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江蘇:高質量做好製造業“加減乘除”法

發布時間:2022-08-16 16:33:00來源: 新華日報

  實體(ti) 經濟是江蘇的家底,製造業(ye) 是江蘇的根基。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省堅決(jue) 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指示和黨(dang) 中央決(jue) 策部署,堅持把實體(ti) 經濟作為(wei) “看家本領”,把製造強省建設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快建設具有國際競爭(zheng) 力的先進製造業(ye) 基地。去年,全省製造業(ye) 增加值占GDP比重達35.8%,高於(yu) 全國平均水平8.4個(ge) 百分點,居全國首位。

  江蘇製造業(ye) 規模多年保持全國第一,這樣的成就是如何取得的?8月12日,中共江蘇省委“中國這十年·江蘇”主題新聞發布會(hui) 上,省委書(shu) 記、省人大常委會(hui) 主任吳政隆在回答記者提問時,提綱挈領地歸納出我省在推動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上,主要做好“加減乘除”法的舉(ju) 措經驗。

  做好“加法”,

  狠抓重大項目做大增量

  經過1200多個(ge) 日夜的不懈奮戰,今年5月,盛虹煉化一體(ti) 化項目在連雲(yun) 港徐圩新區投料開車,這標誌著這一總投資677億(yi) 元、國內(nei) 單流程規模最大的1600萬(wan) 噸/年煉化一體(ti) 化項目正式投產(chan) 。“項目的投產(chan) 運行,對連雲(yun) 港加快產(chan) 業(ye) 結構升級、奮力崛起萬(wan) 億(yi) 級產(chan) 業(ye) 集群、打造東(dong) 部沿海最具活力增長極有重要意義(yi) 。”全程跟蹤項目推進的負責人於(yu) 會(hui) 泳說。

  這是我省各地堅持把重大產(chan) 業(ye) 項目作為(wei) 調結構、增後勁重要抓手的一個(ge) 縮影。十年來,全省上下累計建成投產(chan) 百億(yi) 元以上重大產(chan) 業(ye) 項目85個(ge) 、50億(yi) 元以上項目205個(ge) 。重大工業(ye) 項目成為(wei) 經濟平穩運行、推動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的“壓艙石”。

  為(wei) 做大發展增量,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省上下堅持疫情防控和項目建設“兩(liang) 手抓”,千方百計提效能、保進度、促達產(chan) ,力爭(zheng) 形成實物工作量和新的增長點。上半年,全省計劃總投資10億(yi) 元以上在建項目同比增長20.4%,項目完成投資額同比增長15.2%,拉動全部投資增長3.7個(ge) 百分點,成為(wei) 穩增長的“動力源”。

  “重大項目建設既關(guan) 乎當前,又關(guan) 乎長遠。”省發改委主任李侃楨介紹,立足我省製造業(ye) 大省產(chan) 業(ye) 基礎,全省各地招引和發展一批基礎強、層次高、發展勢頭好、未來成長空間大的主導產(chan) 業(ye) 項目,進一步做大做強龍頭項目和優(you) 勢產(chan) 業(ye) 。

  通過項目賦能、反哺,一批龍頭骨幹企業(ye) 和“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發展壯大。截至目前,我省累計創建國家製造業(ye) 單項冠軍(jun) 138家、國家級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285家。65家國家級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在國內(nei) 主板上市,14家“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在北交所上市,數量均位居全國第一。

  牽住重大項目的“牛鼻子”,我省產(chan) 業(ye) 體(ti) 係完整優(you) 勢進一步凸顯,全省製造業(ye) 已覆蓋31個(ge) 大類、179個(ge) 中類、609個(ge) 小類,機械、紡織行業(ye) 規模居全國第一。產(chan) 業(ye) 結構進一步優(you) 化升級,2021年全省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產(chan) 值占規上工業(ye) 總產(chan) 值比重達47.5%、10年年均提高1個(ge) 百分點,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產(chan) 值占規上工業(ye) 比重39.8%、比2012年提高10個(ge) 百分點以上。

