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的名字 奮進的路標——江蘇省鹽城市佳富村
佳富村村景。江蘇鄉(xiang) 村規劃建設研究會(hui) 供圖
蔭蔭古槐、潺潺清溪,藍、黃、綠三色線的旅遊公路一直通到鹽城市佳富村村口。在佳富村,不僅(jin) 能看到一幅“水潤紅村·桃香佳富”的美麗(li) 畫卷,還有浸入鄉(xiang) 村發展的紅色基因。
桃花紅雨英雄血,碧海丹霞誌士心。佳富村,因革命烈士丁佳富而得名。
丁佳富生於(yu) 1923年,犧牲於(yu) 1946年。史誌記載,丁佳富從(cong) 小就受到革命教育,積極參加抗戰工作。在擔任護隴區公安股股長時期,為(wei) 黨(dang) 和人民做了大量工作。後來,丁佳富在李莊(現鹽都區郭猛鎮民強村李莊)被叛徒出賣不幸被捕。敵人對他嚴(yan) 刑拷打,用盡各種酷刑,但丁佳富始終未泄露黨(dang) 的任何秘密,最後壯烈犧牲。說起丁佳富烈士遇難的情景,今年75歲的丁佳富女兒(er) 丁福蘭(lan) 一度哽咽。
丁佳富犧牲後,為(wei) 緬懷其精神,土地改革時期,當地將原黃沙港、丁子集、樓地頭等地合並改名為(wei) “佳富鄉(xiang) ”,新中國成立後逐漸發展成為(wei) 現在的佳富村。
在佳富村,丁佳富烈士的革命事跡在這裏代代相傳(chuan) 。為(wei) 傳(chuan) 承紅色基因,銘記烈士,大岡(gang) 鎮建設了佳富紅色紀念館,並於(yu) 2019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紀念館是佳富紅色“地標”,館內(nei) 一幅幅烈士照片,一件件烈士遺物,使丁佳富烈士鮮活的形象穿越時空隧道,向人們(men) 訴說當年烽火連天的戰鬥歲月。
紀念館在佳富原老村部基礎上改建而成,占地1.16畝(mu) ,主體(ti) 占地230平方米,外部廣場占地550平方米,主要展示丁佳富烈士的照片遺物和與(yu) 他相關(guan) 的各種戰役、戰役地圖、生平事跡等。同時展示了在大岡(gang) 這片熱土上湧現的140名革命烈士事跡、大岡(gang) 發展大事記、舊時生活場景、優(you) 秀老黨(dang) 員寄語和視頻教育室等。通過具體(ti) 而豐(feng) 富的人、事、物的展示,讓參觀人員充分而豐(feng) 滿地認識烈士、學習(xi) 烈士,真切地感受時代背景和環境。烈士的鮮血,染紅了這片土地。丁佳富頑強拚搏、寧死不屈的精神,也一直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為(wei) 了讓紅色基因融入血脈,紅色傳(chuan) 統代代相傳(chuan) ,佳富村深挖黨(dang) 性教育元素,大力發展紅色文化,在宣傳(chuan) 烈士事跡、學習(xi) 烈士精神、繼承烈士遺誌等方麵聚力用勁,將烈士命名村打造成“初心課堂”。
特色果園使佳富村搭上了致富“快車”。江蘇鄉(xiang) 村規劃建設研究會(hui) 供圖
近年來,圍繞“風景佳,百姓富”,佳富村以“生態宜居”為(wei) 主題,堅持在田園上“繪圖”,先後榮獲國家森林鄉(xiang) 村、江蘇省文明村、江蘇省美麗(li) 鄉(xiang) 村、江蘇省水美鄉(xiang) 村、江蘇省民主法治示範村、江蘇省特色田園鄉(xiang) 村和江蘇省社會(hui) 主義(yi) 新農(nong) 村建設先進集體(ti) 等榮譽稱號,成為(wei) 遠近聞名的文明村、旅遊村、特色桃果產(chan) 業(ye) 村和紅色文化村。
特色果園是佳富村致富“快車”。佳富村整合各家各戶原有土地資源,成立村經濟合作社,實行股份製,將土地承包給28個(ge) 家庭農(nong) 場,讓“專(zhuan) 家”和“快手”經營土地。2012年,佳富村利用黃沙土質先天優(you) 勢,建成4500畝(mu) 省級特色桃果產(chan) 業(ye) 園,年產(chan) 值8000萬(wan) 元,500多名農(nong) 民變身“果農(nong) ”,人均年收入一下子增加2萬(wan) 元。2018年,佳富村緊跟網絡時代發展,水果產(chan) 品線上線下同步銷售,一方麵開設淘寶電商,通過直播帶貨銷售;一方麵在上海開拓水果市場,租用冷庫,擺攤設點,開設水果實體(ti) 店。佳富水果產(chan) 銷兩(liang) 旺,遠近聞名。
2018年10月,佳富村聘請江蘇省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編製特色田園鄉(xiang) 村規劃,對新型農(nong) 村社區民居進行整體(ti) 設計,延續“白牆黛瓦、小飛簷、小套窗、紅宅門”傳(chuan) 統建築風格,入選蘇北農(nong) 房改善首批省級示範項目。為(wei) 順應群眾(zhong) 對高品質生活的向往,社區內(nei) 道路硬化、亮化、綠化全覆蓋,垃圾分類、汙水處理、天然氣安裝齊配套,幼兒(er) 園、敬老院、休閑區都到位,還開展“美麗(li) 庭院”評比,尊老愛幼、移風易俗宣傳(chuan) 。
如今,戰火的硝煙已去,安寧和平的生活已經到來。若在仲春時節走進佳富村,一排排樓房鱗次櫛比,房前屋後花兒(er) 開得正紅。烈士丁佳富的遺孀丁呂氏搬進了新型農(nong) 村社區,後窗正對著新建的佳富紅色紀念館,“也讓他看看我們(men) 現在的好日子。”(李菲菲 朱雨萱)
(責編:蕭瀟、唐璐璐)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