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資金和政策保障 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國這十年·係列主題新聞發布)
財稅體(ti) 製改革縱深推進,財政宏觀調控不斷完善;強化資金和政策保障,推動高質量發展;精準實施減稅降費,充分發揮審計在黨(dang) 和國家監督體(ti) 係中的重要作用……
5月17日,中共中央宣傳(chuan) 部舉(ju) 行“中國這十年”係列主題新聞發布會(hui) 第四場。財政部副部長許宏才、審計署副審計長王陸進、國家稅務總局副局長王道樹,介紹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財稅改革與(yu) 發展情況。
財稅審計職能作用有效發揮,有力推動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
十年來,財稅審計部門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精準施策、持續發力,全力推動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不斷增進民生福祉。
——財政宏觀調控不斷完善。2012—2021年,我國連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適時適度預調微調,有效降低了經濟周期波動影響,有力支持了經濟社會(hui) 發展行穩致遠。
——財政保障更加精準有效。2012—2021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從(cong) 11.73萬(wan) 億(yi) 元增長到20.25萬(wan) 億(yi) 元,年均增長6.9%。財政“蛋糕”越做越大,為(wei) 實現第一個(ge) 百年奮鬥目標提供了堅實財力保障。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財政部始終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強化資金保障,集中財力辦大事,支持科技自立自強,加強基本民生保障,促進城鄉(xiang) 區域協調發展、支持打贏脫貧攻堅戰、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等,著力解決(jue) 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和實現高質量發展。”許宏才介紹,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從(cong) 2012年的12.6萬(wan) 億(yi) 元增長到2021年的24.63萬(wan) 億(yi) 元,年均增長8.5%,有力促進了經濟社會(hui) 事業(ye) 全麵發展進步。
——稅收籌集財政收入、調控經濟、調節分配職能作用有效發揮。十年來,全國稅收部門組織稅收收入(已扣減出口退稅,不含關(guan) 稅、海關(guan) 進口環節稅收),從(cong) 2013年的9.5萬(wan) 億(yi) 元增加到2021年的15.5萬(wan) 億(yi) 元,年均增長6.8%。
深入落實高新技術企業(ye) 所得稅稅率優(you) 惠等一係列支持科技創新的政策,2013—2020年,全國享受高新技術企業(ye) 所得稅優(you) 惠的企業(ye) 戶數增長了82.8%;持續落實支持西部大開發、海南自由貿易港等稅費優(you) 惠政策,先後推出支持京津冀協同發展20條、長江經濟帶發展20條、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26條等稅收征管和服務一體(ti) 化便利化措施;積極建立綠色稅收體(ti) 係;持續壓縮出口退稅辦理時限;連續多次降低小型微利企業(ye) 所得稅享受門檻,實施個(ge) 人所得稅改革……王道樹表示,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稅務係統自覺把稅收工作放到服務經濟社會(hui) 發展大局當中,積極助力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
十年來,全國審計機關(guan) 共審計109萬(wan) 多個(ge) 單位,促進增收節支和挽回損失4.3萬(wan) 多億(yi) 元。王陸進表示,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審計機關(guan) 持續加大對醫療、養(yang) 老、就業(ye) 、住房、“三農(nong) ”等重點民生資金和項目的審計力度,促進黨(dang) 中央各項惠民利民、安民富民政策落實落地。
財稅體(ti) 製改革全麵發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取得明顯成效
黨(dang) 的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以來,財稅體(ti) 製改革全麵發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取得了明顯成效,現代財政製度框架基本確立,稅收製度體(ti) 係建立健全,為(wei) 促進經濟社會(hui) 持續健康發展、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撐。
