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富陽一張紙攜宋韻點亮鄉村研學新熱點
一根竹,如何“變”一張紙?一摞紙,如何“現”一本書(shu) ?2022年暑假以來,杭州市富陽區文廣旅體(ti) 局推出“一張紙的研學遊”宋韻研學線路,讓地處湖源鄉(xiang) 新二村的富陽元書(shu) 紙文化展示館成為(wei) 學生暑期社會(hui) 實踐的熱門“打卡”地。
講好千年竹紙故事,讓非遺技藝得以活態傳(chuan) 承
富陽竹紙製作始於(yu) 唐五代時期,興(xing) 於(yu) 宋。富陽元書(shu) 紙以“製作精良、品質精粹、光滑不蠹、潔白瑩潤”而被譽為(wei) “紙中上品”,北宋真宗時期被選作“禦用文書(shu) 紙”。宋慶曆六年登進士第的富陽人謝景初,用元書(shu) 紙創製十色箋,後人稱“謝公箋”,與(yu) “薛濤箋”齊名。
千年前,一根竹子與(yu) 水的相遇,使得一門古老的手藝流傳(chuan) 至今。2006年,以元書(shu) 紙為(wei) 代表的富陽竹紙製作技藝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遺名錄;2015年,“湖源元書(shu) 紙”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獲國家工商管理總局核準;2018年,元書(shu) 紙被列入第一批國家傳(chuan) 統工藝振興(xing) 目錄。
近年來,湖源鄉(xiang) 圍繞描繪共美共富“樂(le) 水湖源”新畫卷為(wei) 發展目標,整治提升傳(chuan) 統優(you) 勢民生產(chan) 業(ye) ,以杭州市級非遺傳(chuan) 承人、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技能大師李文德的富陽大竹元竹紙工坊為(wei) 龍頭,在富陽7個(ge) 造紙文化村之一的新二村打造元書(shu) 紙製作園區,破解了汙水治理難這一製約傳(chuan) 統造紙可持續發展的瓶頸問題。
“‘片紙非容易,措手七十二’這句諺語說的就是竹紙製作需要72道工序。每道環環相扣、精工細作,不允許有半點馬虎。從(cong) 一根青竹到一張竹紙,全過程曆時約兩(liang) 個(ge) 月。這份辛勞,可想而知,現在的年輕人都不願意學了。”大竹元造紙坊傳(chuan) 至李文德手裏已是第九代,他曾在中國(浙江)非遺博覽會(hui) 現場展示元書(shu) 紙古法製作技藝,獲得組委會(hui) 頒發的“最佳演示獎”。對他來說,做竹紙不隻是一門手藝,而是家族留存的一份記憶。
李文德懷著匠心與(yu) 堅守,四處收集老物件、影像資料,尋訪老紙農(nong) 、紙文化研究者,籌建集展陳、文創、研學、科普等功能於(yu) 一體(ti) 的元書(shu) 紙文化展示館,講好千年竹紙故事,讓非遺技藝得以活態傳(chuan) 承。
通過“非遺+”拉長產(chan) 業(ye) 鏈,奏響鄉(xiang) 村“共富曲”
富陽元書(shu) 紙文化展示館於(yu) 2021年6月開館,2022年又拓展了體(ti) 驗互動區、書(shu) 畫創作室、國學館。在這裏,遊客不僅(jin) 可以看到元書(shu) 紙全套製作工具,見證元書(shu) 紙的源遠流長、36道主要工藝的原汁原味,觸摸元書(shu) 紙及高仿《富春山居圖》等衍生文創產(chan) 品,還可以親(qin) 身體(ti) 驗竹簾抄紙、製作花草紙和信箋紙、甲骨文拓片、活字印刷、寫(xie) 字繪畫、古籍裝幀等項目,沉浸式感受“富春山居·宋紙新韻”的獨特魅力。
“富陽大竹元文房四寶體(ti) 驗”自入選“2021杭州亞(ya) 運人文體(ti) 驗點”後,各地遊客紛紛慕名前來體(ti) 驗造紙之樂(le) 、文房之趣。
這個(ge) 暑期,這裏已接待30多批次學生團隊,富陽獨有的“人尿發酵法”漚料技術和“蕩簾打浪法”抄紙技術令孩子們(men) 大為(wei) 驚歎。“一張紙的研學遊”在傳(chuan) 承弘揚非遺文化的同時,為(wei) 當地農(nong) 家樂(le) 、民宿帶來客源,並帶動農(nong) 產(chan) 品銷售。
2022年5月,富陽元書(shu) 紙文化展示館上榜第一批杭州市鄉(xiang) 村(社區)博物館名單。李文德邀請良渚博物院專(zhuan) 家前來考察指導,希望通過兩(liang) 館結對共建,達到優(you) 勢互補、資源共享。良渚博物院負責人表示,將充分發揮行業(ye) 優(you) 勢,為(wei) 富陽元書(shu) 紙文化展示館運營出謀劃策,提升“一張紙的研學遊”內(nei) 涵,助力鄉(xiang) 村文化振興(xing) 、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一起守護中國傳(chuan) 統文化。
“省第十五次黨(dang) 代會(hui) 報告中提出,實施宋韻文化傳(chuan) 世工程,促進文旅深度融合。這讓我們(men) 傳(chuan) 承保護非遺文化、奏響鄉(xiang) 村‘共富曲’的信心更足了。”李文德說,大竹元竹紙工坊正在申請創建省級非遺工坊,通過“非遺+”拉長產(chan) 業(ye) 價(jia) 值鏈,讓這張千年竹紙在新時代繼續綿延生輝。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