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視頻二次創作不能如此胡來
短視頻是風口,但一味依靠粗製濫造甚至胡說八道,這一行業(ye) 風氣最終一定被刮歪。
情節會(hui) 反轉、編劇留了伏筆、結局有多個(ge) 版本……據《北京青年報》4月6日報道,近期,《人世間》《心居》等電視劇熱播走紅,而不少營銷號製作的電視劇“胡說”式解說短視頻,則讓劇集走向變了味。
速食時代,不少人難以靜下心來觀看一部完整的影視劇,加之一些影視劇動輒注水、影響觀眾(zhong) 的觀看體(ti) 驗,於(yu) 是短視頻漸成追劇利器。但隨著“X分鍾看完一部電影”的走紅,短視頻盜版侵權等問題也日益泛濫。有關(guan) 行業(ye) 協會(hui) 、自律組織多次呼籲,對短視頻平台強化版權內(nei) 容合規管理,有關(guan) 部門也出台了相關(guan) 短視頻內(nei) 容審核標準細則。
言猶在耳,短視頻侵權又冒出新問題,比如,電視劇《人世間》熱播後,劇中人物的命運走向成為(wei) 追劇人茶餘(yu) 飯後談論的焦點。許多短視頻平台營銷號看準時機大肆自創劇情,吸引眼球。這些“胡說”固然與(yu) 之前的簡單剪裁有所不同,但其侵權實質卻有過之而無不及。當劇集沒有按照“胡說”的走向發展時,一些滿懷“期待”的觀眾(zhong) 便會(hui) 心生怨氣,進而遷怒於(yu) 電視劇出品方和相關(guan) 播出平台,給各方帶來難堪。
“這兩(liang) 年由於(yu) 長視頻平台與(yu) 短視頻平台之間的版權之爭(zheng) ,讓這些影視營銷號的生意很難做,所以才會(hui) 讓眾(zhong) 多營銷號無底線地蹭流量,隨後再轉型做直播帶貨、團購促銷等”。一位業(ye) 內(nei) 人士的說法或許可以窺見端倪。
短視頻野蠻生長,歸根結底是一種流量病。相關(guan) 部門除了依法規範整治亂(luan) 象之外,也要引導營銷號走正道。著作權法規定,為(wei) 介紹、評論某一作品或者說明某一問題,在作品中適當引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可以不經作者或著作權人的同意,亦不必向其支付報酬。也就是說,在原作品基礎上注入自己思想的二度創作,才可能以最低成本做到個(ge) 性化作品的形成和傳(chuan) 播,這也應該是短視頻發展的方向。
短視頻是風口,但一味依靠粗製濫造甚至胡說八道,這一行業(ye) 風氣最終一定被刮歪。如果在合理引用的基礎上,在作品中加入獨創性內(nei) 容,給網友以啟迪,又何愁沒有流量?一些版權方也表示在打擊惡意創作者的同時,努力和短視頻平台合作,鼓勵優(you) 質創作者對版權作品進行再創作、解讀、評論。
在發揮好短平快等先天優(you) 勢的基礎上,以高質量內(nei) 容輸出為(wei) 導向,短視頻創作發展之路未來可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