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印發秋作物防汛抗旱防災減災預案
為(wei) 切實做好農(nong) 業(ye) 防災救災工作,最大程度減輕災害損失,山東(dong) 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近日印發《全省秋作物防汛抗旱防災減災預案》,包含玉米、大豆、水稻、甘薯、花生、果樹、棉花防災減災技術措施。
玉米是山東(dong) 秋糧生產(chan) 的大頭,實現玉米穩產(chan) 增產(chan) ,對奪取秋糧及全年糧食豐(feng) 收具有重要意義(yi) 。“玉米屬於(yu) 需水量大的一類作物,但玉米對澇災的抗性不強,在土壤含水量超過最大持水量的80%時即可出現生長發育不良等情況,尤其是苗期遇到澇災後會(hui) 出現更加明顯的不利影響。”山東(dong) 省農(nong) 業(ye) 技術推廣中心作物一部高級農(nong) 藝師韓偉(wei) 說,連續降雨暫停或者大雨後,要盡快排除田間積水,降低田間漬害程度,避免發生玉米植株根係腐爛現象。發生漬害後應及時開展中耕鬆土管理,同時做好倒伏玉米植株管理。
近幾年氣候變化較大,不排除出現旱澇急轉的可能。玉米不同生育期,抗旱能力不同,若出現幹旱,均應及時組織抗旱澆水。玉米苗期抗旱能力較強,適當幹旱可以起到蹲苗效果,促進根係下紮和基部節間粗壯,提高植株抗倒能力。
大豆方麵,在分枝期抗澇能力較弱。強降雨後,要及時排除田間積水,並中耕散墒,提高土壤通透性,促進根係恢複生長,同時合理追肥。而強降雨往往伴隨強風,容易造成大豆植株倒伏,如開花期以前出現倒伏,可不采取措施,靠植株自我調節進行恢複,基本不影響產(chan) 量。開花期以後嚴(yan) 重倒伏的,會(hui) 影響以後的田間管理和機械收獲,可能減產(chan) 30%左右,建議不要再人工扶起,以免植株折斷,造成更大損失。(毛鑫鑫)
(責編:劉穎婕、邢曼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