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無錫高新區:打造區域人才中心 產業賦能科創高地

發布時間:2022-07-01 16:07:00來源: 人民網-江蘇頻道

漫步街頭,科產(chan) 城人融合的理念貫穿始終。無錫高新區管委會(hui) 供圖

漫步街頭,科產(chan) 城人融合的理念貫穿始終。無錫高新區管委會(hui) 供圖

  夏至時分,走進無錫國際生命科創園二期,20萬(wan) 平方米的工地已進入樁基施工收尾階段,未來的這裏將成為(wei) 當地重要的科創載體(ti) 。

  在國內(nei) 外“雙循環”背景下,維穩拓寬海內(nei) 外市場需要實現科技自立自強,進行產(chan) 業(ye) 升級,這就需要地區提升人才招引力和創新驅動力。

  前不久,江蘇省無錫市召開全市經濟運行分析會(hui) ,明確將聚焦“長期科創”提質效,瞄準“465”現代產(chan) 業(ye) 引育更多創新型企業(ye) ,一體(ti) 推進科創載體(ti) 、科技新城、科創平台建設,推動科技創新更好賦能產(chan) 業(ye) 發展。

  作為(wei) “創新驅動示範區,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在今年無錫高新區發布的“高新區科創企業(ye) 行動計劃”,提出在5年內(nei) ,每年投入不低於(yu) 30億(yi) 元企業(ye) 扶持資金,累計培育科創上市企業(ye) 30家,新增上市後備企業(ye) 300家,以增強科創產(chan) 業(ye) 實力。

航拍產(chan) 業(ye) 園區一角。無錫高新區管委會(hui) 供圖

航拍產(chan) 業(ye) 園區一角。無錫高新區管委會(hui) 供圖

  飛鳳來吳,提升硬實力,招引尖端人才

  幾個(ge) 月前,無錫市委召開人才工作座談會(hui) ,會(hui) 上提出:“後萬(wan) 億(yi) 時代”,無錫實現產(chan) 業(ye) 升級、動能轉換、提升城市競爭(zheng) 力的“最大支撐”從(cong) 何處來?

  答案是人才。

  “氮化镓是第三代化合物半導體(ti) ,在光電、功率等領域有著廣泛應用。”吳越半導體(ti) 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海濤表示,2020年初,研發團隊從(cong) 幾微米著手製備晶體(ti) ,常常連續工作十幾個(ge) 小時,終於(yu) 把晶體(ti) 厚度做到了11毫米。

  談到為(wei) 什麽(me) 選擇無錫高新區,張海濤說:“在公司創業(ye) 初期,氮化镓還不為(wei) 人熟知,但地方政府很有戰略眼光,給我們(men) 一事一議、介紹投資人。一年後,發展氮化镓、碳化矽等寬禁帶半導體(ti) 就被寫(xie) 入了國家‘十四五’規劃。”

  林茂鳥歸,近悅遠來。

  “提高區域資源供給硬實力,加大政務服務力度,才能吸引人才;群賢畢至才能優(you) 化區域產(chan) 業(ye) 資源,填補技術空白,實現政企雙贏。”張海濤認為(wei) 。

  “作為(wei) 企業(ye) 家,在我看來,招引尖端人才光提供購房、教育的優(you) 惠政策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著眼人才的發展需求,能不能幫人才建立或引入團隊,能不能助其進行成果轉化、業(ye) 務成長。”海斯凱爾聯合創始人邵金華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栽好梧桐樹,引得鳳凰來。無錫位於(yu) 長三角複地,麵臨(lin) 著上海、蘇州、南京等城市的人才虹吸,需要更完備的人才政策和和科研生態以增強競爭(zheng) 力,吸引尖端人才。

  為(wei) 此,無錫高新區黨(dang) 工委書(shu) 記、新吳區委書(shu) 記崔榮國在全區人才發展和科技創新大會(hui) 上強調:“無錫高新區將迭代升級“飛鳳人才計劃”政策,搶抓海外人才回流機遇,幫助人才解決(jue) 安居、就醫、子女教育等問題,加強尖端人才吸引力;同時擴充人才總量,力爭(zheng) 到2024年全區人才總量突破33萬(wan) 人。”

