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縣城發展,活力湧動潛力足(走進縣城看發展)

發布時間:2022-06-15 16:00: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開欄的話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推進以人為(wei) 核心的新型城鎮化,處理好中心城市和區域發展的關(guan) 係,推進以縣城為(wei) 重要載體(ti) 的城鎮化建設,促進城鄉(xiang) 融合發展。”

  郡縣治,天下安。縣城是我國城鎮體(ti) 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城鄉(xiang) 融合發展的關(guan) 鍵支撐,對促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構建新型工農(nong) 城鄉(xiang) 關(guan) 係具有重要意義(yi)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堅持以人為(wei) 核心推進新型城鎮化,縣城建設發展邁入新階段。今天起,本報推出“走進縣城看發展”專(zhuan) 欄,訪縣城、談規劃、看發展、析經驗,介紹縣城建設新實踐,展現新型城鎮化的新成效,激勵廣大幹部群眾(zhong) 滿懷信心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以實際行動迎接黨(dang) 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農(nong) 民到縣城買(mai) 房子、向縣城集聚的現象很普遍,要選擇一批條件好的縣城重點發展,加強政策引導,使之成為(wei) 擴大內(nei) 需的重要支撐點。”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縣城蓬勃發展的生動畫卷徐徐鋪展。江蘇昆山,去年人均GDP約22.69萬(wan) 元,達到高收入經濟體(ti) 標準;山東(dong) 海陽,建成全國首個(ge) “零碳”供暖城市,首個(ge) 供暖季減排二氧化碳33萬(wan) 噸;湖南瀏陽,400多家企業(ye) 、約30萬(wan) 從(cong) 業(ye) 者鑽研花炮技藝,貢獻了全球半數煙花……10年來,我國縣城建設步穩蹄疾,縣城發展質量明顯改善,以人為(wei) 核心的新型城鎮化闊步向前。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guan) 於(yu) 推進以縣城為(wei) 重要載體(ti) 的城鎮化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升縣城發展質量,更好滿足農(nong) 民到縣城就業(ye) 安家需求和縣城居民生產(chan) 生活需要,將為(wei) 協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提供有力支撐。

  人口占全國城鎮常住人口的近30%,城鄉(xiang) 融合發展的關(guan) 鍵支撐

  6月5日上午,汽笛嘹亮,滿載日用小百貨、五金工具等商品的X8020次中歐班列從(cong) 浙江義(yi) 烏(wu) 鐵路西站啟程,駛向西班牙馬德裏。累計開行2800多列的義(yi) 烏(wu) 中歐班列,折射出義(yi) 烏(wu) 經濟的強勁脈動。

  中國義(yi) 烏(wu) ,世界超市。去年,義(yi) 烏(wu) 實現進出口總額3903.05億(yi) 元,同比增長24.7%;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年收入為(wei) 86628元,高於(yu) 北京、上海。

  “10年來,義(yi) 烏(wu) 出口增長了5.4倍,進口增長了10倍,電子商務交易增長了6.1倍,從(cong) ‘買(mai) 全國、賣全國’走向了‘買(mai) 全球、賣全球’,‘世界小商品之都’建設邁出了堅實步伐。”商務部副部長盛秋平說。

  欣欣向榮的義(yi) 烏(wu) ,正是我國縣城高質量發展的縮影。縣城是我國城鎮體(ti) 係的重要組成部分。2021年年底,我國1472個(ge) 縣的縣城常住人口約為(wei) 1.6億(yi) 人,394個(ge) 縣級市的城區常住人口約為(wei) 0.9億(yi) 人,縣城及縣級市城區人口占全國城鎮常住人口的近30%,縣及縣級市數量占縣級行政區劃數量的約65%。推進縣城建設,有利於(yu) 引導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就近城鎮化,完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化空間布局。

  推進縣城建設,城鄉(xiang) 融合發展的重要支撐更有力。縣城位於(yu) “城尾鄉(xiang) 頭”,是連接城市、服務鄉(xiang) 村的天然載體(ti) 。“我國到了工業(ye) 反哺農(nong) 業(ye) 、城市支持農(nong) 村的發展階段,今後一段時期是健全城鄉(xiang) 融合發展體(ti) 製機製、破除城鄉(xiang) 二元結構的窗口期。”國家發改委規劃司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推進縣城建設,既有利於(yu) 適應農(nong) 民日益增加的到縣城就業(ye) 安家需求,又有利於(yu) 輻射帶動鄉(xiang) 村發展和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也有利於(yu) 強化縣城與(yu) 鄰近城市的銜接配合。

