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信網絡詐騙手法不斷迭代更新 山西公安支招防範
人民網太原5月23日電 (記者朱紫陽)“以電信網絡詐騙為(wei) 代表的新型網絡犯罪已成為(wei) 主流犯罪,並且伴隨社會(hui) 形勢發展和社會(hui) 熱點,詐騙手法不斷迭代更新。”今天上午,山西省政府新聞辦舉(ju) 行的新聞發布會(hui) ,山西省公安廳刑偵(zhen) 總隊政委段波表示,當前常見的詐騙類型主要有網絡刷單返利、虛假投資理財、虛假網絡貸款、冒充電商物流客服、冒充領導熟人和冒充公檢法等,主要詐騙手法表現在:
利用急於(yu) 賺錢心理。詐騙分子通過發布網絡任務、網絡平台交友、網絡聘請專(zhuan) 家授課等方式,吸引受害人並獲取信任,先讓受害人獲取小額利益,吸引大額投資後,以種種理由拒絕提現,甚至要求繼續投資,以此實施詐騙。如虛假投資理財、網絡刷單返利等。
利用恐懼緊張心理。詐騙分子冒充公檢法、貸款公司、衛生防疫部門等人員,利用非法購買(mai) 的或被害人不經意提供的個(ge) 人信息,編造受害人可能非法出入境、騙取貸款、妨礙疫情防控等虛假情況,並偽(wei) 造相關(guan) 法律文書(shu) ,讓受害人產(chan) 生恐懼心理,製造緊張氣氛,迫使受害人提供銀行卡號、手機驗證碼或者直接讓受害人轉款到指定賬戶來達到詐騙的目的。如冒充公檢法詐騙、網絡虛假貸款詐騙、冒充疫情流調人員詐騙等。
利用先入為(wei) 主心理。詐騙分子通過不法手段獲取受害人的手機號、工作單位、網絡購物、快遞、網絡賬號等個(ge) 人信息,通過電話聯係受害人或微信添加好友,並準確說出受害人的相關(guan) 個(ge) 人信息,先入為(wei) 主獲取受害人信任,聲稱幫忙過橋轉款並偽(wei) 造轉賬憑證,或者通過屏幕共享、誘騙受害人提供手機驗證碼等手段,詐騙受害人錢財。如冒充領導熟人詐騙、冒充電商物流客服詐騙。
麵對不斷迭代更新的詐騙手法,人民群眾(zhong) 要謹記“未知鏈接不要點,陌生來電不輕信,個(ge) 人信息不透露,轉賬匯款多核實”。積極安裝“國家反詐中心APP”,不斷了解掌握最新的詐騙手法,提升識騙防騙意識。同時要保護好自己的銀行卡、電話卡、微信、QQ和支付寶等各類賬戶,不要出售、出租、出借他人,更不要幫助陌生人轉款,否則可能淪為(wei) 電信網絡詐騙的“幫凶”,受到法律追究。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