一是財政體(ti) 製改革取得新進展。保持中央和地方財力格局基本穩定,進一步理順中央與(yu) 地方的收入劃分,持續深化財政轉移支付製度改革,權責清晰、財力協調、區域均衡的中央與(yu) 地方財政關(guan) 係逐步形成。
二是稅收製度改革取得重大進展。持續深化增值稅改革,實現所有行業(ye) 稅負“隻減不增”;優(you) 化企業(ye) 所得稅製度,實施了覆蓋創業(ye) 投資等創新全鏈條的稅收優(you) 惠政策;實施個(ge) 人所得稅改革;推進資源、環境稅製等的改革……稅種科學、結構優(you) 化、法律健全、規範公平的稅收製度體(ti) 係建立健全。
2013—2021年,全國共新增減稅降費累計8.8萬(wan) 億(yi) 元,市場活力持續激發。稅製改革始終與(yu) 經濟全球化的外部環境相適應,出台了一係列促進包容性增長和綠色稅製方麵的改革措施,有力維護了我國的稅收利益。稅製結構不斷優(you) 化,2021年,全國稅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重達到85.3%,其中直接稅的比重占比達到了36%。
三是預算管理製度改革取得重大成果。修訂預算法和預算法的實施條例,建立跨年度預算平衡機製,實施項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創新實施了財政資金的直達機製……標準科學、規範透明、約束有力的預算製度基本建立。
財稅穩增長政策加速推進,政策效用持續釋放
當前,中國經濟麵臨(lin) 新的下行壓力。今年以來,財稅部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精神,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政策發力適當靠前,助力穩住宏觀經濟大盤。目前,各項政策正在加速推進,政策效用持續釋放。
一是加快實施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預計今年全年退稅減稅降費約2.5萬(wan) 億(yi) 元。其中,增值稅大規模留抵退稅約1.5萬(wan) 億(yi) 元。“今年以來已為(wei) 企業(ye) 減輕稅費負擔和增加現金流超過1.6萬(wan) 億(yi) 元。” 王道樹說,這些政策紅利為(wei) 企業(ye) 特別是中小微企業(ye) 及個(ge) 體(ti) 工商戶紓困解難、提振信心發揮了重要作用。
許宏才表示,為(wei) 了支持基層落實減稅降費和各項民生政策,中央財政安排特殊的專(zhuan) 項轉移支付1.2萬(wan) 億(yi) 元,其中列入今年預算的8000億(yi) 元已經分批下達。由於(yu) 留抵退稅的進度比較快,今年政府性基金預算當中還安排了4000億(yi) 元資金結轉下年使用,用於(yu) 清算中央財政應當負擔的留抵退稅,滿足地方資金調度的需要。
二是加快地方政府專(zhuan) 項債(zhai) 券發行使用,帶動擴大有效投資。今年新增地方政府專(zhuan) 項債(zhai) 券的額度是3.65萬(wan) 億(yi) 元。截至5月15日,各地已經發行1.5萬(wan) 億(yi) 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3萬(wan) 億(yi) 元。截至4月底,已經發行的專(zhuan) 項債(zhai) 券安排項目超過1.1萬(wan) 個(ge) ,有1200億(yi) 元的專(zhuan) 項債(zhai) 券用作了重大項目的資本金,為(wei) 擴大有效投資、穩定宏觀經濟提供有力支撐。
三是加大助企紓困政策力度,幫助企業(ye) 渡過難關(guan) 。從(cong) 企業(ye) 規模上看,重點加大對小微企業(ye) 的幫扶。從(cong) 行業(ye) 看,針對物流、餐飲等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困難行業(ye) 加大幫扶力度。同時,鼓勵各地積極安排資金,向困難企業(ye) 和個(ge) 體(ti) 工商戶提供房屋租金、水電費、擔保費、防疫支出等補助。
“下一步,財政部將繼續深入貫徹黨(dang) 中央、國務院關(guan) 於(yu) 退稅減稅決(jue) 策部署,財政政策靠前發力,用好政策工具箱,打足提前量,為(wei) 穩定宏觀經濟大盤出力,促進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許宏才表示。
“稅務部門將勇挑重擔、攻堅克難,紮實穩住經濟,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穩定和擴大就業(ye) ,為(wei) 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貢獻稅務力量。”王道樹表示。
王陸進表示,全國審計機關(guan) 將堅決(jue) 貫徹黨(dang) 中央、國務院決(jue) 策部署,紮實履行審計監督職責,推動提升積極的財政政策效能,做好“六穩”“六保”工作,促進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以實際行動迎接黨(dang) 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 人民日報 》( 2022年05月18日 04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