  做好“減法”,

  淘汰落後產(chan) 能騰出發展空間

  海門臨(lin) 江新區的科技園,集聚著一批藥企和科技企業(ye) ,而10年前,這裏還是一個(ge) 典型的化工園區。海門區政協副主席、臨(lin) 江新區黨(dang) 工委書(shu) 記徐駿指著沙盤回憶說,“我們(men) 一邊嚴(yan) 控化工企業(ye) 入駐,一邊思考調整發展定位‘騰籠換鳥’,逐步形成以醫藥健康為(wei) 主的產(chan) 業(ye) 發展新格局。”

  江蘇也曾深陷“化工圍江”的困擾。十年來,我省堅定不移調結構、轉方式,依法依規關(guan) 停取締“散亂(luan) 汙”企業(ye) 5.7萬(wan) 家,關(guan) 閉退出4739家安全環保不達標、低端低效的化工生產(chan) 企業(ye) ,全省七大高耗能行業(ye) 規模占規上工業(ye) 比重由2012年的33.5%下降至2021年的29.3%。

  我省做好“減法”,淘汰落後產(chan) 能、騰出發展空間的步子實、力度大、行動快——

  2018年11月,隨著華爾潤玻璃產(chan) 業(ye) 股份有限公司、江蘇天山水泥集團有限公司湖山分公司等3個(ge) 去產(chan) 能項目先後通過專(zhuan) 家組考核驗收,意味著全省煤炭、水泥、平板玻璃、船舶四大重點行業(ye) 2016年啟動的供給側(ce) 去產(chan) 能任務全部提前完成。

  截至2019年底,全省單位地區生產(chan) 總值能耗累計降低18.1%,提前一年完成國家下達的“十三五”降低17%的約束性目標。“十二五”“十三五”期間均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節能約束性目標任務,以年均1.77%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了年均7.4%的GDP增長,實現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雙提升。

  “十年來,我省堅持把綠色低碳作為(wei) 製造強省的重要標誌,大力推進節能降耗、淘汰落後、資源循環利用和綠色製造,走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之路,成效明顯。”省工信廳副廳長李鋒介紹, 2012—2021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ye) 單位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50%,工業(ye) 用電量占全社會(hui) 用電量比重由2012年的78%下降到2021年的70%;另一方麵,累計創建國家級綠色工廠199家、綠色園區17家、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ye) 23家,更具“含綠量”已成為(wei) 江蘇製造的鮮明標識。

  做好“乘法”,

  創新賦能助力產(chan) 業(ye) 騰飛

  6月24日,全省先進製造業(ye) 集群促進機構、產(chan) 業(ye) 鏈支撐機構和智庫單位,以及企業(ye) 、高校、科研院所、金融單位、社會(hui) 機構等48家單位,在南京成立省先進製造業(ye) 集群聯盟。聯盟首屆輪值理事長施新春表示:“聯盟將促進成員單位之間跨界融合,努力構建全省先進製造業(ye) 集群發展生態網絡,全力打造江蘇集群發展命運共同體(ti) 。”

  從(cong) 率先出台意見打造一批“拆不散、搬不走、壓不垮”的萬(wan) 億(yi) 元級產(chan) 業(ye) 航母,到深化實施產(chan) 業(ye) 強鏈三年行動計劃,十年來,我省堅持把先進製造業(ye) 集群培育作為(wei) 抓手,將創新作為(wei) “第一動力”,強化戰略科技力量,打好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圍繞產(chan) 業(ye) 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培育產(chan) 業(ye) 鏈,全省先進製造業(ye) 集群規模占規上工業(ye) 比重達到70%左右,比2012年增加10個(ge) 百分點以上,產(chan) 生巨大“乘數效應”。

