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踐行“八八戰略” 打造“重要窗口”

發布時間:2022-07-21 17:02:00來源: 人民日報

  圖①:夏日的杭州富陽區場口鎮東(dong) 梓關(guan) 村村居外景。李自綱攝(人民視覺)

  圖②:慈溪周巷鎮天元實驗幼兒(er) 園的小朋友正在進行足球比賽。章勇濤攝(人民視覺)

  圖③:茶農(nong) 在麗(li) 水鬆陽縣三都鄉(xiang) 茶園采茶。李增軍(jun) 攝(人民視覺)

  圖④:舟山定海區南部諸島。徐複光攝(人民視覺)

  精細管理 提升執法效率

  人民日報記者 顧春

  浙江省嘉興(xing) 市嘉善縣市民黃先飛最近很開心,第一天遞交申請、第二天就拿到批複的餐飲店營業(ye) 執照。“我滿意的不僅(jin) 是批複‘加速度’,一天時間,執法部門已經聯合對我的選址、設備、排汙安裝等進行把關(guan) ,這讓我開店特別有底氣!”

  幾天前,當黃先生在“善膳匯”應用APP上一遞交申請,嘉善縣油汙辦、市場監管、綜合執法、生態環境等相關(guan) 部門便收到申請情況推送,當天下午便組織人員成立聯合踏勘小組,對其申請店鋪的選址、店招設置、設備安裝等是否符合相關(guan) 法律法規進行實地核實,並出具相關(guan) 意見書(shu) ,形成聯合踏勘意見。第二天下午,黃先生便通過“聯考”,順利拿到了營業(ye) 執照。此後,這支隊伍將陸續對排水、排油煙、處理餐廚垃圾、建隔油池等工作進行“保姆式”聯合指導。

  “把過去‘多條線’分散執法變為(wei) ‘大綜合’協同執法,現有執法力量集中辦公,形成‘一支隊伍管執法’,真正實現跨部門、跨領域的‘綜合查一次’聯合監管。”嘉善縣綜合執法局有關(guan) 負責同誌介紹,嘉善建立涵蓋200餘(yu) 項監管事項的“一張清單”,檢查頻次同比減少30.3%。

  “一支隊伍管執法”是浙江“大綜合一體(ti) 化”行政執法改革探索之一。浙江通過構建監管全覆蓋、執法全閉環的“大綜合一體(ti) 化”行政執法體(ti) 係,將與(yu) 群眾(zhong) 生產(chan) 生活密切相關(guan) 的多項執法事項歸納綜合,通過梳理職能事項、整合執法力量,令行政執法變為(wei) “進一次門,查多件事”,破解重複執法、監管真空等問題。

  按照相關(guan) 部署,截至今年底,浙江的綜合執法事項將拓展到60%以上執法領域,60%以上高頻率、高綜合、高需求執法事項納入綜合執法範圍,60%以上行政執法量由綜合執法部門承擔,85%以上的執法力量下沉到縣鄉(xiang) 。

  科技助力 引領製造升級

  人民日報記者 竇皓

  偌大生產(chan) 車間裏,齒輪熱前加工數字化生產(chan) 線上的機器人正自動完成工件安裝。過道中,自動駕駛的AGV(自動導引運輸車)將零件從(cong) 智能中央立庫運送到智能生產(chan) 線上。工人通過電腦、手機以及AR眼鏡,就可以掌握生產(chan) 設備的運行情況,哪裏出了問題,動動手指,一目了然。

  這是位於(yu) 杭州蕭山區的傑牌傳(chuan) 動科技有限公司智能製造車間裏的一幕。該公司是一家致力於(yu) 實現智能齒輪減速電機智能製造的老牌民營企業(ye) 。去年,由15個(ge) 主要信息係統和100條主要智能產(chan) 線構成的“未來工廠”,正式投入運營。

  在齒輪熱前加工數字化生產(chan) 線旁,總經理陳德木介紹,產(chan) 品線上的工人從(cong) 過去的20個(ge) 縮減到2個(ge) 。而原來產(chan) 品生產(chan) 需要2—4周,現在隻需要4個(ge) 小時,綜合測算效率提升了168倍。