  推進縣城建設,擴大內(nei) 需的重要引擎更澎湃。現階段,縣城投資消費與(yu) 城市的差距很大,人均市政公用設施固定資產(chan) 投資僅(jin) 為(wei) 地級及以上城市城區的1/2左右,人均消費支出僅(jin) 為(wei) 地級及以上城市城區的2/3左右。推進縣城建設,有利於(yu) 擴大當期有效投資和居民消費,開拓新的巨大投資消費空間。

  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高國力介紹,《意見》分五類引導縣城發展方向,即加快發展大城市周邊縣城,積極培育專(zhuan) 業(ye) 功能縣城,合理發展農(nong) 產(chan) 品主產(chan) 區縣城,有序發展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城,引導人口流失縣城轉型發展,“推進以縣城為(wei) 重要載體(ti) 的城鎮化建設,要順應人口流動變化趨勢,立足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區位條件、產(chan) 業(ye) 基礎、功能定位,統籌縣城生產(chan) 、生活、生態、安全需要,合理確定不同類型縣城的發展路徑。”

  聚人口,擴就業(ye) ,培育發展特色優(you) 勢產(chan) 業(ye)

  全世界一半的眼鏡片在江蘇丹陽製造;全球每三雙襪子至少有一雙來自浙江諸暨;湖南邵東(dong) 一年生產(chan) 的打火機,串起來可以繞地球赤道20圈……在“鄉(xiang) 土中國”向“城鎮中國”轉型中,產(chan) 業(ye) 始終是縣城建設發展的根基。

  有產(chan) 業(ye) ,縣城才有吸引力,人口才能聚集。

  “產(chan) 業(ye) 配套設施可供眾(zhong) 多企業(ye) 共用共享,直接影響著要素是否流入和企業(ye) 成本高低。推進縣城產(chan) 業(ye) 配套設施提質增效,夯實縣城產(chan) 業(ye) 基礎,才能促進居民就地就近就業(ye) 和持續增收,帶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國家發改委規劃司有關(guan) 負責人說。

  強優(you) 勢,產(chan) 業(ye) 才有競爭(zheng) 力,發展才有空間。

  安徽天長,成立光纖光纜產(chan) 業(ye) 招商小組,編製光纖光纜產(chan) 業(ye) 鏈圖譜,瞄準產(chan) 業(ye) 龍頭、產(chan) 業(ye) 高端,從(cong) 江蘇揚州引進總投資10億(yi) 元、年產(chan) 20萬(wan) 千米5G數據線纜項目,加速傳(chuan) 統優(you) 勢電纜產(chan) 業(ye) 向光纖光纜產(chan) 業(ye) 迭代升級。

  浙江德清,依托交通區位優(you) 勢,持續改善生態環境,錯位發展農(nong) 家樂(le) 和度假村等多種業(ye) 態,壯大鄉(xiang) 村民宿經濟。2021年,全縣實現旅遊總收入356.66億(yi) 元,比上年增長12.4%,使“葉子”變成了“票子”。

  產(chan) 業(ye) 發展不搭“空中樓閣”,更不能“人雲(yun) 亦雲(yun) ”,突出特色、錯位發展,增強產(chan) 業(ye) 支撐能力,重點發展比較優(you) 勢明顯、帶動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能力強、就業(ye) 容量大的產(chan) 業(ye) ,才能培育本地產(chan) 業(ye) 和承接外部產(chan) 業(ye) 轉移。

  暢循環,合作才有支撐力,要素才能匯聚。

  提升產(chan) 業(ye) 平台功能,根據需要配置公共配套設施,引導縣域產(chan) 業(ye) 集中集聚發展;健全商貿流通網絡,發展物流中心和專(zhuan) 業(ye) 市場,打造工業(ye) 品和農(nong) 產(chan) 品分撥中轉地;完善消費基礎設施,圍繞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和居民消費升級需求,改善縣城消費環境……一係列政策措施落地,通堵點,接斷點,除盲點,消弱點,縣域經濟發展夯基礎、提質效。

