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緩解兒科醫生緊缺,還要做些啥
南京鼓樓醫院兒(er) 科門診日前對外開診,兒(er) 科病房也將很快交付使用,家長帶患兒(er) 看病就醫又多了一個(ge) 選擇。
呼應需求,
69年後兒(er) 科再開
南京鼓樓醫院兒(er) 科門診位於(yu) 門診新大樓一樓,環境整潔、設施齊全,除6間普通診室外,還設有兒(er) 童專(zhuan) 用候診區、搶救室、霧化室、輸液室等。為(wei) 了緩解患兒(er) 的緊張害怕情緒,在環境裝修時還專(zhuan) 門設計星空頂燈、卡通壁紙等。
該院院長於(yu) 成功介紹,1953年之前,該院一直設有兒(er) 科,後來兒(er) 科從(cong) 院本部分離單獨成立南京市兒(er) 童醫院,距今已有69年。如今兒(er) 科再次開診,作為(wei) 三甲大醫院的鼓樓醫院學科生態更健全。
南京市兒(er) 童醫院院本部與(yu) 南京鼓樓醫院距離很近,但近年來兒(er) 童醫院的發展重心轉向南京河西南,一些重要科室也搬離,中心城區患兒(er) 到河西看病並不方便,因此鼓樓醫院兒(er) 科有著巨大需求。該院兒(er) 科主任劉光陵介紹,“原先由於(yu) 我院沒有兒(er) 科診療資質,許多先天性心髒病患兒(er) 、產(chan) 科新生患兒(er) 隻能到院外就診,今後這類患兒(er) 都不用轉院了。”
“兒(er) 科現有高級職稱醫師3名,碩士生導師2名、博士後1名、博士2名。設有專(zhuan) 家門診、普通門診,專(zhuan) 家全天坐診,一般的患兒(er) 常見病、多發病都能接診。未來將持續引進高層次人才,不斷提升科室綜合實力。”劉光陵表示,後續開設的兒(er) 科病房擬設床位48張。科室承擔兒(er) 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臨(lin) 床診療工作,其中兒(er) 童呼吸、腎髒、風濕免疫、內(nei) 分泌和新生兒(er) 疾病診療為(wei) 科室特色。8月左右,兒(er) 科急診、兒(er) 科病房等將陸續開放。
尷尬凸顯,
大醫院裏“小兒(er) 科”
患兒(er) 就診難、兒(er) 科醫生緊缺一直是社會(hui) 關(guan) 注熱點。在南京,除了南京市兒(er) 童醫院這所三甲專(zhuan) 科醫院,省人民醫院、省中醫院、東(dong) 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南京市第一醫院、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南京醫科大學附屬逸夫醫院等都設有兒(er) 科。其中南醫大二附院兒(er) 科規模較大,其他醫院兒(er) 科規模較小,診療力量一般,功能、服務能力有限,多數隻有門急診而沒有病房。
大醫院的兒(er) 科接診對象不僅(jin) 來自南京本地,還承擔全省兒(er) 科中心的角色。以南京市兒(er) 童醫院為(wei) 例,門急診收治的小患兒(er) 約一半來自蘇北地區及安徽周邊,入住病房的外省患兒(er) 比例則更高。
綜合性大醫院為(wei) 何不願意大力發展兒(er) 科?“兒(er) 科風險大、成本高,還容易引來醫患糾紛。”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兒(er) 科醫生告訴記者,孩子生病,多數說不清楚哪兒(er) 不舒服,醫生很難與(yu) 孩子交流,因此兒(er) 科有“啞科”的說法。患兒(er) 不配合醫生檢查,易造成誤診、漏診。小兒(er) 病情變化快,風險更大一些,容易發生醫療糾紛,醫護挨罵甚至挨打的可能性比其他科室高出許多。
投入成本高、經濟效益低,也是綜合性大醫院不願意發展兒(er) 科的重要原因之一。“小兒(er) 科病人,一是用藥少、檢查少、手術少;其次是慢性病少,多數是感冒發燒等小毛病,住院時間短。患兒(er) 哭鬧是正常現象,環境十分嘈雜,許多年輕醫護不願意到兒(er) 科來。”劉光陵告訴記者,不少兒(er) 童專(zhuan) 科醫院職工收入低於(yu) 成人綜合醫院。綜合大醫院的兒(er) 科收入普遍低於(yu) 其他科室,更不能與(yu) 牙科、眼科、整形美容科相比。