  “規模的擴大以及科技創新都需要大量人才,我們(men) 的用工並沒有減少。”陳德木說。目前企業(ye) 研發人員占員工數的15%,“產(chan) 學研用”全鏈條持續完善。應用大數據、雲(yun) 計算、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等技術建立起的智能監測係統,讓減速機等智能傳(chuan) 動方案從(cong) 設計、生產(chan) 、銷售、運維等全生命周期實現了信息化,運行人工成本減少80%。

  點上的“盆景”正在變成麵上的“風景”。2021年,蕭山區新實施區級智能製造項目110個(ge) ,數字化改造項目128個(ge) ,形成了點麵結合、普遍推進企業(ye) 數字化改造的新局麵。

  截至目前,浙江省已認定未來工廠32家,打造省級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423家,累計實施國家智能製造應用和試點項目總數居全國前列。

  古村新戲 豐(feng) 富文化內(nei) 涵

  人民日報記者 竇瀚洋

  村民自導自演,台下掌聲不斷……盛夏時節,在太湖南岸的千年古村,好戲正輪番上演。

  在浙江湖州吳興(xing) 區潞村文化禮堂,一場以“尋找絲(si) 綢之源”為(wei) 主題的話劇演出正酣。禮堂管理員湯斌昌介紹:“現在平均每月舉(ju) 辦10多場大小活動,禮堂一年能吸引1萬(wan) 餘(yu) 人次,不光受到本村村民歡迎,還吸引不少外地遊客和外國友人。”

  2013年起,浙江在全省啟動建設以“農(nong) 村文化禮堂”命名的鄉(xiang) 村文化服務綜合體(ti) ,截至目前,農(nong) 村文化禮堂總數已達1.9萬(wan) 餘(yu) 家,500人以上行政村覆蓋率達97%。

  潞村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費震祺告訴記者,禮堂落成後,村幹部走街串巷廣泛征求意見,旨在充分發揮文化禮堂作用,豐(feng) 富村民文化生活。

  如今,文化禮堂內(nei) 文化講堂、村民舞台、村史館、圖書(shu) 室等設施功能一應俱全,鄉(xiang) 賢能人也開始獻計出力——禮堂管理員湯斌昌致力於(yu) 搜集潞村紅色史料,書(shu) 法家慎召民邀請海外學者前來授課,企業(ye) 家慎潺華通過普及刺繡技藝,帶動周邊群眾(zhong) 就業(ye) ……

  2022年,浙江省提出將實施農(nong) 村文化禮堂效能提升十大舉(ju) 措,不要形式上的“日日開門”,而是追求實打實的內(nei) 容供給。

  “潞村的錢山漾遺址曾發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綢片,絲(si) 綢文化就是我們(men) 最好的名片。”費震祺介紹,以文化禮堂為(wei) 主陣地,潞村建起絲(si) 綢之源旅遊度假區,通過項目招引、壯大產(chan) 業(ye) ,絲(si) 綢手工坊、陶瓷文化館等一批文旅項目陸續入駐。去年潞村實現村集體(ti) 經濟收入150萬(wan) 元,今年又張羅著引入10多家與(yu) 絲(si) 綢文化相關(guan) 的藝術文化類項目,開設紅色研學、精品遊玩路線,不斷豐(feng) 富古村內(nei) 涵。

  鄉(xiang) 村旅遊 繪就綠色畫卷

  人民日報記者 竇瀚洋

  群山環繞,竹海溪流相映成趣,在浙江紹興(xing) 上虞區陳溪鄉(xiang) 雪花潭景區內(nei) ,民宿經營者王煒榮剛送走一撥遠道而來的外地客人,又接到老朋友的預訂電話,“我家8間客房預訂早就排到一個(ge) 月後。”

