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河北:大力培育創新卓越的“領跑者”企業

發布時間:2022-07-29 10:59:00來源: 河北日報

  大力培育創新卓越的“領跑者”企業(ye)

  ——《河北省縣域特色產(chan) 業(ye) 集群“領跑者”企業(ye) 培育行動方案》解讀

  為(wei) 深入貫徹落實河北省委十屆二次全會(hui) 精神,聚焦縣域特色產(chan) 業(ye) 集群,以創新驅動為(wei) 引領,以企業(ye) 上市為(wei) 導向,以優(you) 化生態為(wei) 支撐,大力培育創新卓越的“領跑者”企業(ye) ,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近日,河北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河北省縣域特色產(chan) 業(ye) 集群“領跑者”企業(ye) 培育行動方案》。

  方案確定主要目標:縣域特色產(chan) 業(ye) 集群“領跑者”企業(ye) ,是指集群內(nei) 創新能力強、發展潛力大、質量效益優(you) 、有上市意願,具有引領、示範、帶動作用的優(you) 質中小企業(ye) ,到2023年,培育上市企業(ye) 8至10家(上海、深圳、北京證券交易所及境外主要證券交易所)。全省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達到300家,“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達到3500家,“領跑者”企業(ye) 研發投入占比達到3%;到2025年,上市企業(ye) 達到30至50家。全省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達到500家,“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達到5000家,“領跑者”企業(ye) 研發投入占比達到3.5%。

  實施企業(ye) 上市行動

  鎖定培育目標。針對上海、深圳、北京證券交易所不同板塊上市條件,組織對縣域特色產(chan) 業(ye) 集群頭部企業(ye) 調研摸底,分行業(ye) 、分層次、分梯隊,遴選500家有上市意願的企業(ye) 納入上市培育庫,實施重點培育。

  精準培訓輔導。組織專(zhuan) 業(ye) 團隊,采取入企服務、典型引路、“把脈開方”等方式,逐市、縣對入庫企業(ye) 開展上市培育與(yu) 資本運作專(zhuan) 題培訓。加強與(yu) 上海、深圳、北京證券交易所戰略合作,借智借力,加快推動河北省企業(ye) 上市步伐。優(you) 選清河汽車及零部件、鹿泉電子信息、成安現代裝備製造、鹽山管道等10個(ge) 企業(ye) 上市基礎較好的縣域特色產(chan) 業(ye) 集群重點突破,形成示範。

  規範股改提升。引導企業(ye) 加強與(yu) 股權投資機構合作,推動入庫企業(ye) 開展股份製改造,推進財務、法務規範化,建立有效的內(nei) 控體(ti) 係,健全法人治理體(ti) 係。幫助對接專(zhuan) 業(ye) 性強、行業(ye) 板塊契合的上市服務機構,為(wei) 企業(ye) 提供精準指導服務,依法積極協調解決(jue) 企業(ye) 股份製改造中涉及的相關(guan) 手續和確權登記,每年推動50家企業(ye) 完成股份製改造。

  推動市場化重組。引導上市企業(ye) ,聚焦主導產(chan) 業(ye) 和集群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關(guan) 鍵環節,綜合運用定向增發、可轉債(zhai) 、並購基金、借殼和分拆上市等多種工具,開展產(chan) 業(ye) 鏈重構和技術、科技整合,發揮上市企業(ye) “以大帶小”作用,延長產(chan) 業(ye) 鏈、做強產(chan) 業(ye) 集群。重點在元氏裝備製造、寧晉單晶矽、肅寧皮革毛皮、東(dong) 光化學等縣域特色產(chan) 業(ye) 集群積極探索,力求有突破。

  實施科技賦能行動

  強化創新主體(ti) 培育。實施科技型“領跑者”企業(ye) 梯度培育,出台河北省優(you) 質中小企業(ye) 梯度培育實施細則,聚焦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關(guan) 鍵環節、核心領域,以製造業(ye) 企業(ye) 、製造業(ye) 和信息化相融合企業(ye) 為(wei) 重點,分層培育、分類促進,每年新培育集群創新型中小企業(ye) 5000家、高新技術企業(ye) 100家、“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500家,打造一批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對細分領域產(chan) 品(技術)行業(ye) 領先或填補空白、近兩(liang) 年研發投入強度4%以上、上年度自有資金研發投入200萬(wan) 元以上的集群“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按照實際投入額,采取後補助的方式給予20%的補助,單個(ge) 企業(ye) 最高不超過100萬(wan) 元。推動企業(ye) 研發機構提檔升級,創建技術創新中心、企業(ye) 技術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創新平台。實施“專(zhuan) 利護航”行動,每年新增發明專(zhuan) 利1000件。

  提升技術裝備水平。通過政策引導和幫扶指導,每年篩選一批技術含量高、示範帶動強、市場前景好、投資強度大的項目,按照有效投資的10%給予資金支持。重點支持臨(lin) 西軸承、清河羊絨、安平絲(si) 網、豐(feng) 潤軌道交通等縣域特色產(chan) 業(ye) 集群,開展技術改造向裝備現代化、產(chan) 品高端化、工藝智能化、生產(chan) 綠色化升級,加快突破製約高端裝備產(chan) 業(ye) 發展的關(guan) 鍵共性技術、核心技術和係統集成技術。

