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杭州互聯網法院發布《網絡知識產權審判白皮書》

發布時間:2022-08-12 15:56:00來源: 人民網-浙江頻道

  互聯網經濟是以知識產(chan) 權為(wei) 基礎而構建的經濟類型。隨著我國互聯網經濟的快速發展,知識產(chan) 權保護問題應運而生,法律問題和技術問題相互交織,為(wei) 網絡知識產(chan) 權司法保護帶來了新的挑戰。

  在成立五周年之際,杭州互聯網法院於(yu) 8月10日發布了《網絡知識產(chan) 權審判白皮書(shu) 》(以下簡稱《白皮書(shu) 》)。《白皮書(shu) 》從(cong) 審判概況、案件特點、提升知識產(chan) 權審判效能、發揮司法裁判示範功能、加強知識產(chan) 權審判隊伍建設等七方麵梳理了杭州互聯網法院五年來探索的可複製、可推廣的工作經驗。

  五年來,杭州互聯網法院共受理網絡知識產(chan) 權案件23011件,包括網絡著作權案件21831件、網絡商標權案件697件、網絡不正當競爭(zheng) 案件400件、域名案件83件。從(cong) 權利人訴訟請求獲得部分或全部支持的情況來看,網絡著作權、商標權、域名、不正當競爭(zheng) 案件的勝訴率分別為(wei) 94%、90%、88%及80%;從(cong) 結案方式來看,調解、撤訴率超過84%,隻有4061件案件最終判決(jue) ,占比18%。

  “通過對已經審結的網絡知識產(chan) 權案件進行分析,可以發現案件呈權利客體(ti) 範圍擴張、技術場景全滲透、侵權主題跨界聚合以及算法創新伴生應用風險等特點。”據杭州互聯網法院黨(dang) 組副書(shu) 記、副院長王江橋介紹,隨著網絡技術發展迭代,網絡知識產(chan) 權案件類型也日漸複雜,“就拿隱性侵權來說,不僅(jin) 涉及視頻聚合、網絡雲(yun) 儲(chu) 存、提供網絡插件等方式,還出現了借助智能工具批量侵權、利用網絡鏈接對他人的經營活動進行妨礙和幹擾等新情況;同時,侵權手段愈發複雜隱蔽,出現通過VPN設置虛假IP、代理跳轉、注冊(ce) 境外網站、加密網盤甚至盜用他人身份等方式,導致侵權主體(ti) 定位困難。”

  麵對日益複雜的案件特點,提升知識產(chan) 權審判效能成了其中的痛點。

  “通過融合信息技術與(yu) 司法規律,杭州互聯網法院打造全流程在線、全方位智能服務的網上訴訟平台,以互聯網思維推進審判能力現代化,有效緩解知識產(chan) 權案件訴訟舉(ju) 證難、周期長、成本高等問題。”王江橋說,其中,首創的電子證據平台,在一定程度上解決(jue) 了電子證據生成、存儲(chu) 、傳(chuan) 播、使用的全程可信問題,提高了取證效率、降低了取證成本,促進了知識產(chan) 權糾紛取證模式的現代化迭代升級;首創的異步審理模式是“時間差”在線審理模式的“升級版”,當事人可以不同地、不同時參加訴訟,實現訴權保障與(yu) 訴訟效率的有機統一,審理期限平均縮短25天。

  如何推進知識產(chan) 權全鏈條保護?

  杭州互聯網法院設立了以法學、計算機領域的專(zhuan) 家為(wei) 主要成員的專(zhuan) 家谘詢委員會(hui) ,為(wei) 提煉依法治網規則提供智力支持。同時與(yu) 高校簽訂互聯網司法研究與(yu) 人才培養(yang) 戰略合作協議,聯合打造複合型知識產(chan) 權法律人才。主動服務“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做好司法延伸服務,為(wei) 中國網絡作家村的網絡文學作家提供區塊鏈確權存證,有效解決(jue) 了非實名發表網絡文學作品的作品權利歸屬問題。目前,已有187位作家入駐司法區塊鏈平台,上鏈千餘(yu) 篇作品,總產(chan) 值達到了3.7億(yi) 元。

  《白皮書(shu) 》通過對五年來審理的互聯網領域的著作權、商標權、不正當競爭(zheng) 、域名等案件進行分析,總結案件特點、審理規則、經驗做法,展現了杭州互聯網法院在網絡知識產(chan) 權司法保護方麵進行的有益探索和階段性成果。

  當天,杭州互聯網法院還發布了涉及數據與(yu) 算法、個(ge) 人信息保護、網絡不正當競爭(zheng) 和網絡服務合同四個(ge) 類別的十大典型案例。

(責編: 李文治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