  2003年以來,浙江省啟動“千村示範、萬(wan) 村整治”工程。搭乘“千萬(wan) 工程”快車,陳溪鄉(xiang) 虹溪村鄉(xiang) 間道路、管網等基礎設施逐漸完善,依托村莊特色,通過小流域整治工程、美麗(li) 鄉(xiang) 村升級版示範村建設等項目,虹溪村大力提升村莊“顏值”和“氣質”,新農(nong) 村整體(ti) 風貌向景區化方向發展。

  “2018年民宿剛開業(ye) 不久,不僅(jin) 雪花潭景區完成提檔升級,鄉(xiang) 裏的盤山公路也提前竣工通車,客流量顯著增加,我家還被評為(wei) 全區唯一一家省級白金級民宿。”王煒榮自豪地說。

  在距離虹溪村不遠的太平山村,曾經因采礦留下累累“傷(shang) 疤”的棋盤岩被外地投資客看中,計劃改建為(wei) 文旅綜合體(ti) ,“未來通往太平山村與(yu) 虹溪村的6公裏道路貫通後,遊客來往兩(liang) 地更方便,將帶動更多消費。”陳溪鄉(xiang) 黨(dang) 委書(shu) 記鄭哲軍(jun) 說。

  “兩(liang) 年多來,全鄉(xiang) 景區累計接待遊客人次超百萬(wan) ,旅遊綜合收入突破億(yi) 元,基礎設施投入超億(yi) 元,解決(jue) 本地就業(ye) 近千人。”在鄭哲軍(jun) 看來,串點成線的新時代美麗(li) 鄉(xiang) 村亮麗(li) 風景線魅力無限、機遇無限。

  陳溪鄉(xiang) 的蝶變正是浙江奮力打造“千萬(wan) 工程”升級版的縮影。“十四五”期間,浙江將在堅持共同富裕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大背景下,持續深化“千萬(wan) 工程”,打造100條新時代美麗(li) 鄉(xiang) 村共同富裕示範帶,建設1000個(ge) 具有未來鄉(xiang) 村品質的示範村,新增1萬(wan) 個(ge) 新時代美麗(li) 鄉(xiang) 村精品村,著力繪就鄉(xiang) 村大花園“富春山居圖”。

  智慧服務 便捷居民生活

  人民日報記者 竇皓

  “丁愛珍老人家中用電情況異常。”杭州餘(yu) 杭區徑山村網格員吳禮寶的手機微信小程序中跳出這樣一條紅碼信息。吳禮寶立即聯係國網徑山服務站副站長吳建青,一同前往老人家中查看情況。

  原來,老人家裏的插座發生故障,造成廚房停電。“你們(men) 來得太好了,我這一個(ge) 人都不知道咋辦才好呢。”丁愛珍老人連連道謝。

  居家養(yang) 老,需要提升社區精細化管理水平。“綠碼表示用電無異常,黃碼表示用電量變化幅度在50%至80%之間,紅碼表示用電量變化幅度大於(yu) 80%。”國網徑山服務站負責人介紹,從(cong) 2019年開始,國網杭州供電公司運用電力大數據和物聯網技術,通過智能電表分析老人用電情況,經過雲(yun) 計算生成用電“畫像”和紅、黃、綠三色“電力關(guan) 愛碼”,協助社區工作人員上門服務獨居老人等。如今,“電力關(guan) 愛碼”小程序也已上線,方便社區工作人員實時掌握獨居老人情況。

  智慧生活融入日常點滴。現在,餘(yu) 杭區為(wei) 老年人提供的安心就餐服務場景,集成了老年人身份證、市民卡、長者卡、人臉生物信息的“臉碼卡”,能夠實現多種結算。此外,“餘(yu) 杭一碼通”打通多部門數據,完善“多碼融合”,打開數字身份碼就能實現公交地鐵乘坐、水上巴士乘坐、政務辦事、醫院就診、公園遊玩等多重功能。

  截至今年6月底,浙江已上線運行“七張問題清單”“外賣在線”“浙醫互認”等107個(ge) 應用,推動社會(hui) 各領域治理能力提升,打造更加智慧、貼心的生活服務場景。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