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今年將完成(權威發布)

發布時間:2022-04-18 16:24: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4月16日,神舟十三號航天員安全返回地麵,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在4月17日國新辦舉(ju) 行的新聞發布會(hui) 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郝淳等介紹了中國空間站建造進展情況。

  空間站建造和運營關(guan) 鍵技術已全麵突破

  郝淳介紹,中國空間站建造分為(wei) 關(guan) 鍵技術驗證和建造兩(liang) 個(ge) 階段實施,分別規劃了6次飛行任務。其中,關(guan) 鍵技術驗證階段主要任務目標是全麵突破和掌握空間站建造和運營相關(guan) 的關(guan) 鍵技術。自2020年以來,先後成功實施了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空間站天和核心艙,神舟十二號、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天舟二號、天舟三號貨運飛船共6次飛行任務,均取得圓滿成功,完成了關(guan) 鍵技術驗證階段的任務目標,為(wei) 空間站建造階段任務實施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空間站關(guan) 鍵技術驗證階段,包括航天員長期在軌駐留的生活和工作保障技術、再生式環境控製和生命保障技術、大型柔性電池翼可驅動機構技術、機械臂輔助艙段轉位技術等一係列技術都得到了突破,為(wei) 後續空間站的建設攻克了技術難關(guan) 。同時完善了任務的組織指揮體(ti) 係,建立了載人飛船應急發射機製和航天員應急返回搜救機製等,保證航天員在軌安全和空間站穩定運行;初步建立了有中國特色的載人航天運營管理體(ti) 係;取得了高水平的空間科學研究成果和顯著的綜合效益。包括利用核心艙上的空間科學實驗設施,開展了以無容器和高微重力實驗為(wei) 主要內(nei) 容的科學實驗,取得了一大批具有世界水平的成果。

  我國已完全具備航天員長期飛行駐留保障能力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係統總設計師、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研究員黃偉(wei) 芬介紹,神舟十三號飛行乘組圓滿完成了各項任務,創造了多項紀錄。3名航天員在軌飛行期間身體(ti) 和心理狀態良好,協同配合默契、工作緊張有序、生活豐(feng) 富多彩、任務完成出色,經受住了身心考驗以及完成任務各方麵的能力考驗。進一步驗證了我國航天員選拔訓練技術的科學有效,同時也表明我國已完全具備了航天員長期飛行駐留保障能力,為(wei) 後續任務奠定了基礎,積累了更為(wei) 豐(feng) 富和寶貴的經驗。

  神舟十三號順利返回後,目前在軌的是天和核心艙與(yu) 天舟三號貨運飛船組合體(ti) ,狀態正常,在軌各項運行參數穩定。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係統總設計師、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楊宏院士介紹,核心艙在軌運行將近一年時間裏,順利完成了與(yu) 兩(liang) 艘載人飛船和兩(liang) 艘貨運飛船的交會(hui) 對接等一係列任務,功能性能優(you) 於(yu) 設計。神舟十二號和神舟十三號兩(liang) 個(ge) 乘組駐留期間,天和核心艙的再生生保係統為(wei) 航天員提供良好的載人環境,滿足航天員在軌的物質代謝需求。大型柔性太陽電池翼及其電源技術,持續為(wei) 核心艙及其組合體(ti) 提供了能源,發電能力超出了設計預期,在出艙活動、交會(hui) 對接、機械臂轉位等能源需求較大的任務中提供了充足的能源供給。機械臂在整個(ge) 關(guan) 鍵技術驗證階段任務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完成了航天員出艙、轉位貨運飛船以及艙外狀態巡檢等多項關(guan) 鍵任務。

  北京航天飛行控製中心空間站任務總師孫軍(jun) 表示,通過空間站關(guan) 鍵技術驗證階段的實踐和技術積累,已掌握和初步驗證了空間站組裝建造階段的核心關(guan) 鍵飛控技術。同時,為(wei) 穩妥應對空間安全風險,對空間站平台設備、航天員健康等狀態進行全時監測,同時對空間環境、空間目標碰撞等情況加強監視預警,采取必要的規避措施。今年2月以來,已向全世界公布空間站運行軌道,供世界各航天實體(ti) 進行碰撞預警計算。

  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將於(yu) 6月發射

  郝淳表示,2022年是完成空間站建造的決(jue) 戰決(jue) 勝之年,又恰逢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立項實施30周年。建造中國空間站,建成國家太空實驗室是實現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戰略的重要目標,是建設航天強國、科技強國的重要標誌。

  隨著空間站關(guan) 鍵技術驗證階段的圓滿完成,工程正式進入空間站建造階段。

  根據任務安排,今年將完成中國空間站的在軌建造,共計劃實施6次飛行任務,分別是:5月發射天舟四號貨運飛船;6月發射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神舟十四號飛行乘組由3名航天員組成,將在軌駐留6個(ge) 月;7月發射空間站問天實驗艙;10月發射空間站夢天實驗艙。空間站的3個(ge) 艙段將形成“T”字基本構型,完成中國空間站的在軌建造;之後,還將實施天舟五號貨運飛船和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發射任務。神舟十五號飛行乘組由3名航天員組成,這3名航天員在軌和神舟十四號的航天員完成輪換後,將在軌工作和生活6個(ge) 月。

  目前,空間站其他兩(liang) 個(ge) 艙段——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研製進展順利。空間站建造完成後,兩(liang) 個(ge) 實驗艙將是航天員在軌主要的工作場所,在兩(liang) 個(ge) 實驗艙裏都可開展密封艙內(nei) 和密封艙外的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

  空間站完成在軌建造以後,將轉入為(wei) 期10年以上的應用與(yu) 發展階段。空間站建成後,初步計劃是每年發射兩(liang) 艘載人飛船和兩(liang) 艘貨運飛船。航天員要長期在軌駐留,開展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並對空間站進行照料和維護。還將研製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和新一代載人飛船。新一代載人飛船綜合能力也將大幅提升,可搭載7名航天員,上行和下行載荷能力大幅度提高。同時,還考慮研發空間站的擴展艙段,為(wei) 進一步支持在軌科學實驗和為(wei) 航天員的工作和生活創造更好的條件。

  空間站這10年以上的應用與(yu) 發展階段,還將利用空間站艙內(nei) 安排的科學實驗櫃和艙外大型載荷設施,開展更大規模的空間研究實驗和新技術試驗。特別是明年計劃發射我國首個(ge) 大型空間巡天望遠鏡,開展廣域巡天觀測,在宇宙結構形成和演化、暗物質和暗能量、係外行星與(yu) 太陽係天體(ti) 等方麵開展前沿科學研究。

  郝淳表示,中國空間站計劃實施的投資規模總體(ti) 適中,一直保持著與(yu) 國家經濟社會(hui) 發展總體(ti) 水平相適應的節奏。載人航天工程走出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投入較少、發展較快、成果較多、可持續的、富有中國特色的發展道路。中國載人航天的發展始終堅持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發展的原則。未來,中國載人航天也將會(hui) 從(cong) 近地空間走向地月空間,進而邁向深空。在進行空間站研製建設的同時,也開展了載人月球探測關(guan) 鍵技術攻關(guan) 和方案深化論證。


  《 人民日報 》( 2022年04月18日 02 版)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