  加快科技成果轉化。依托省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常態化征集企業(ye) 技術需求,鼓勵企業(ye) 承擔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專(zhuan) 項項目。每年選派10個(ge) 科技特派服務團、500名科技特派員,深入安平絲(si) 網、豐(feng) 潤軌道交通等縣域特色產(chan) 業(ye) 集群,開展創新服務。采用企業(ye) 進高校、專(zhuan) 家進集群、校企雲(yun) 對接等形式,開展“科技成果直通車”“百校千企”等產(chan) 學研對接活動。支持清河稀有金屬等集群企業(ye) 建立院士工作站,推動企業(ye) 與(yu) 高校、科研院所在人才培養(yang) 、技術研發、創新平台建設等方麵深度合作。每年實施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和場景應用示範項目,組織100場各類對接服務活動。

  推進綠色低碳發展。開展綠色設計產(chan) 品、無廢工廠、資源綜合利用示範企業(ye) 、節水型企業(ye) 創建活動,每年在縣域特色產(chan) 業(ye) 集群內(nei) 培育創建綠色工廠30家,以標杆引領集群綠色低碳轉型。以武安鐵基新材料、永年標準件、東(dong) 光化學等縣域特色產(chan) 業(ye) 集群內(nei) 高耗能、高排放企業(ye) 為(wei) 重點,每年篩選確定30家以上重點企業(ye) 開展節能診斷,逐企業(ye) 製定改造提升方案,實施節能低碳綠色化改造重點項目20項。

  實施產(chan) 業(ye) 升級行動

  推動企業(ye) “智改數轉”。加快智能化改造,圍繞電子信息、汽車及零部件等基礎較好的縣域特色產(chan) 業(ye) 集群,推動“領跑者”企業(ye) 開展集成應用創新,分行業(ye) 分領域推廣應用智能製造標準,加快形成“集群行業(ye) 標杆”,到2023年建成省級智能製造標杆企業(ye) 10家,到2025年建成20家。推進數字化轉型,加快個(ge) 性化定製、平台化設計、智能化生產(chan) 、網絡化協同、服務化延伸、數字化管理等新模式應用,打造一批工業(ye) 互聯網標杆工廠。到2023年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76%,經營管理數字化普及率超過78%;到2025年,分別達到78%、80%。

  加快企業(ye) 上雲(yun) 用雲(yun) 。推動“領跑者”企業(ye) 上雲(yun) 上平台,提升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應用能力,提高生產(chan) 經營水平。重點鼓勵和引導消費品行業(ye) 領域集群企業(ye) ,創新“線上+線下”營銷模式,在產(chan) 業(ye) 集群設立服務站,加強與(yu) 阿裏、京東(dong) 等電商平台對接合作。到2023年,工業(ye) 雲(yun) 平台普及率達到50%,工業(ye) 電子商務應用率達到70%;到2025年,分別達到60%、80%。

  實施首台(套)裝備攻堅。鼓勵企業(ye) 開展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研發製造,省、市、縣每年各組織不少於(yu) 1次輔導培訓,縣級實地走訪每一個(ge) 具備產(chan) 品申報條件的企業(ye) ,鼓勵裝備製造等縣域產(chan) 業(ye) 集群企業(ye) 自主創新,對納入《河北省重點領域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產(chan) 品公告目錄》的產(chan) 品,投保經中國銀保監會(hui) 備案的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綜合保險,按規定給予投保企業(ye) 補貼,鼓勵各地因地製宜製定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支持政策。每年認定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和核心零部件30個(ge) 。

  實施強鏈補鏈行動

  搭建供需對接平台。依托河北工業(ye) 企業(ye) 服務平台“產(chan) 業(ye) 鏈供需”板塊,定期發布“領跑者”企業(ye) 產(chan) 品供需信息。發揮行業(ye) 協會(hui) 作用,每年組織臨(lin) 西軸承、清河羊絨等縣域特色產(chan) 業(ye) 集群舉(ju) 辦100場跨區域、上下遊產(chan) 需對接活動,支持重點企業(ye) 建設區域營銷中心,加強原材料、零部件等精準對接服務,對“領跑者”企業(ye) 先進產(chan) 品進行專(zhuan) 題推介,帶動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企業(ye) 加強協同配套。

  打造融通發展載體(ti) 。鼓勵和支持“領跑者”企業(ye) 圍繞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匯聚要素、創新模式、區域合作,建設小微企業(ye) 創業(ye) 創新基地、中小企業(ye) 公共服務示範平台、科技孵化器、產(chan) 業(ye) 技術研究院等融通載體(ti) ,促進集群企業(ye) 協同創新、協作配套。到2023年,創建大中小企業(ye) 融通發展載體(ti) 示範項目5個(ge) ;到2025年,創建示範項目10個(ge) 。