位於(yu) 高新區的無錫國際生命科技園。無錫高新區管委會(hui) 供圖

位於(yu) 高新區的無錫國際生命科技園。無錫高新區管委會(hui) 供圖

  創新驅動,加大聚集力度,打造科技產(chan) 業(ye) 集群

  吸引人才的目的是攻堅增產(chan) 助經濟,而經濟市場的主體(ti) 正是企業(ye) 。

  如何保持經濟增長勢頭、積蓄發展後勁?《無錫市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中的頂層設計清晰而堅定:發揮企業(ye) 創新主體(ti) 地位。

  “過去人們(men) 在檢查肝病的時候,需要手術取病理樣本檢驗,且往往到晚期才會(hui) 去檢查。海斯凱爾自主研發了肝髒無創定量診斷係統,隻要皮膚碰觸2分鍾就能進行肝髒的早期檢測。”邵金華談起這項給眾(zhong) 多肝病患者帶來便利的研發成果時,甚是自豪,“海斯凱爾從(cong) 事的是創新產(chan) 品,所以我們(men) 研發產(chan) 品的時候,絕大部分核心部件市場上是沒有現成的,從(cong) 設計到製造加工都是從(cong) 零開始。在我們(men) 產(chan) 品中,一個(ge) 關(guan) 鍵部件是檢測器探頭上輕便手持的瞬時振動激發器,原來國內(nei) 隻有工業(ye) 用的產(chan) 品,重達幾斤,無法應用。我們(men) 和國內(nei) 大學的專(zhuan) 家一起攜手,經過多次設計、加工、修改和測試,將重量降低到了50克。產(chan) 品最終在本地量產(chan) ,現在檢測次數已經達到四千萬(wan) 次。”

  據邵金華介紹,該公司創業(ye) 初期遇到許多“估計不足”和資金短缺的情況,好在地方給予了很大幫助。“落地高新區後,我們(men) 受到了入門指導和政策扶持;後續當地上下遊供應鏈的產(chan) 業(ye) 聚集,為(wei) 企業(ye) 規模化生產(chan) 提供了便利。”

  激發企業(ye) 創新活力,不僅(jin) 需要企業(ye) 的自主意識、政府的大力支持,還需要形成充滿活力的科技型企業(ye) 梯隊,建設具有國際競爭(zheng) 力的創新型產(chan) 業(ye) 集群。“產(chan) 業(ye) 聚集度、產(chan) 業(ye) 鏈完整度對雙創企業(ye) 十分重要,蘇南是高端醫療設備少有的產(chan) 業(ye) 聚集地,無錫擁有電子、機械、模具、計算機等一整套配套上下遊產(chan) 業(ye) ,助力企業(ye) 實現量產(chan) 。如果當地能進一步增加聚集度,讓一群人聚在一起,碰撞出創新的氛圍,會(hui) 更有利於(yu) 健全產(chan) 業(ye) 鏈。”邵金華表示。

  “當前,無錫高新區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諸多產(chan) 業(ye) 鏈已經比較成熟了,但短波紅外領域還處於(yu) 起步期,有生產(chan) 配套零部件的產(chan) 商,缺乏下遊的整機係統。”無錫中科德芯光電感知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大福說,“短波紅外領域應用很廣,2016年,我們(men) 創新的技術——安裝有銦镓砷短波紅外探測器的輻射計在風雲(yun) 四號、天空2號上得到應用後,團隊便將眼光轉移到了民用領域,在生物醫療成像、半導體(ti) 檢測、汽車自動駕駛等方麵不斷迭代技術,針對不同需要開發不同產(chan) 品,從(cong) 去年年底起,爭(zheng) 取每個(ge) 月推出一款創新產(chan) 品,到現在已經推出了7款。”

  補齊產(chan) 業(ye) 鏈短板可以豐(feng) 富產(chan) 業(ye) 層次,增強地區吸引力;將高新技術在民用領域鋪開,帶動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發展,又可以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目前,無錫已擁有千億(yi) 級產(chan) 業(ye) 集群10個(ge) ,但同時也麵臨(lin) 著科技企業(ye) 總數不足、聚集度不夠的問題。2021年該地區高企數量雖然已達到1042家,相比之下,蘇州工業(ye) 園區高企數量已有2134家,相差近2倍。

  對於(yu) 無錫高新區的產(chan) 業(ye) 發展布局,崔榮國將眼光放到了未來產(chan) 業(ye) ,在他看來,“各地對未來產(chan) 業(ye) 的布局大都處於(yu) 起步階段,元宇宙、區塊鏈等很多技術的研發、應用、推廣仍處於(yu) 探索階段,要想在這些產(chan) 業(ye) 上領先一步,亟需大量的科技資源和人才力量的投入,以構建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