  將自主可控、安全可靠作為(wei) 著眼點,推動企業(ye) 自主創新能力形成新突破,自主可控的現代製造業(ye) 體(ti) 係愈發完善——2021年我省企業(ye) 發明專(zhuan) 利授權量達到4.48萬(wan) 件,是2012年的4.6倍。截至2021年,我省累計試點建設省級以上製造業(ye) 創新中心13家,其中國家級2家;培育國家級企業(ye) 技術中心129家,較2012年增長近1倍。

  另一方麵,我省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實”融合,賦能助力產(chan) 業(ye) 騰飛。

  今年蘇州的“新年第一會(hui) ”,連續第二年聚焦“數字化”,明確“十四五”時期,將動態投入超1000億(yi) 元專(zhuan) 項資金,用以支持數字經濟時代產(chan) 業(ye) 創新集群發展。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shu) 記曹路寶說:“蘇州製造如乘風之舟,數字經濟如鼓風之帆,創新潮起大船開,集群成勢波浪寬,托載著蘇州製造的大船破浪前行、又穩又快。”

  近年來,江蘇製造快步走向“江蘇智造”,推動產(chan) 業(ye) 技術變革和優(you) 化升級,實施改造規上工業(ye) 企業(ye) 超5.5萬(wan) 家,深入推進產(chan) 業(ye) 數字化和數字產(chan) 業(ye) 化,兩(liang) 化融合發展水平連續7年居全國第一,全省數字經濟規模超5萬(wan) 億(yi) 元,全力競逐“數字引擎”新賽道。

  做好“除法”,

  深化改革破除發展堵點

  經過十年的不懈努力,江蘇製造開創了高質量發展的“黃金期”,但對照製造強省的標準,也一直存在短板和不足——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重點領域和關(guan) 鍵環節尚有不少薄弱點,部分企業(ye) 尤其是中小企業(ye) 生產(chan) 經營麵臨(lin) 困難和挑戰,製造業(ye) 供給體(ti) 係不能完全適應消費升級需求等。這就需要做好“除法”,通過深化改革破除製約發展的痛點堵點。

  “近年來,我省以打造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推動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為(wei) 目標,圍繞‘痛點’‘堵點’問題,在市場準入、開辦登記、生產(chan) 經營等重點環節成功實施了一大批突破性、引領性的改革舉(ju) 措,營商環境相關(guan) 指標不斷提升。”南京財經大學副校長張為(wei) 付教授介紹,隨著2020年《江蘇省優(you) 化營商環境條例》出台,我省成為(wei) 全國最早一批為(wei) 優(you) 化營商環境立法的省份。2021年,全省企業(ye) 開辦平均用時壓縮至1.5天,全年新登記市場主體(ti) 258.5萬(wan) 戶、總量達1358.9萬(wan) 戶,均列全國第二位。

  南京開創“企業(ye) 家早餐會(hui) ”、多地設立“企業(ye) 家日”……各地由點到麵、由淺入深、再由麵到重點的各項改革措施,成為(wei) 我省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優(you) 化營商環境的基本路徑。由國家發改委編寫(xie) 的《優(you) 化營商環境百問百答》中,我省21個(ge) 地方典型案例被全國推廣。

  營商環境更好,企業(ye) 信心才更足。5月16日,省委、省政府舉(ju) 行全省外資項目“雲(yun) 簽約”活動,“雲(yun) 端”簽約53個(ge) 重點外資項目,集中在先進製造業(ye) 領域。“我們(men) 對在江蘇投資充滿信心。”自2004年落戶蘇州工業(ye) 園區以來,默克製藥已在蘇州、無錫、南通投資布局,默克中國總裁安高博表示,將繼續在江蘇投建醫療器械製造基地和高端半導體(ti) 材料一體(ti) 化項目。

  十年來,全省製造業(ye) 年均實際使用外資超過110億(yi) 美元,世界500強企業(ye) 中已有392家投資落戶江蘇。在江蘇,國企敢幹、民企敢闖、外企敢投的環境和氛圍日益濃厚。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