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司法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
“好在有了共享法庭,讓我們(men) 在家門口就能解決(jue) 矛盾糾紛。”近日,浙江省諸暨市東(dong) 盛社區盧某通過就近的共享法庭順利解決(jue) 了一起困擾他多年的鄰裏糾紛。盧某與(yu) 王某、徐某係上下樓鄰居,因漏水問題,盧某一紙訴狀將王某、徐某告至諸暨法院。
為(wei) 更好地解決(jue) 糾紛,承辦法官第一時間與(yu) 東(dong) 盛社區共享法庭庭務主任取得聯係,請其選擇熟悉社情民意的調解員進行化解。根據法官指導,經調解員調解後,確定由王某、徐某對房屋漏水位置進行修複,在確保不漏水的情況下再對盧某的裝修損失進行協商賠償(chang) 。
最終,雙方就漏水修複及賠償(chang) 金額協商一致並履行完畢。多年的糾紛在共享法庭得到有效化解,上下樓鄰居也終於(yu) 握手言和。
人民群眾(zhong) 對司法服務有現實需求,但基層網格人員力量不足,不少群眾(zhong) 不會(hui) 用、不願用網絡進行糾紛調解……針對近年來基層治理中的難點問題,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總結創新做法,全麵推進共享法庭建設,把法庭建在群眾(zhong) 身邊,讓司法服務有效延伸到鎮街、村社等社會(hui) 治理的最末端,把調解指導、糾紛化解、網上立案、線上訴訟、普法宣傳(chuan) 等服務送到群眾(zhong) 家門口。
“共享法庭以不增編、不建房、快落實、廣覆蓋為(wei) 原則,以一根網線、一塊屏為(wei) 標準配置和物理存在,集成移動微法院等軟件模塊,在不投入新的人力、物力條件下實現資源整合、優(you) 勢互補和高效利用。每個(ge) 共享法庭配備聯係法官和庭務主任,方便群眾(zhong) 就近便捷辦理訴訟事務。”浙江省高院民一庭庭長俞少春介紹。
除了化解糾紛、訴源治理,共享法庭通過以案說法、公布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等活動,助力基層法治建設。
為(wei) 教育引導被執行人主動履行債(zhai) 務,麗(li) 水市中級人民法院在全市開展專(zhuan) 項執行行動,組織978名被執行人分別在130個(ge) 共享法庭觀看“誠信奶奶”陳金英踐諾守信的故事。被執行人朱某觀看了陳金英的故事後,深受觸動,當場表達還款意願。
朱某曾向陶某借款22萬(wan) 元,後因朱某未按時履行還款義(yi) 務,陶某向縉雲(yun) 縣人民法院起訴要求朱某償(chang) 還借款,並獲法院支持。在執行過程中,法院查明被執行人朱某名下暫無財產(chan) 可供執行,且朱某長期在外省打工,收入微薄,對欠下的數筆債(zhai) 務一時無力償(chang) 還,於(yu) 是采取消極躲避態度。
受到教育後,朱某積極湊錢,在親(qin) 屬幫助下,最終償(chang) 還了全部款項,這起民間借貸案件順利執結。“這次債(zhai) 務結清,不但修複了我的個(ge) 人信用,更挽回了朋友情誼。”朱某說。
“浙江法院全力推進共享法庭建設,著力打造一站式訴訟服務、一站式多元解紛、一站式基層治理的最小支點,以一體(ti) 化、均衡化、便捷化的訴訟服務夯實城鄉(xiang) 基層治理體(ti) 係,切實讓人民群眾(zhong) 感受到公平正義(yi) 就在身邊。”俞少春介紹,截至6月底,浙江全省共建成共享法庭25965個(ge)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