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帶鄉親們一起致富”(點讚新時代)

發布時間:2022-06-14 16:29: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初夏的趙家灣村,花香四溢。2000多棵海棠、碧桃、紫葉李,點綴在道路兩(liang) 側(ce) 、房前屋後,花團錦簇、樹木蔥蘢。

  7點不到,天津市寶坻區牛家牌鎮趙家灣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董永忠,就來到了村北支渠,邊走邊查看河道、水情。他是這條潮白河支渠的“河長”,1公裏左右的沿河小路,幾年來,每天用腳步丈量、用心巡視,從(cong) 未中斷。

  “我的目標很簡單,就是帶鄉(xiang) 親(qin) 們(men) 一起致富。”董永忠說。從(cong) 2003年高票當選村支書(shu) ,他和鄉(xiang) 親(qin) 們(men) 一起治水、修路、護生態、興(xing) 產(chan) 業(ye) ……將昔日十裏八鄉(xiang) 公認的“窮趙灣”,建設成今天富裕美麗(li) 的全國文明村。

  2003年的趙家灣,一片大窪地,十年九澇。治水!董永忠東(dong) 奔西走籌資金,很快在村南、村北各修了一座水閘,水多的時候提閘排水,水少了就開閘進水。

  村裏都是土路,影響發展。修路!董永忠上任第二年,就修了一條4米寬的磚路,解決(jue) 了大家的出行難、運糧難。2012年,擴建成3.5公裏的水泥路; 2019年,加寬到6米的柏油路建成……

  帶領鄉(xiang) 親(qin) 致富,得有產(chan) 業(ye) 支撐。2005年,董永忠帶領村民成立了棉花合作社,引進優(you) 良品種、先進技術,老百姓見到了實實在在的效益。2012年,根據市場情況改種小站稻,村民收入繼續增加;近兩(liang) 年,又引進了稻蟹養(yang) 殖技術,鄉(xiang) 親(qin) 們(men) 的日子芝麻開花節節高。

  趙家灣村黨(dang) 群服務中心往南不到百米,是一條東(dong) 西走向、蜿蜒曲折的河道,水麵三五米寬,總長不過500米。“這條河曾是遼代的運糧河,距今1000多年,如今就剩了這一小段,還保留著當年的樣子。”董永忠說,他和村民對這條河嗬護備至,“兩(liang) 旁栽了海棠、碧桃,花草護堤,盡可能保持原貌,好生態是一個(ge) 村子的寶貴財富。”6年前,董永忠又多了一項任務,成了這條河的“河長”。“一定要走完全程,看水質、水麵漂浮物、岸邊的隱患……這裏的水關(guan) 係到村裏的2000畝(mu) 水稻、260畝(mu) 魚塘,不能掉以輕心。”在董永忠看來,隻有把水護好,趙家灣村如今正在搞的立體(ti) 生態農(nong) 業(ye) 和旅遊產(chan) 業(ye) 才有支撐,“稻田裏的水鄉(xiang) ”才名副其實。2015年,趙家灣被確定為(wei) 寶坻區首批特色旅遊村。

  董永忠上任後就立下了三條規矩:“‘三會(hui) 一課’製度雷打不動,村級重大事務民主決(jue) 策;黨(dang) 員帶著群眾(zhong) 幹,以群眾(zhong) 的利益為(wei) 重;牢記為(wei) 人民服務宗旨,時刻把群眾(zhong) 的事放在心上。”這三條規矩讓村兩(liang) 委班子更加團結。趙家灣村黨(dang) 支部如今已是遠近聞名的先進黨(dang) 支部。村民們(men) 說,“看到村裏的新變化,感覺生活有奔頭。”“村幹部以身作則,咱們(men) 心裏服!”

  趙家灣村北麵有一座三層小樓,是村委會(hui) 辦公樓。上麵有兩(liang) 塊顯眼的牌子:趙家灣村黨(dang) 群服務中心、趙家灣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樓裏有黨(dang) 建辦公室,還有國學繪畫課堂、音樂(le) 課堂、圖書(shu) 超市、誌願者之家……在這裏,黨(dang) 員有學習(xi) 場所,老人有活動場所,年輕人有成長平台,就連村裏的農(nong) 副產(chan) 品也有展示專(zhuan) 區。

  2020年,天津市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唯一試點單位落戶趙家灣村,村裏新的探索隨即展開:建設老年日間照料中心、文明主題公園,搞鄰裏互助、非遺傳(chuan) 承等一係列實踐活動,這些為(wei) 天津市精神文明建設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 人民日報 》( 2022年05月20日 第 03 版)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