  育人才,增長才有持續力,縣城更有活力。

  十多年前從(cong) 村裏搬到河南滑縣錦和新城社區,謝豔枝從(cong) 農(nong) 民變成了市民,更從(cong) 田間進入了車間,“政府對俺進行免費技術培訓,俺現在騎自行車到家門口的服裝廠上班,一個(ge) 月掙五六千元,日子過得踏實。”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強化職業(ye) 技能培訓,提高農(nong) 民工特別是困難農(nong) 民工的技能素質和穩定就業(ye) 能力,更多新市民安居樂(le) 業(ye) ,縣城才更有凝聚力和創造力。

  補短板,惠民生,夯實縣城運行基礎支撐

  縣城建設發展關(guan) 係縣城乃至全縣域的民生質量。夯實縣城運行基礎支撐,才能提升縣城生活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提升縣城的吸引力,要統籌市政設施‘硬件’和公共服務‘軟件’建設,突出高效實用原則,縮小縣城與(yu) 大中城市設施和服務差距,夯實縣城運行基礎,提升縣城居民幸福感。”國家發展改革委營商環境發展促進中心副主任王大偉(wei) 說。

  ——市政公用設施提檔升級,宜居縣城的硬件基礎強起來。

  四川金堂,實施防洪排澇能力提升十大工程,毗河3號橡膠壩將河道從(cong) 90米拓寬至210米,有效緩解縣城防洪排澇壓力。

  江西貴溪,開發智慧水務監管平台,推廣智慧水表應用,提升管理水平的同時,漏損率和運行成本雙降低。

  提高縣城對人口的承載力和吸引力,縣城的市政公用設施需要不斷改進。完善交通基礎設施,健全防洪排澇設施,加強老化管網改造,推動老舊小區改造,推進數字化改造,縣城生活才能更安心、更便捷。

  ——公共服務設施提標擴麵,宜居縣城的普惠服務優(you) 起來。

  公共服務關(guan) 乎群眾(zhong) 切身利益,是人的全麵發展的基礎條件。

  完善醫療衛生體(ti) 係,推進優(you) 質醫療資源下沉。在江蘇溧陽,緊密型縣域醫共體(ti) 建設,使縣內(nei) 就診率達90%。在吉林梅河口,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一醫院與(yu) 梅河口市中心醫院展開合作,更好滿足吉林省東(dong) 南部200萬(wan) 居民就醫需求。

  擴大教育資源供給,推進優(you) 質教育資源擴容。在福建閩侯,2020年至2021年,建成教育基礎設施補短板項目7個(ge) ,近2000名教師參與(yu) 校際有序流動;在河北固安,新改擴建近百所中小學校及幼兒(er) 園,新增學位3.8萬(wan) 個(ge) ,城鎮“大班額”現象得以消除。

  幼有所育、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yang) ……推進縣城建設,保障基本公共服務普惠共享,促進優(you) 質公共服務均衡發展,城鄉(xiang) 差距正在持續縮小。

  ——環境基礎設施提級擴能,宜居縣城的生態環境靚起來。

  沙河,廣東(dong) 博羅的“母親(qin) 河”。曾經,粗放發展導致岸上企業(ye) 隨意排汙,沙河一度成了“納汙河”。鐵腕治汙倒逼汙染企業(ye) 轉型升級,汙水塘變身科普生態公園,截至去年年底全縣累計建成汙水管網214.14公裏。如今,沙河水質均值優(you) 於(yu) Ⅲ類,博羅人自豪地說:“‘嶺南萬(wan) 戶皆春色’名不虛傳(chuan) 。”

  環境基礎設施水平決(jue) 定著縣城人居環境和整體(ti) 麵貌,也是縣城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支撐。國家發改委規劃司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推進縣城環境基礎設施提級擴能,建立曆史文化保護傳(chuan) 承體(ti) 係,將更好滿足居民文化和生態等需要,彰顯縣城綠色人文風貌。

  該負責人表示,我國有1866個(ge) 縣及縣級市,數量大、類型多,發展路徑各不相同,縣城建設不能搞齊步走、“一刀切”,推進縣城建設要嚴(yan) 守“五條底線”,嚴(yan) 格落實耕地和永久基本農(nong) 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守住曆史文化根脈,防止大拆大建、貪大求洋,嚴(yan) 格控製撤縣建市設區,防止盲目發展新城新區和炒作房地產(chan) ,防範地方政府債(zhai) 務風險。

  把縣城這個(ge) 城鄉(xiang) 融合發展的基本單元建強建好,帶動鄉(xiang) 村共享發展成果,廣袤大地上的“小城故事”定會(hui) 分外精彩。


  《 人民日報 》( 2022年06月08日 01 版)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