收益少,但投入卻比其他科室大得多——生化檢查、B超、CT一樣都不能少。成年人紮針時一次就能成功,而兒(er) 童可能需要浪費幾個(ge) 針頭才能成功。一個(ge) 患兒(er) 來就診,通常有多人陪同,無形中增加了醫院的用水、用電、管理等成本。“兒(er) 科醫生必須有耐心、熱情和奉獻精神。”南京市第一醫院兒(er) 科主任孔霞介紹,醫院在績效分配方麵專(zhuan) 門製定向兒(er) 科傾(qing) 斜的優(you) 惠政策。
缺醫少護,
兒(er) 科亟需大力扶持
受疫情影響,家長對兒(er) 童手衛生、健康防護意識加強,兒(er) 童胃腸道疾病、流感等明顯減少,加之外地來寧就診的小患兒(er) 急劇減少,各家醫院兒(er) 科顯得“寬鬆”一些。孔霞介紹,2019年該院兒(er) 科全年門診量達8萬(wan) 人次、急診近8萬(wan) 人次。2020年門診量跌至4萬(wan) 人次、急診近4萬(wan) 人次。
逸夫醫院兒(er) 科主任任獻國表示,兒(er) 科門急診量下降,隻是因為(wei) 疫情暫時壓抑了社會(hui) 就診需求,外地患兒(er) 不能來寧就診,疫情過後肯定會(hui) 出現強勁反彈,知名兒(er) 科一號難求現象仍將出現。“成熟的、能獨立執業(ye) 的兒(er) 科專(zhuan) 科醫生並不好招,雖然目前兒(er) 科就診人數下降,但兒(er) 科醫生缺口還是比較大。”任獻國介紹,加之國家實施積極的人口政策,生二孩三孩的家庭逐年增多,從(cong) 長遠來看,兒(er) 科缺醫少護將是長期現象。
“兒(er) 科醫生培養(yang) 周期長。”孔霞表示,除要具備普通醫生一切知識技能外,還得經過專(zhuan) 門兒(er) 科培訓、資質考核通過才能執業(ye) 。兒(er) 科醫生一般要本科5年畢業(ye) 、再讀3年碩士研究生,再進行兩(liang) 年規培,要成為(wei) 一名合格的兒(er) 科醫生需要10年時間。專(zhuan) 家還表示,兒(er) 科與(yu) 大內(nei) 科、外科相比,屬於(yu) “小兒(er) 科”,相對而言在科研、論文方麵不易出成果,許多醫院從(cong) 專(zhuan) 病專(zhuan) 治角度考慮,也不願意發展兒(er) 科,接診小病人後,隻要病情稍微複雜一點都往專(zhuan) 科兒(er) 童醫院推。
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表示,為(wei) 了緩解兒(er) 科醫生缺口大這一窘境,除了宏觀政策方麵引導醫學院校加大兒(er) 科專(zhuan) 業(ye) 醫學生的培養(yang) 力度外,還要穩定現有兒(er) 科醫師隊伍,待遇留人、事業(ye) 留人、感情留人、機製留人,讓兒(er) 科醫生職業(ye) 更有吸引力。
省“十四五”兒(er) 童醫療事業(ye) 發展規劃,提出引導和鼓勵社會(hui) 力量創辦兒(er) 童醫院、兒(er) 科診所,形成多元辦醫格局,滿足多樣化兒(er) 童醫療衛生服務需求。鼓勵兒(er) 童醫院、綜合醫院兒(er) 科、婦幼保健院和社會(hui) 辦兒(er) 童專(zhuan) 科醫療機構探索跨院合作、跨學科合作,組建兒(er) 科專(zhuan) 科聯盟,完善不同醫療機構間的雙向轉診關(guan) 係,推動全省及周邊地區兒(er) 科危急重症、疑難複雜病例的雙向轉診。鼓勵社會(hui) 辦兒(er) 童專(zhuan) 科醫療機構參與(yu) 區域醫聯體(ti) 和專(zhuan) 科聯盟建設,支持與(yu) 三級公立醫院合作,承接三級公立醫院下轉兒(er) 童患者的康複、護理等業(ye) 務,完善形成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兒(er) 童醫療分工管理體(ti) 係。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