  強化集群服務支撐。組織科研、管理等服務機構,根據縣域特色產(chan) 業(ye) 集群產(chan) 業(ye) 定位,建設一批“工業(ye) 診所”,聘用一批“工業(ye) 大夫”,開展特色化工業(ye) 診斷服務,幫助企業(ye) 解決(jue) 技術、工藝、設備、管理以及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協同等問題,在集群內(nei) 轉化落地一批科研成果。到2023年,診斷服務覆蓋率達到100%。

  構建集群產(chan) 業(ye) 生態。組建以“領跑者”企業(ye) 為(wei) “盟主”,由集群企業(ye) 、協會(hui) 商會(hui) 、高校、科研院所等組成的縣域特色產(chan) 業(ye) 集群聯盟,支持徐水汽車零部件、張北新能源、定州體(ti) 育器材、辛集皮革、平泉食用菌等縣域特色產(chan) 業(ye) 集群,開放創新資源、共享生產(chan) 要素,帶動集群企業(ye) 在產(chan) 業(ye) 鏈、創新鏈、供應鏈上深度融合。開展產(chan) 業(ye) 鏈梳理分析,繪製產(chan) 業(ye) 鏈圖譜,與(yu) 行業(ye) 龍頭企業(ye) 對標對表,針對鏈條薄弱環節,強鏈延鏈補鏈。每年打造3個(ge) 創新資源集聚、產(chan) 業(ye) 生態完善、協作配套良好的縣域特色產(chan) 業(ye) 集群聯盟。

  實施金融助力行動

  創新金融產(chan) 品。依托河北工業(ye) 企業(ye) 服務平台“金融雲(yun) ”板塊,推動“領跑者”企業(ye) 信用信息共享互認,鼓勵金融機構麵向“領跑者”企業(ye) 開發無擔保、無抵押信用貸款產(chan) 品。開展金融支持“領跑者”企業(ye) 專(zhuan) 項行動,各級工業(ye) 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與(yu) 本級銀行分支機構組成聯合工作小組,逐企走訪了解企業(ye) 發展情況和融資需求,匹配授信額度,開辟綠色通道,製定個(ge) 性化服務方案。

  發揮基金引導作用。組織河北產(chan) 業(ye) 投資引導基金等各類產(chan) 業(ye) 投資基金與(yu) “領跑者”企業(ye) 建立“政府、基金、企業(ye) ”高效合作模式,定期召開對接會(hui) ,推動基金公司與(yu) 固安電子信息(新型顯示)、黃驊模具等縣域特色產(chan) 業(ye) 集群“領跑者”企業(ye) 溝通對接,投早投小投長期。鼓勵各地以基金為(wei) 紐帶,推廣“投資+招引”“融資+融智”等模式,支持“領跑者”企業(ye) 做大做強。

  實施冀有特色行動

  加強質量管理。以童車、箱包、紡織等縣域特色產(chan) 業(ye) 集群為(wei) 重點,推行卓越績效模式、六西格瑪管理、精益管理等先進質量管理模式,組織開展交流活動,引導“領跑者”企業(ye) 實踐先進質量管理經驗,培育一批省工業(ye) 企業(ye) 質量標杆。發揮企業(ye) 主體(ti) 責任,加快推行“首席質量官”製度。對首次獲得中國質量獎、中國質量獎提名獎的企業(ye) 分別獎勵200萬(wan) 元、100萬(wan) 元,對獲得河北省政府質量獎組織獎的企業(ye) 獎勵50萬(wan) 元。

  強化標準引領。開展標準體(ti) 係培優(you) 工作,分行業(ye) 舉(ju) 辦標準化專(zhuan) 題培訓,組織讚皇特色食品、元氏醫藥化工、邱縣食品等“領跑者”企業(ye) 參與(yu) 標準製修訂工作,每年新增主導或參與(yu) 製修訂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ye) 標準等40項。對主持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ye) 標準製修訂的企業(ye) 或團體(ti) ,分別資助30萬(wan) 元、20萬(wan) 元、10萬(wan) 元。實施企業(ye) 標準“領跑者”製度,每年培育企業(ye) 標準“領跑者”3個(ge) 。

  推廣工業(ye) 設計應用。重點圍繞紡織服裝、美居家具、皮革皮毛、羊絨等“領跑者”企業(ye) ,組織省、市工業(ye) 設計創新中心對接企業(ye) 設計創新需求,有針對性開展設計谘詢、設計對接等服務,提升設計創新能力和發展水平。支持企業(ye) 建設工業(ye) 設計中心,組織工業(ye) 設計對標交流活動,提高設計在企業(ye) 經營管理中的戰略地位。每年工業(ye) 設計賦能新產(chan) 品100項。

  打造特色品牌。實施產(chan) 品、企業(ye) 、區域品牌“三位一體(ti) ”的品牌戰略,以食品、箱包、工藝玻璃、體(ti) 育器材等縣域特色產(chan) 業(ye) 集群為(wei) 突破口,每年選擇100家品牌價(jia) 值高、創新能力強的企業(ye) 開展品牌提升,明確品牌戰略、提升品牌運營能力,對首次認定的中國馳名商標企業(ye) 獎勵50萬(wan) 元。(米彥澤)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