環境損害賠償(chang) 後,企業(ye) 痛定思痛補齊環保短板。”李江勇說,此前汙水外溢的主要原因是處理設備老化,突發故障後未能及時處理。為(wei) 做到警鍾長鳴,公司將原有的故障設備原地保留。同時,投資800萬(wan) 元新建一套工業(ye) 廢水預處理設備,年汙水處理量逾15萬(wan) 噸,並委托專(zhuan) 業(ye) 的第三方服務機構運營維護預處理環節。
“長江生態環境問題,病狀在水裏、病灶在岸上、病根在結構。”沙曉軍(jun) 說,淘汰落後產(chan) 能,將騰退的空間資源向高端綠色產(chan) 業(ye) 傾(qing) 斜,才能從(cong) 源頭上控製汙染。在當地政府牽線搭橋下,蘇陽電子公司著力壓縮落後產(chan) 能,從(cong) 原有的封裝和測試領域向上遊設計研發領域拓展。
“在低效供給、低端產(chan) 能上堅定做減法,在高端產(chan) 業(ye) 、綠色產(chan) 業(ye) 上持續做加法。”李江勇說,2021年,公司新業(ye) 務板塊銷售額達7000萬(wan) 元,對公司營收貢獻率超過三成,有力推動了企業(ye) 轉型。
同蘇陽電子公司一樣,江陰以生態環境保護的持續加強倒逼產(chan) 業(ye) 結構的加快調整。江陰市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21年,全市淨增高新技術企業(ye) 62家,新增國家級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6家,入庫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ye) 1198家,預計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產(chan) 值占規模以上企業(ye) 的比重達到39%,高新技術企業(ye) 總數較2016年末增長123.9%。
騰籠換鳥,天藍水碧。“十三五”末,江陰市空氣質量優(you) 良天數比例較“十二五”末提升13%,國家和省級地表水考核斷麵水質優(you) 良比例提升44.5%。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