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清明祭掃新風寄哀思 北京昨天迎來第一波祭掃高峰

發布時間:2022-03-28 14:07:00來源: 北京日報

  昨天是清明首個(ge) 祭掃高峰日,在八寶山人民公墓,市民以不同的方式祭奠親(qin) 人。 本報記者 安旭東(dong) 攝

  本報記者 張楠

  本周末,本市迎來清明第一波祭掃高峰。昨天上午,記者現場看到,八寶山革命公墓和人民公墓由於(yu) 采取了預約祭掃、代祭服務等分流措施,墓區祭掃秩序井然,現場沒有出現人流聚集。

  除了傳(chuan) 統的擺放鮮花、絹花外,市民還可以選擇水溶祭祀、時空信箱、“絲(si) ”念寄情等多種表達哀思的祭掃新方式。

  祭掃現場 5點多就開門,老人可領臨(lin) 時號牌

  早上5時36分,工作人員趙帆早早便來到八寶山人民公墓上崗。出乎她的意料,已有三家人早早等候在公墓門外,準備為(wei) 親(qin) 人掃墓。“平時一般是7點開門,祭掃高峰日我們(men) 的開門時間提前到6點半。”為(wei) 避免市民等候,工作人員貼心地為(wei) 一早就等候在門外的市民打開了大門。

  “打開預約二維碼,前麵掃一下。”臨(lin) 近9點,八寶山人民公墓西門,前來祭掃的人群逐漸增多。不少人都提前將手機中的祭掃預約二維碼備好,沿著預約通道順序往門內(nei) 走去。“嘀”,工作人員掃描市民手機中的二維碼後,迅速放行。

  記者觀察後發現,預約市民排隊、進門、掃碼全過程用時不到1分鍾。“我約的這個(ge) ,怎麽(me) 出不來了?”一位老人進門時手機“卡殼”,在門口無法進入,工作人員見狀,立刻快步上前,手把手教老人使用祭掃預約係統。

  據了解,為(wei) 了方便老年人入園祭掃,公墓還提供現場臨(lin) 時登記服務,通過查驗、登記身份證號,領取臨(lin) 時號牌入園。此外,公墓還增設1條應急綠色通道,如遇緊急情況,便於(yu) 人員迅速撤離園區。

  緩解擁堵 革命公墓試行人車“雙預約”

  如何既滿足群眾(zhong) 清明祭掃需求,又不忘常態化疫情防控?記者了解到,全市68家公墓均開通了微信公眾(zhong) 號預約係統,並同步開通了電話預約服務,每天分時段實行預約祭掃。

  為(wei) 了緩解交通擁堵,八寶山革命公墓今年還首次推出了人員和車輛“雙預約”的限流新舉(ju) 措。

  八寶山革命公墓新聞發言人代雷介紹,自駕前往八寶山革命公墓祭掃的,除了要為(wei) 祭掃人員進行預約外,還首次要為(wei) 車輛進行預約。隻有預約成功後,人、車才可以進入園區。記者登錄“北京社會(hui) 建設和民政”微信公眾(zhong) 號後,在“掃墓預約”頁麵看到,在線預約祭掃時,如需要自駕車,除了輸入預約人姓名、身份證號等信息外,還要同時輸入車牌號碼。

  用抹布擦掉墓碑上的浮土,用蘸著水的小刷子輕輕刷洗墓碑上的汙漬,最後在擦拭幹淨的墓前輕輕擺上3枝白菊……如果無法親(qin) 自掃墓,公墓還特別推出了代祭服務。除了網上預約、電話預約等途徑外,八寶山革命公墓和人民公墓均提供免費代祭服務。疫情以來,預約代祭服務的市民明顯增加。

  “一站式”服務 首設“50米服務圈”“共享水桶”就近取用

  沿著單行線路,一路行駛進入八寶山革命公墓,記者注意到,以公墓中心廣場為(wei) 圓點,首次精準打造了更加便民的一站式“50米服務圈”。

  從(cong) 停車場下車四下一望,就能找到業(ye) 務服務、骨灰堂服務、墓區服務以及便民惠民服務等各類網點;往南走上幾步路,擺放著鮮花、絹花等祭掃用品的攤位就出現在眼前;不遠處的路邊,還整整齊齊擺放著公用的祭掃水桶等物品。

  “在‘50米服務圈’的範圍內(nei) ,能夠滿足家屬所有的祭掃服務需求,真正做到便民惠民,讓家屬少跑腿。”代雷表示。

  上午9時,八寶山人民公墓內(nei) 隨處可見拎著水桶、拿著毛巾的祭掃群眾(zhong) 。“往年的工作中發現,公墓內(nei) 提供的免費水桶、清潔小刷子、毛巾等祭掃物品,是使用率最高的。”八寶山人民公墓工作人員趙帆告訴記者,但長期以來,擺放這些祭掃物品的公共水桶架,都集中設置在人流量最大的西門廣場上。考慮到疫情防控的要求,為(wei) 了避免祭掃人群紮堆、聚集,今年清明節,八寶山人民公墓特別調整了便民水桶架的擺放位置。

  原本紮堆兒(er) 擺放在西門廣場上的一排排共享水桶架,如今被拆散,15個(ge) 共享水桶架分散在整個(ge) 墓區的各個(ge) 點位。記者注意到,墓區路邊公示的位置導向圖上,用一個(ge) 個(ge) 紅點清晰標注出附近水桶架的詳細位置,方便市民就近取用。不僅(jin) 如此,八寶山人民公墓內(nei) 還設置了5處飲水點,引導市民分散飲水。

  祭掃新方式 水溶祭祀、時空信箱、“絲(si) ”念寄情

  記者注意到,前來掃墓的市民,大多選擇購買(mai) 鮮花等祭品來告慰逝者。不燒紙、不焚香,同樣有很多祭掃新方式可以寄托哀思。

  八寶山革命公墓骨灰堂前,一個(ge) 水麵上漂浮著仿真蓮花,水中布置著假山、石燈籠的精致小水池,吸引了不少祭掃群眾(zhong) 的注意。

  “這是我們(men) 在今年清明節期間特別推出的‘水溶祭祀’服務,以水為(wei) 媒,寄托哀思。”工作人員向記者展示了一疊繪有嘉果滿籃、五穀豐(feng) 登、壯麗(li) 山河、薪火相傳(chuan) 等7種不同精美圖案的薄薄信箋。

  記者用簽字筆將對親(qin) 人的思念和寄語書(shu) 寫(xie) 在特殊水溶紙製成的信箋上,輕輕送入水池中,隨著水波紋的晃動,不過幾十秒的工夫,寄托哀思的信箋就漸漸溶化,最終溶入水中、化為(wei) 無形。

  燒紙、焚香不僅(jin) 容易帶來火災隱患,還會(hui) 造成空氣汙染,而水祭的方式則可以有效避免安全隱患和環境汙染。記者了解到,水溶信箋是用木漿等食品級材料製成,放入水中之後,一分鍾內(nei) 就可以溶化分解,不會(hui) 對環境造成汙染。

  水溶祭祀的水池邊,一個(ge) 巨大的信箱也同樣引人注目。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是今年清明節推出的“時空寄語”信箱,市民可將自己對逝去親(qin) 人的寄語寫(xie) 下,投入信箱內(nei) ,用時光對話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思念之情。

  此外,八寶山革命公墓還推出了“‘絲(si) ’念寄情”活動,家屬可以把對親(qin) 人的思念寫(xie) 在寄語卡上,用黃絲(si) 帶將寄語卡係在骨灰牆上,表達祈福心願。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