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夏糧總產再創新高 單產連續四年江蘇第一
據國家統計局江蘇省調查總隊調查,2022年全市夏糧收獲麵積530.37萬(wan) 畝(mu) ,占全省 14.86%,其中小麥麵積529.89萬(wan) 畝(mu) ,占全省14.86%;夏糧單產(chan) 401.93公斤/畝(mu) ,較上年增加 1.44公斤/畝(mu) ,比全省平均高24.13公斤/畝(mu) ,比上年增長0.36 %,其中小麥單產(chan) 402.07公斤/畝(mu) ,較上年增加1.57公斤,比全省平均高19.7公斤/畝(mu) ,比上年增長0.39%;夏糧總產(chan) 量21.375億(yi) 公斤,占全省 15.23%,較上年增加0.085億(yi) 公斤,同比增長0.4%。夏糧單產(chan) 連續四年保持全省第一,總產(chan) 量和單產(chan) 再創新高。
全市12個(ge) 小麥高質創建示範片平均畝(mu) 產(chan) 566.8公斤,睢寧縣淩城鎮高產(chan) 示範片實收實測畝(mu) 產(chan) 755.3公斤,創造省內(nei) 稻茬小麥高產(chan) 新紀錄……“淮海糧倉(cang) ”再次穩穩扛起了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任。
壓緊壓實責任穩麵積
今年夏糧小麥增產(chan) 豐(feng) 收實屬不易,是曆史高點上的高位再增產(chan) ,是克服小麥播期延遲、前期苗情偏弱和後期高溫少雨、部分丘陵高亢區域遭遇氣象幹旱後的抗災奪豐(feng) 收,來之不易的豐(feng) 收得益於(yu)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全市上下齊心同向發力,也是徐州糧食生產(chan) 硬實力的綜合體(ti) 現。
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就抓好糧食生產(chan) 工作多次作出專(zhuan) 門批示,分管領導多次調度推進赤黴病防治、“一噴三防”、毀壞青苗排查、抗旱澆麥等工作。今年以來,相繼召開春季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會(hui) 、“三夏”工作會(hui) 議等,就糧食生產(chan) 工作及早作出安排部署,動員全市上下打好打贏夏糧豐(feng) 產(chan) 豐(feng) 收第一仗。我市將“糧食生產(chan) 穩定度”納入市對縣綜合考核,將“糧食播種麵積”列入鄉(xiang) 村振興(xing) 實績考核,以考核促落實、以績效促實效。
按照“穩麵積、穩產(chan) 量、提單產(chan) 、增效益”要求,年初即將省定1150萬(wan) 畝(mu) 糧食播種任務、55萬(wan) 畝(mu) 大豆種植任務和15萬(wan) 畝(mu) 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任務分解到各縣(市)區,落實到鎮、到村、到主體(ti) 、到地塊。市級成立7個(ge) 工作指導組,采取“協調服務員+技術指導員”分片包幹,建立“市包縣、縣包鎮、鎮包村、村包田”四級包保體(ti) 係,壓實責任,優(you) 化服務,關(guan) 鍵農(nong) 時季節下沉一線,包片跟蹤督導。
精準精細服務增產(chan) 量
立春後,我市立足“早”,突出“實”,組織開展“打贏夏糧豐(feng) 收百日會(hui) 戰”“兩(liang) 增兩(liang) 減蟲口奪糧促豐(feng) 收”兩(liang) 大行動,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春季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分地塊、分節點,環環相扣加強小麥田間管理。拔節孕穗期小麥一、二類苗占比93.8%,達到常年水平。
抓住4月20日至27日關(guan) 鍵窗口期,我市狠抓小麥赤黴病等重大病蟲害防控,實現全覆蓋。針對睢寧縣因疫情封控管理的鎮、村,成立市縣聯動工作專(zhuan) 班,及時研判分析病蟲情,做好協調服務工作。全市共籌措防控資金1897萬(wan) 元,小麥防治用藥比例達到109.2%,小麥赤黴病發病程度和發病麵積近10年最低,病蟲害防控及時精準、效果明顯,築牢了豐(feng) 收防線。全市12個(ge) 小麥高質創建示範片平均單產(chan) 566.8公斤,睢寧縣淩城鎮高產(chan) 示範片實收實測畝(mu) 產(chan) 755.3公斤,創造了省內(nei) 稻茬小麥高產(chan) 新紀錄。
4月下旬後,全市基本無有效降雨,且降雨分布不均勻,部分在田小麥顯露旱象。全市早部署早行動,因墒因苗管理做好抗旱澆麥,利用中央、省資金2400多萬(wan) 元根據小麥長勢科學噴施葉麵肥。因地因墒、適時澆水、促進灌漿,提高粒重和產(chan) 量。抗旱澆麥保證了小麥生長後期灌漿充分,加上應對幹熱風措施得力,小麥品質較去年同期明顯提升,產(chan) 量有保證,一舉(ju) 鎖定豐(feng) 收大局。
夏收開始前,各地就及早進行農(nong) 機作業(ye) 對接,把機具落實到村、到戶、到地塊,市、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門設立小麥機收保障服務熱線,麥收期間實行24小時值守,全力為(wei) 機手“保駕護航”。全市“三夏”期間投入聯合收割機20200台左右,3萬(wan) 多名農(nong) 機手參與(yu) “三夏”會(hui) 戰,整體(ti) 收獲進度較去年快3天,小麥機收平均損失率在2%以下。
種足種好秋糧奪全年豐(feng) 收
秋糧是糧食生產(chan) 大頭,麵積、總產(chan) 分別占全年糧食54%、60%。我市搶抓農(nong) 時推進夏種,切實做到收獲一塊、耕整一塊、播種一塊,抓早抓實、種好種足,不折不扣完成好秋糧生產(chan) 任務。
截至6月26日,全市621.8萬(wan) 畝(mu) 秋糧、15萬(wan) 畝(mu) 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推廣任務已全部完成播種,種在適播期。
市、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門及早製定秋糧管理、科學施肥、病蟲害防治等技術意見,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分類搞好田間管理技術指導,指導農(nong) 民及時開展田間作業(ye) ,確保苗齊苗勻苗壯。同時,堅持抗旱防澇“兩(liang) 手抓”,加強與(yu) 氣象部門溝通會(hui) 商,及時發布災害性天氣預警,科學防災、抗災、救災,以過硬措施力保秋糧豐(feng) 產(chan) 豐(feng) 收。
下半年,全市將重點建設好48個(ge) 水稻、12個(ge) 玉米綠色高質高效示範片和30個(ge) 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百畝(mu) 攻關(guan) 方、18個(ge) 千畝(mu) 示範片,實施“五統一”服務,輻射帶動全市秋糧大麵積均衡增產(chan)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