  迭代升級,融合政企學研,建設科創載體(ti)

  科創載體(ti) 作為(wei) 企業(ye) 培育土壤,往往能反應一座城市的科技創新程度。如何加速培育優(you) 質科創載體(ti) ,這對當地孵化載體(ti) 的硬環境和軟環境提出了考驗。

  “升級科創載體(ti) 物理空間,對於(yu) 園區而言,首先要‘騰籠換鳥’,淘汰夕陽產(chan) 業(ye) 企業(ye) 和非產(chan) 業(ye) 鏈相關(guan) 企業(ye) ,再進行空間的重新規劃、新建拓展。”無錫國際生命科創園負責人匡宏告訴人民網,目前,無錫國際生命科創園二期已經進入了樁基施工收尾階段。

  “一期原來設計規劃的是留學人員創業(ye) 園,功能更傾(qing) 向辦公。但企業(ye) 入駐後要建實驗室、生產(chan) 基地,受原有樓層結構客觀條件的限製,隻能對空間進行二次‘特殊設計’。”匡宏介紹,“二期采用彈性空間設計,設計之初就使每棟樓都滿足生產(chan) 、研發、辦公、生活配套等需求,雖然單位成本高,但是載體(ti) 可拓展,這就給今後科創企業(ye) 5至10年的升級迭代留了空間。在硬件上,二期的井道、通風設施、汙水排放,以及每一層樓的承重、層高,都是為(wei) 企業(ye) 藥品研發、高端醫療器械的研發生產(chan) 而定製的。”

  正是如此推進建設專(zhuan) 業(ye) 化特色化園區,精準選擇細分領域賽道的科創空間需求,使得科創空間更垂直和聚焦。

  除了空間賦能外,政策賦能、產(chan) 業(ye) 賦能在科創載體(ti) 的更新迭代中也起到重要作用。“在園區內(nei) ,一些初創企業(ye) 及科技企業(ye) 會(hui) 遇到融資難的問題,希望能加大對科技型企業(ye) 間接融資的力度,同時健全產(chan) 業(ye) 資本直接融資體(ti) 係,促進科創企業(ye) 和園區的發展。”東(dong) 莊電力電子科技園副總經理陸萊表示。

  “在長遠的發展上,產(chan) 城融合是園區努力的方向之一。園區內(nei) 引入了省食藥監藥械審批中心、特殊食品創新中心等審核檢測平台,結合當地江南大學的食品工程科目優(you) 勢,共同提升園區的項目孵化器功能。”匡宏表示,嚐試“房東(dong) 模式”到“合作夥(huo) 伴”的科產(chan) 城人融合的區域發展理念,進行科創載體(ti) 的軟環境建設,可以在政府、企業(ye) 、市場間找到最大“公約數”。

  在長三角一體(ti) 化、環太湖科創圈建設的戰略背景下,太湖灣科創城片區正成為(wei) “十四五”頭號工程。與(yu) 此同時,在太湖灣科創帶的“一帶牽引”、重要助力下,也促使無錫高新區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高科技園區”的目標更加明確且堅定。

  數據顯示,目前,無錫高新區擁有27家省級以上研發機構,科創載體(ti) 總數量在全市領先,但放眼全國,其“國字號”“省字號”科研院所、技術創新中心等重大創新平台仍屬偏少,對此,崔榮國表示:“今年年初,我們(men) 提出了‘三年內(nei) 建設400萬(wan) 平方米’科創載體(ti) 的目標,要在加大建設力度的基礎上,推動科技園區資源整合、優(you) 化調整,強化科技園區分類規劃、分類建設,支持東(dong) 莊科技園、北郵國昊、天安智慧城等爭(zheng) 創省級、國家級品牌,加快生命科學創新園二期建設。”

  加強科技創新和人才工作,是贏得區域競爭(zheng) 的“撒手鐧”。為(wei) 此,全國乃至全球各地的發展競爭(zheng) ,均高度聚焦於(yu) 科技和人才領域。誰占據了科技人才的製高點,誰就能掌握了未來發展的主動權。“麵對發展大局和創新大勢,我們(men) 必須緊扣創新發展脈搏、順應創新發展大勢、趕上創新發展腳步,加快讓科技創新這個(ge) 關(guan) 鍵變量發揮最大能量,打好高質量發展的‘主動仗’。”崔榮國如是說。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