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江北新區:一條“綠色長廊”在鋪展
南京北站樞紐經濟區環境整治項目一期。江北新區樞紐供圖
連片的球場“整裝待發”,新鋪的草坪青翠欲滴,栽種的樹木高大挺拔……從(cong) 林場地鐵站遠眺,各式各樣的綠地串起一條占地麵積約750畝(mu) 的“綠色長廊”,向西蜿蜒。位於(yu) 南京江北新區的這條“綠色長廊”由南京北站片區拆遷後留下的廢墟改造而成,作為(wei) 南京北站建設的首個(ge) 項目,北站樞紐經濟區環境整治項目一期工程科技示範區按照“彈性開發”的模式進行建設,集成十多項“科技+環保”元素,有望於(yu) 今年國慶節前後對市民免費開放。
打造“彈性景觀”,建成運動休閑區
三個(ge) 標準的七人製足球場、兩(liang) 個(ge) 標準的五人製足球場、五個(ge) 籃球場、六個(ge) 羽毛球場,走進這條“綠色長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處極具規模的大眾(zhong) 運動休閑區。球場的附近,就是規劃中南京北站站房的位置。
“南京北站樞紐經濟區環境整治項目於(yu) 去年啟動,大眾(zhong) 運動休閑區是組成北站生態休閑‘綠色長廊’重要的一部分。”江北鐵投項目現場負責人朱常元介紹,該項目的定位是“城中的綠脈,北站的序曲”,意在打造一個(ge) 重新連接城市與(yu) 環境的“彈性景觀”綠地空間。
目前,大眾(zhong) 運動休閑區的各類體(ti) 育場經過測試,已經“整裝待發”,對外開放後,將交由專(zhuan) 業(ye) 的體(ti) 育場館運營公司經營。朱常元介紹,周邊的老百姓都很關(guan) 注開放時間,經常會(hui) 有年輕人到現場谘詢,大家都希望能早日在這裏休閑健身。
“北站樞紐經濟區的建設,是一個(ge) 相對漫長的過程,因此既要和南京北站的建設同步,同時也要為(wei) 未來的開發預留空間。”項目規劃單位負責人表示,這就要求前期投入的成本不宜太大,因此“彈性開發”是最佳解決(jue) 方案,體(ti) 育場便是充分符合各方麵條件的“彈性景觀”。在前期建設中,通過環境改造惠及周邊居民,產(chan) 生良好的社會(hui) 效益;在後期運營中,通過場地租賃等,實現一定的經濟效益。
堅持綠色開發,現有資源再利用
“彈性景觀”不僅(jin) 僅(jin) 是體(ti) 育場,還包括花海、休閑廣場、兒(er) 童娛樂(le) 區等空間。連片的花海種植了四季海棠、鬱金香等品種;兒(er) 童娛樂(le) 區則配備了泡泡雲(yun) 、沙坑、攀岩牆等遊樂(le) 設施。
“為(wei) 了配合北站樞紐經濟區的建設要求,讓未來的開發更加靈活,前期的建設,我們(men) 更多的是打造臨(lin) 時性的建築,同時利用現有資源,降低建設成本。”朱常元說。
在足球場邊,佇(zhu) 立著一幢由海運集裝箱改裝而成的服務用房,三個(ge) 集裝箱搭建成“品”字形,外側(ce) 安裝了玻璃,寬敞明亮。工作人員介紹,海運集裝箱不僅(jin) 堅固耐用,安全係數高,更重要的是施工周期短,不破壞土地,利於(yu) 回收。未來,這裏將供遊客休閑使用。
從(cong) 大眾(zhong) 運動休閑區往兒(er) 童娛樂(le) 區的方向走去,沿途的一處公廁引人注目,該公廁是建築固廢材料經3D打印後,由一個(ge) 個(ge) 建築構件拚裝而成,相比建造普通公廁,它更加節能環保,造價(jia) 更低。
“綠色長廊”內(nei) 的綠色創新隨處可見,包括利用廢舊鐵軌進行道路收邊、利用固廢材料製作的停車場植草磚等,都實現了既有資源的再利用,在踐行環保理念的同時,還節約了成本。
加碼科技探索,“試驗田”以小見大
作為(wei) 南京北站建設的開篇之作,北站樞紐經濟區環境整治項目打造的“綠色長廊”就像是一塊“試驗田”,以小見大,集中體(ti) 現了“集約、創新、綠色、人本”的建設理念。
“在項目建設過程中,我們(men) 一邊探索新的開發模式,一邊加碼科技創新的應用場景。”江北鐵投副總夏融融介紹,“綠色長廊”的智慧噴灌係統就是基於(yu) 海綿城市概念,利用人工智能養(yang) 護綠地的創新應用。
在“綠色長廊”的草坪上,每間隔一段距離,就會(hui) 出現一塊表麵覆蓋著黑色傳(chuan) 感器的假山石,用來收集日照強度的數據;同時,地下還埋著測試土壤含水率的傳(chuan) 感器。“這些傳(chuan) 感器將收集到的數據傳(chuan) 送到後台,經過人工智能的分析,自動對草皮和植物進行噴灌。”工作人員介紹,地下還建有能夠儲(chu) 存800噸雨水的蓄水模塊,能夠實現收集、淨化、供水的閉環處理。
道路旁的光合樹也搭載了多項技術,利用太陽能光伏板收集能量,具備無線WIFI、手機充電、直飲水、監控等多重功能,為(wei) 乘客提供服務。目前,這裏已經集成了十多項“科技+環保”的元素。
未來,站在南京北站的候車大廳,可以遠眺秀美老山,近看“綠色長廊”,而周邊的居民,也會(hui) 享受到樞紐經濟發展和人居環境改善帶來的雙重福利。(曹昊晨)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