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餘萬畝小麥迎來收獲期 99%以上麥田秸稈綠色再利用
本報訊(記者 王可心)6月中旬,北京市20餘(yu) 萬(wan) 畝(mu) 小麥迎來收獲期。每到麥浪滾滾時節,小麥秸稈的處理就提上日程。北京市農(nong) 業(ye) 機械試驗鑒定推廣站技術人員表示,當前全市農(nong) 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9%以上,各區通過實施秸稈綜合利用重點區建設項目,形成了典型模式和主推技術。
農(nong) 事忙、茬口時間緊、農(nong) 機作業(ye) 任務重,今年“三夏”小麥秸稈如何變廢為(wei) 寶?順義(yi) 區北京鑫利農(nong) 機專(zhuan) 業(ye) 合作社今年種了1萬(wan) 多畝(mu) 小麥,長勢還不錯,計劃6月20日左右開收。合作社技術人員介紹,目前,合作社的秸稈粉碎還田機和秸稈撿拾打捆機準備就緒,到時候一部分秸稈就地粉碎還田,每畝(mu) 有35元的補助,省工省事兒(er) 也有收益。另一部分地塊,聯係了附近的養(yang) 殖場,收集秸稈賣給牛場,每噸還能賺500到600塊錢。“多年來摸索出了利用秸稈的辦法,秸稈處理一點兒(er) 不用愁,利用好了還有錢賺。”技術員說。
據介紹,當前北京小麥秸稈的處理方式主要有兩(liang) 種,一種是直接粉碎還田實現肥料化利用;一種是打捆收集離田利用,用於(yu) 牛場墊料、食用菌原料或有機肥加工等。多年來,北京市一直緊抓秸稈綜合利用機械化工作,基本形成了以秸稈肥料化、飼料化利用為(wei) 主,基料化、原料化利用為(wei) 輔的秸稈綜合利用政策體(ti) 係和技術體(ti) 係,營造了合作社、企業(ye) 、農(nong) 戶等相關(guan) 主體(ti) 自發主動開展秸稈利用的良好氛圍,秸稈利用率一直穩定在99%以上。5月底,北京市調動農(nong) 機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等農(nong) 機經營服務組織積極性,做好農(nong) 機具、人員、技術對接準備,隨時投入夏糧搶收戰鬥。
北京市農(nong) 業(ye) 機械試驗鑒定推廣站技術人員介紹,秸稈綜合利用效果明顯,不僅(jin) 有利於(yu) 提高糧食產(chan) 量,秸稈有機肥還田利用可以提高糧食單產(chan) 水平,實現小麥、玉米兩(liang) 茬作物畝(mu) 均增產(chan) 5%以上,同時可以有效提高耕地質量,改善土壤中氮、磷、鉀的營養(yang) 狀況,耕層土壤含水率提高10%,年均提高土壤有機質0.03個(ge) 百分點,對複耕複墾耕地的土壤改良具有促進作用。此外,還能促進農(nong) 民增收,秸稈加工利用可提高效益每畝(mu) 110元以上,經濟效益明顯。
麥收期間,北京市農(nong) 業(ye) 機械試驗鑒定推廣站會(hui) 為(wei) 農(nong) 戶提供秸稈綜合利用技術指導,實地跟蹤掌握秸稈機械化作業(ye) 情況,如果各區有秸稈機具短缺、還田質量不合理等秸稈利用的堵點難點,將協調農(nong) 機作業(ye) 服務組織和秸稈利用企業(ye) ,幫助解決(jue) 實際問題,提高秸稈綜合利用的質量和效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