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和縣:民生工程惠民生

發布時間:2022-05-28 18:01:00來源: 人民網-安徽頻道

  “2017年到2021年,和縣投入民生工程資金分別為(wei) 13.82億(yi) 元、12.05億(yi) 元、11.79億(yi) 元、12.59億(yi) 元和12.29億(yi) 元。”近日,和縣財政局民生辦主任葉哨兵說起民生工程,認為(wei) 它確實給老百姓帶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

  從(cong) 上麵數據看出和縣民生工程投資量每年都在10億(yi) 元以上。以往每年民生工程是33項,2022年省定20項民生工程,和縣實際實施18項。

  低保救助 重振信心

  湯用錦是“困難群眾(zhong) 救助”民生工程的直接受益者。42歲的他,是和縣功橋鎮考塘村石小王村組村民,2008年患視神經脊髓炎,右腳踝先發麻,且往右膝、右胸發展,一周時間左半身也如此。當時在南京打零工的他意識到問題的嚴(yan) 重性,那幾天天天去醫院檢查。“醫生幫我醫治,認為(wei) 這病隻有康複,不然肌肉可能萎縮。”湯用錦用“沮喪(sang) ”二字表達他當時的心境。為(wei) 了這個(ge) 家,他必須堅持堅持再堅持,並牢牢記住醫生的醫囑,回家後堅持康複,練習(xi) 盤坐、站立。

  “為(wei) 治病,家裏花了10多萬(wan) 元,連僅(jin) 有的二三萬(wan) 元積蓄也花光,錢不夠,就從(cong) 親(qin) 戚朋友那借了七萬(wan) 多塊。”湯用錦家僅(jin) 有的2畝(mu) 山地租給別人種植。2010年他與(yu) 兒(er) 子兩(liang) 人享受低保政策,現在每人每月能拿到700元。自從(cong) 2014年他成為(wei) 建檔立卡貧困戶,享受了“351”“兩(liang) 不愁三保障”、光伏、金菜地等扶貧政策,2015年脫了貧。

  他很想像正常人一樣上街,哪怕看一眼街上熙熙攘攘的行人,但這對於(yu) 他可是一種奢望。令他意想不到的是,他的奢望很快變成現實。2019年10月的一天,縣裏一位領導特意看望他,並帶來一張電動輪椅。“有了電動輪椅,我也能上街買(mai) 東(dong) 西,真方便!”他說,現在不僅(jin) 路通,政府還給自家免費安裝自來水,修屋頂。他越想心裏越亮堂。

  據和縣民政局低保中心副主任撒中亞(ya) 介紹,2018年至今,全縣享受低保人員7133戶11824人,其中農(nong) 村低保6081戶10257人,共發放低保費3.1億(yi) 元,其中農(nong) 村低保費2.6億(yi) 元。

  法律援助 討回公道

  這幾天,楊順非常開心,因為(wei) 和縣一家律師事務所給予他法律援助,幫他討回拖欠的工資。

  楊順原先在外地上班,2020年5月,疫情有所緩解,他考慮孩子上學需要照顧,就回了和縣,並在縣開發區一家企業(ye) 上班。但去年2月份上班後,工資一直拖到年底才發,且隻發了一個(ge) 月的工資。今年農(nong) 曆正月二十準備去企業(ye) 上班,被告知已辭退。楊順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去縣法律援助中心,將自己的訴求說了。沒兩(liang) 天,縣法律援助律師嚴(yan) 承亮接受此案,將相關(guan) 勞動合同、委托書(shu) 、勞動仲裁書(shu) 準備好,並與(yu) 和縣勞動人事仲裁委員會(hui) 仲裁庭聯係。“仲裁庭立案後,征求雙方意見,很快在5月12日簽約。拖欠的10500元工資將在一個(ge) 月內(nei) 打入卡內(nei) 。”嚴(yan) 承亮說。

  2018年至今,和縣受理群眾(zhong) 法律援助案件2264件(人),幫助困難群體(ti) 獲取利益或挽回損失約1.2億(yi) 元。

  閱讀空間 書(shu) 房共享

  在和城,大大小小分布著大隱、明天、雲(yun) 上、動靜等風格迥異的城市閱書(shu) 房有10處,和城居民步行一刻鍾就能來到身邊的書(shu) 房,獨享閱讀之美。

  5月24日下午,張昕宇如往日一樣步行5分鍾來到雲(yun) 上書(shu) 房。他住糧食大廈附近,是一名安徽財政大學的在校生,由於(yu) 疫情待在家中看書(shu) ,他立誌考研,每天下午來書(shu) 房看書(shu) 學習(xi) 。“這裏環境好,很安靜,學習(xi) 氣氛濃,看書(shu) 效果好。”張昕宇笑言,政府為(wei) 市民做這實事,有品位,上檔次。

  “圍繞書(shu) 房建設的15分鍾閱讀圈,是和縣今年一項新的重點民生項目。項目以和城為(wei) 基本單位,實現文化強縣,構建全民閱讀服務體(ti) 係。”和縣文旅體(ti) 局副局長周元說,目前成立工作專(zhuan) 班,挑選已建成的9個(ge) 閱讀空間,對照建設規範標準,投入資金,加以改造和提升,並配齊軟硬件設備,紮實推進“15分鍾閱讀圈”建設。 (常興(xing) 勝)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