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疾控中心專家解讀第九版防控方案
針對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製綜合組組織修訂形成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7月4日,天津市疾控中心專(zhuan) 家圍繞市民關(guan) 心的問題進行了解讀。專(zhuan) 家表示,第九版新冠疫情防控方案優(you) 化調整了防控措施,要求更加科學、規範、精準。
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要求,對於(yu) 學校和托幼機構、養(yang) 老機構、兒(er) 童福利領域服務機構等重點機構,須在常態化防控下做好相關(guan) 人員症狀監測。轄區內(nei) 出現1例及以上本土感染者後,應及時組織完成一次全員核酸檢測,後續可根據檢測結果及疫情擴散風險按照每天至少20%的抽樣比例或按照轄區檢測要求開展核酸檢測。
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傳(chuan) 染病科副主任醫師、市新型冠狀病毒防控專(zhuan) 家組成員董曉春介紹,第九版防控方案優(you) 化調整了風險人員的隔離管理期限和方式,密切接觸者、入境人員隔離管控時間從(cong) “14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7天居家健康監測”調整為(wei) “7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3天居家健康監測”,密接的密接管控措施從(cong) “7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調整為(wei) “7天居家隔離”。
董曉春表示,之前的兩(liang) 類風險區劃定標準為(wei) 高、中、低風險地區和封控區、管控區、防範區。第九版防控方案將兩(liang) 類風險區域劃定標準和防控措施進行了銜接對應,整合統一使用高中低風險區的概念,形成新的風險區劃定及管控方案。以低風險區為(wei) 例,對應防範區,劃定為(wei) 中、高風險區所在縣(市、區、旗)的其他地區,不再是大眾(zhong) 習(xi) 慣的此前意義(yi) 上的低風險區。第九版防控方案中規定,對於(yu) 發生疫情的縣(市、區、旗)的低風險區,采取“個(ge) 人防護、避免聚集”的防範措施,跨市流動須持48小時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流入地對有低風險地區7天旅居史的人員,3天內(nei) 完成兩(liang) 次核酸檢測(三天兩(liang) 檢)。
針對奧密克戎變異株傳(chuan) 播更快、隱匿性強的特點,第九版防控方案在更早發現疫情方麵有哪些針對性的手段和措施?“第九版防控方案提出,要進一步強化監測預警,按照點與(yu) 麵結合、症狀監測與(yu) 核酸檢測結合、傳(chuan) 染病監測係統與(yu) 其他部門監測係統結合的原則,開展人、物、環境等多渠道監測。”董曉春說,“我市將通過以下多渠道監測機製,進一步提升常態化監測的敏感性,實現病例早發現、疫情早處置。”
第一,在以往常態化監測的基礎上,加密風險職業(ye) 人群核酸檢測頻次,對與(yu) 入境人員、物品、環境直接接觸的人(如跨境交通工具司乘、保潔、維修等人員,口岸進口物品搬運人員,海關(guan) 、移民管理部門直接接觸入境人員和物品的一線人員等),集中隔離場所工作人員,定點醫療機構和普通醫療機構發熱門診醫務人員等每天開展一次核酸檢測。對從(cong) 業(ye) 環境人員密集、接觸人員頻繁、流動性強的從(cong) 業(ye) 人員(如快遞、外賣、酒店服務、裝修裝卸服務、交通運輸服務、商場超市和農(nong) 集貿市場工作人員等)以及普通醫療機構除發熱門診外的其他科室工作人員等每周開展兩(liang) 次核酸檢測。出現本土疫情後,根據疫情擴散風險增加核酸檢測頻次。
第二,新增藥品監測要求,當出現本土疫情後,對購買(mai) 退熱、止咳、抗病毒、抗生素、感冒等藥物的人員進行實名登記,督促用藥人及時檢測。
第三,增加抗原檢測作為(wei) 疫情監測的補充手段,提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對可疑患者、疫情處置時對中高風險區人員等可增加抗原檢測。(記者 徐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