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山市雨山區:生態環境迎來嶄新“圖景”
曾經,這裏是時代的“眼淚”,是城市的“傷(shang) 疤”,是工業(ye) 文明背後獨特的曆史印記;而今,“工業(ye) 鏽帶”巧變“生活秀帶”,生態修複與(yu) 綠色轉型發展“喚醒”了向山地區的城市記憶,工業(ye) 遺產(chan) 煥發新生。
向山地區西部入口處的景觀。胡乾亮攝
一個(ge) 個(ge) 規劃編製成型,一處處治理靶向出擊。新時代“向山大會(hui) 戰”打響以來,荒山礦坑變身綠水青山,生態修複遵循EOD路徑,以“生態修複+”帶動一、二、三產(chan) 融合發展。8家采礦企業(ye) 和23家小選礦廠徹底關(guan) 停,18家“散亂(luan) 汙”企業(ye) 徹底拆除,8個(ge) 尾礦庫順利閉庫,12個(ge) 曆史采礦宕口全部複綠複墾;丁山礦等6個(ge) 礦區生態修複通過省、市驗收,凹山湖“三棵樹”、南山大道、鐵道文化遊園等一係列地標性生態項目為(wei) 人們(men) 所熟知,向山地區生態環境總體(ti) 麵貌正在迎來巨變。
從(cong) “城市源”到“生態源”
向山鎮位於(yu) 馬鞍山中心城區的東(dong) 南角,有著豐(feng) 富的鐵礦資源,是馬鋼的“糧倉(cang) ”。馬鞍山市因礦而生,因鋼而立,向山地區是馬鞍山城市的發源地,也可以說是馬鞍山城市的風源、河源、城市源。
向山地區百年礦山開采曆史,為(wei) 馬鋼和馬鞍山的建設與(yu) 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也留下了極為(wei) 深重的環境欠賬。這其中,尤其以未及時開展治理早期粗放開采礦山致使山體(ti) 裸露、未完成尾礦庫和排土場生態治理,以及礦區酸性廢水對長江水生態安全造成威脅最為(wei) 突出。小南山礦區就是很典型的案例。
2021年10月,小南山礦區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工程施工正式進場,酸水處理、排土場削坡、邊坡綠化……七個(ge) 月後,小南山礦區已然初現綠茵,石子步道搭建的觀景平台為(wei) 人們(men) 展現了“源頭防控、末端治理”相結合整改修複的最新成果。
凹山湖。胡乾亮攝
從(cong) 源頭入手的不僅(jin) 是小南山礦區,作為(wei) 兩(liang) 河源頭淨流工程的洋河水係整治項目,從(cong) 改善水質、岸線梳理調整、新建河道,到新建南家甸、高村濕地公園,整治工程正一一鋪開。以洋河水係為(wei) 代表的淨流工程正以治水為(wei) 中心,以水汙染防治、改善水質為(wei) 根本,通過清淤疏浚、水質提升、整治南家甸、高村濕地等綜合整治措施,全力打造“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水生態環境。
曾經被臭水塘、垃圾堆占據的洋河上遊,如今已漸成居民飯後散步的好去處;那些在歲月的洗禮下千瘡百孔的礦坑,如今也逐漸“撫去傷(shang) 疤”;原先坑窪不平、蠅蟲亂(luan) 飛的村口,如今變成了山青水綠的美麗(li) 鄉(xiang) 村……
山巒層林盡染,平原藍綠交融,城鄉(xiang) 鳥語花香。這樣的自然美景,既帶給人們(men) 美的享受,也是人們(men) 走向未來的依托。
“工業(ye) 鏽帶”變“生活秀帶”
西部入口是市區前往向山地區的主要通道,也承載著人們(men) 對向山的初印象,如何將人留住,如何通過生態修複讓向山“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考驗著治理者的決(jue) 心和魄力。
