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數字進村”賦能江蘇沭陽鄉村振興

發布時間:2022-08-24 14:36:00來源: 新華日報

  8月11日,天氣悶熱。一大早,沭陽縣堰下村花農(nong) 榮蟠樓就安排工人打開數字大棚的天窗和風扇,給棚內(nei) 降溫。通過手機“數字堰下”小程序,榮蟠樓對大棚裏的茶花和瑞香等花卉生長環境“了如指掌”。最近,他還通過村裏“大數據中心”推送的市場行情數據,發現紅葉小波球市場需求直線上升,立即調整思路,備貨囤貨,銷售持續火爆。

  作為(wei) 全國聞名的花木之鄉(xiang) ,沭陽縣依托這一資源稟賦,提升質態、提升效益,加快建設全國花木電商連接點,不斷探索構建農(nong) 村電商發展新模式。從(cong) 一家一戶種、大家一起銷、靠大喇叭叫賣的“1.0版”,到搶抓電商發展潮流開網店賣花木的“2.0版”,再到直播帶貨賣花木的“3.0版”,全縣花木電商由小到大、由弱變強。目前,全縣各類活躍網商達5萬(wan) 家,花卉直播銷售額占全國三分之一。2020年底,沭陽入選全省首批數字鄉(xiang) 村試點地區。

  堰下村自上世紀90年代起發展花木經濟,全村有800多名青年創客、500多名苗木經紀人,注冊(ce) 運營花木電商網點1000多家,花木電商年銷售額達5.15億(yi) 元。沭陽縣委、縣政府立足堰下村花木電商多,智能手機、電腦、網絡普及率高的優(you) 勢,穩步推進“四化”同步集成改革,去年7月啟動“數字堰下”建設,今年2月投入使用。

  結合農(nong) 村工作實際和農(nong) 民生活需求,堰下村用數字化全流程改造產(chan) 業(ye) 發展、農(nong) 民生活、鄉(xiang) 村治理,最終形成“一碼兩(liang) 端一中心”,也就是農(nong) 戶專(zhuan) 屬二維碼、手機端公眾(zhong) 號和電視端模塊、村級數字化指揮中心,步入花木生產(chan) 銷售數字化“4.0”時代。

  沭陽縣縣長王瑞介紹,“物聯網+農(nong) 業(ye) ”使得花木生產(chan) 更智能。堰下村50畝(mu) 以上規模的花木基地都安裝傳(chuan) 感監測設備,生產(chan) 數據實時匯集到村數字化指揮中心。農(nong) 戶可通過手機端、電視端實時查看空氣溫度濕度、二氧化碳濃度、光照強度等數據,做到精準控溫、控濕、用肥、用藥。

  通過與(yu) 縣花木產(chan) 業(ye) 大數據平台互聯互通,“數字堰下”實時抓取全口徑市場行情,農(nong) 戶坐在家中就知道往哪賣更能賺錢。宿遷愛尚雪苗木場負責人李向波說,在手機上看到全村及周邊鄉(xiang) 鎮花木生產(chan) 經營信息,足不出戶就能收購貨物、銷售產(chan) 品,手機一點就能“買(mai) 全村、賣全國”。

  除了助力花木生產(chan) 和銷售,數字化還給村民生活帶來極大便利。堰下村家家戶戶門口有個(ge) 二維碼“數字名片”,上麵集成農(nong) 戶信息、網店經營和誠信情況等多維信息。

  針對不同年齡群體(ti) ,“數字堰下”打造內(nei) 容相同、功能相近的手機端和電視端兩(liang) 個(ge) 服務終端,方便年輕人和老年人使用。村民談洪珍說,買(mai) 菜、換煤氣、修家電、健康谘詢等按一按有線電視遙控器、打個(ge) 電話都能解決(jue) 。“天熱不想出門買(mai) 菜,早上六七點下單,不到兩(liang) 小時菜就送到了!”

  對數字鄉(xiang) 村建設帶來的變化,村組幹部們(men) 也感受頗深。堰下村將村黨(dang) 群服務中心改造升級為(wei) 數字化指揮中心,搭載可視化平台,安排專(zhuan) 人更新和維護。通過布設在全村的視頻監控、傳(chuan) 感監測等終端設備,工作人員在指揮中心可實時掌握“數字治理”“花木電商”“智慧農(nong) 業(ye) ”等28個(ge) 模塊信息,讓堰下村村情“一網覽盡”,實現從(cong) “喇叭喊話”到“雲(yun) 上廣播”的治理升級。

  村裏每月主動將黨(dang) 務、村務、財務以及黨(dang) 員活動、誌願活動等信息掛“網”,公開接受村民監督,同時開設“村民大廣場”平台,網上收集村民訴求,線下安排專(zhuan) 人跟進即時服務。村黨(dang) 支部副書(shu) 記胡道兵說:“村務公開透明,大夥(huo) 兒(er) 的猜疑越來越少;摸清群眾(zhong) 訴求,服務也更加精準。”

  沭陽縣委書(shu) 記彭偉(wei) 表示,數字鄉(xiang) 村建設,基礎是“建”,核心在“用”,關(guan) 鍵在“融”。全縣將進一步完善“生產(chan) 數字化、生活數字化、治理數字化”融合體(ti) 係,以“數字堰下”為(wei) 樣板帶動全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發展,激活鄉(xiang) 村振興(xing) 新動能。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