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洋迸發“藍色”動力
原標題:中國海洋迸發“藍色”動力
今天是第14個(ge) “世界海洋日”暨第15個(ge) “全國海洋宣傳(chuan) 日”,以“保護海洋生態係統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為(wei) 主題的宣傳(chuan) 活動在全國多地展開。
我國是一個(ge) 海洋大國,有著1.8萬(wan) 多公裏大陸海岸線和豐(feng) 饒富集的海洋資源。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高度重視海洋強國建設,多次強調“要進一步關(guan) 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近年來,我國海洋經濟成為(wei) 新的經濟增長點,海洋生態環境趨好,全社會(hui) 對海洋的認識不斷提高。
國民經濟新增長點
山東(dong) 省青島市日前啟動萬(wan) 人航海計劃,擬長年組織青少年、大學生、社會(hui) 各界及老年群體(ti) 參加帆船體(ti) 驗活動,激發公眾(zhong) 航海運動興(xing) 趣,拉動遊艇帆船租賃、銷售、水上運動、航海培訓(青少年帆船夏令營)等海洋旅遊產(chan) 業(ye) 發展,力爭(zheng) 3到5年內(nei) 將“萬(wan) 人航海”打造成為(wei) 全國海洋旅遊知名品牌。
山東(dong) 省擁有3300多公裏海岸線,500多個(ge) 海島,近16萬(wan) 平方公裏海洋國土,海洋文化旅遊資源富集。據統計,截至2021年9月,山東(dong) 省共有13家5A級景區,其中8家位於(yu) 沿海城市。2021年,山東(dong) 沿海七市累計接待遊客3.2億(yi) 人次。山東(dong) 省提出,要建設人海和諧美麗(li) 海洋,打造千裏海岸觀光廊道,讓山東(dong) 的海洋水清灘淨、岸綠灣美、魚鷗翔集、人人向往。
像山東(dong) 沿海城市一樣,天津、秦皇島、上海、廈門、三亞(ya) 等沿海城市,既是重要的旅遊目的地,也是重要的旅遊客源地。包括海上運動旅遊、海島度假、郵輪旅遊等在內(nei) 的海洋旅遊,產(chan) 品豐(feng) 富,融合性、帶動性強,且對環境要求較高,不僅(jin) 可以推動旅遊業(ye) 高質量發展,也有助於(yu) 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海洋旅遊業(ye) 已經成為(wei) 海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我國大力開發海洋資源,海洋裝備業(ye) 、海洋交通運輸業(ye) 、海洋新能源、海洋旅遊業(ye) 等快速發展,海洋經濟規模持續擴大。2021年,我國海洋生產(chan) 總值首次突破9萬(wan) 億(yi) 元,海洋經濟已成為(wei) 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
“藍海衛士”越來越多
日前,橫琴國家地理探險家中心舉(ju) 辦了一場海洋環境保護公益講座,通過觀賞海洋動畫片等方式,帶領遊客認識海底世界之美與(yu) 海洋生物的多樣性以及人造垃圾、石油泄漏等對海洋生物造成的危害,引導遊客關(guan) 注海洋生態保護。一名帶孩子聽講座的遊客表示,“應該從(cong) 小培養(yang) 孩子保護環境的意識”。據了解,橫琴國家地理探險家中心還將舉(ju) 辦“海島探秘奇蹤”探險活動,包含多個(ge) 海洋主題的遊樂(le) 項目,讓孩子在遊玩的同時,了解海洋生物多樣性,從(cong) 而提升保護海洋生態的意識。4月中旬,青島奧林匹克帆船中心舉(ju) 辦“沒有一頭鯨想這樣告別”環保藝術展,旨在通過展覽倡導人們(men) 愛護海洋動物、認識海洋垃圾的危害、提高海洋生態保護意識。
近年來,海洋相關(guan) 知識的科普、宣傳(chuan) 日益深入人心,人們(men) 主動參與(yu) 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的意識不斷增強。
6月2日,一群誌願者在浙江寧波市奉化區蓴湖街道桐照村的海邊,撿拾海灘上的各類垃圾。“讓漁村更美,海洋更藍”、激發市民對海洋保護的熱情,是這項誌願活動的初衷。蓴湖街道“藍海衛士”海洋環境保潔誌願服務團隊負責人介紹,團隊已由最初的10人發展到100多人,成員包括漁民、學生、社會(hui) 誌願者等,“全社會(hui) 越來越重視海洋環境保護”。
生態環境部近日發布的《2021年中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2021年我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穩中趨好,海水水質整體(ti) 持續改善,主要用海區域環境質量總體(ti) 良好,近岸局部海域生態環境質量有待改善。
講好中國海洋故事
5月中旬,位於(yu) 天津濱海新區的國家海洋博物館舉(ju) 辦了一場通草畫展覽。190餘(yu) 張珍貴的通草畫,展示著100多年前中國麵向海洋的最大商埠之一廣州的社會(hui) 風貌。據了解,此次畫展是國家海洋博物館宣介中國海洋強國建設發展的一個(ge) 組成部分。
這座博物館的“中華海洋文明”展區分三個(ge) 篇章,對中國經略海洋的曆史加以介紹:從(cong) 遠古人類初識海洋到海上絲(si) 綢之路大繁榮、明清禁海後近代海洋意識覺醒、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逐步樹立海洋強國意識。5米長的電子《鄭和航海圖》呈現著明朝時期,鄭和七下西洋,和沿途3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開展貿易、交流文化;巨幅的圖片牆上則展示著21世紀海上絲(si) 綢之路的合作成果:與(yu) 斯裏蘭(lan) 卡共建科倫(lun) 坡港口城、投資建設的阿聯酋阿布紮比碼頭開港等。
博物館裏珍藏著中國曆史上的海洋故事,一批超級工程則講述著當代中國海洋故事:港珠澳大橋、杭州灣大橋、國內(nei) 首個(ge) 海上數字智慧應用工程“海聯網”、國內(nei) 首台10兆瓦海上抗台風型風電機組等,它們(men) 集中體(ti) 現了我國在開發海洋、利用海洋、保護海洋、管控海洋方麵取得的成就。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2年06月08日 第 12 版)
(責編:鄭浦麗(li) 、劉穎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