2021年,市委、市政府將向山地區生態修複與(yu) 綠色轉型發展作為(wei) 踐行新發展定位、創建經濟社會(hui) 發展綠色轉型示範區的“一號工程”,打響新時代“向山大會(hui) 戰”。研究出台《關(guan) 於(yu) 向山地區生態修複與(yu) 綠色轉型發展的實施意見》,委托上海複旦規劃建築設計研究院編製《向山地區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建設規劃》《向山地區生態修複與(yu) 綠色轉型研究》暨《向山鎮國土空間總體(ti) 規劃》等專(zhuan) 項規劃,初步形成“一屏、一帶、一心、六廊”科學完備的規劃體(ti) 係。
2021年4月,向山地區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項目被獲批為(wei) 生態環境部全國首批EOD試點,EOD理念下的“EPC+產(chan) 業(ye) 導入”治理模式逐步成型,向山地區拉開了“村莊集聚美麗(li) 、 環境宜居宜業(ye) 、礦區生態修複、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的生態文明新格局,以往坑坑窪窪、塵土飛揚的道路被一一升級改造,老舊廠房修葺一新,處處展示出生態蝶變的美好圖景。
凹山湖。胡乾亮攝
如今,在市區通往向山鎮的西部入口處,已很難再尋覓破敗氣息,取而代之的是成片的綠植、層次分明的花園式景觀,向山鎮逐漸與(yu) 主城區連為(wei) 一體(ti) 。進入西部入口,沿著新修建的向陽路一路向南,進入南山大道,破碎顛簸的盤山土路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平整舒適的瀝青馬路,移步換景的蜿蜒山路為(wei) 行程增添了野趣。
“向山地區生態修複與(yu) 綠色轉型發展統籌實施十大工程,總投資101.2億(yi) 元。截至目前已開工23個(ge) 項目,預計今年年底44個(ge) 項目將全麵開工。”雨山區向山專(zhuan) 班辦公室主任張楊說,下一步,將加快項目的推進,加大融資的力度,推進打造向山地區“生態修複+”的項目理念,讓廢棄礦山治理修複工程變產(chan) 品、變資源,實現生態反哺。
一湖望見“兩(liang) 山”
五月,順山路而上,行至山腰,隻見凹山湖綠水盈盈,四周花團錦簇,儼(yan) 然一幅潑墨山水圖景。
攀至山頂,一棵高大挺拔、枝繁葉茂的大鬆樹映入眼簾,那裏曾是當年凹山大會(hui) 戰的指揮部所在地。登高向遠望去,綠水青山間,一排排元寶楓、杜仲和山桐子將原本荒蕪的山體(ti) 環繞,分階分層設計,讓這片極具經濟價(jia) 值的生態林擁有了美的視覺體(ti) 驗。這些附加值極高的特種經濟林樹種在為(wei) 向山地區實質性解決(jue) 礦山生態修複、環境整治等問題的同時,也將帶動後續產(chan) 業(ye) 發展。
不遠處的凹山地質文化公園裏,礦車、電鏟、牙輪鑽等采掘運輸設備錯落有致,將工業(ye) 文明與(yu) 生態文明完美結合;規劃中的地質博物館也已經選好了位置,就在山頂公園旁,未來將用以集中展示馬鞍山礦產(chan) 資源開發利用的曆史成就和城市工業(ye) 文明發展的光輝曆程,一場有關(guan) 工業(ye) 與(yu) 發展的集體(ti) 記憶正在被悄悄喚醒。
凹山地質文化公園。胡乾亮攝
“目前,向山EOD生態價(jia) 值轉換核心項目——凹山湖生態綠心項目已完成地質勘探和安全論證。”張楊介紹,項目緊扣“玉環天鏡”設計模式,結合安全和環保要求,在地質勘探的基礎上對凹山湖項目規劃設計方案不斷進行調整優(you) 化;同時積極開展招商引資,編製完成凹山湖項目招商手冊(ce) ,積極對接中鐵文旅集團、中鐵八局、保利集團等多家央企開展項目推介。
隨著向山地區生態修複與(yu) 綠色轉型深入推進,百年礦區的“涅槃”之路還將繼續。未來,向山地區還將通過重點發展智能製造、節能環保等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實現生態效益向經濟效益、社會(hui) 效益轉化,真正把向山地區打造成踐行“兩(liang) 山”理念的樣板,早日把向山地區打造成為(wei) “山青、水綠、林鬱、田沃、湖美”的生命共同體(ti) 。(張令琪 董健)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