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四川宜賓:推動技能人才隊伍建設 為城市發展注入更強動力

發布時間:2022-08-30 15:30:00來源: 人民網-四川頻道

  長江首城四川宜賓,近年來始終將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作為(wei) 強市之基。一方麵,白酒、化工等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在技術賦能下煥發新生;另一方麵,動力電池、智能終端、高端設備製造等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迅速崛起,吸引大量國內(nei) 外頭部企業(ye) 搶灘進駐。數據顯示,2021年,宜賓地區生產(chan) 總值首次超過3000億(yi) 元,連續三年增速位居四川省第一。

  產(chan) 業(ye) 發展突飛猛進,背後離不開技術人才的培養(yang) 集聚。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宜賓市技能人才總量已達25.4萬(wan) 人,其中高技能人才4.5萬(wan) 人。一支規模日益壯大、結構不斷優(you) 化、素質逐步提高的技能人才隊伍正加速建立起來。

  聚焦技能素質提升 破解服務經濟社會(hui) 發展“兩(liang) 大難題”

  “這幾年報考我們(men) 專(zhuan) 業(ye) 的學生越來越多,畢業(ye) 生就業(ye) 的選擇麵逐步拓寬。”8月26日,第五屆“四川工匠杯”暨四川省第一屆技工院校職業(ye) 技能大賽賽場,宜賓職業(ye) 技術學院新能源汽車技術專(zhuan) 業(ye) 的教師陳勇吏感慨萬(wan) 千。在本屆“工匠杯”,他和搭檔李萬(wan) 楷通力合作,一舉(ju) 奪得新能源汽車修理雙人賽冠軍(jun) 。

  陳勇吏從(cong) 教6年,見證了宜賓市職業(ye) 技術教育及人才培養(yang) 力度加大的整個(ge) 過程。“學校軟硬件不斷提升,教師培訓力度加大,學生就業(ye) 途徑增加,大家對自己的職業(ye) 認同感、職業(ye) 歸屬感明顯增強!”他透露,自己的學生畢業(ye) 後出路更廣,“不少人進入寧德時代、小鵬等企業(ye) ,底薪達到5000元以上。還有人去了歐陽明高院士工作站。”

  不斷加大人才培養(yang) 力度,努力提升人才的技能素質。三年來,宜賓市持續開展職業(ye) 技能提升行動,其中開展補貼性培訓14.41萬(wan) 人次。聚焦重點產(chan) 業(ye) 發展,鼓勵校企合作,開展定單式、定向式培訓,推動企校雙師帶徒、工學交替培養(yang) 模式的建立,為(wei) 產(chan) 業(ye) 發展提供智力支撐;聚焦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培育打造特色勞務品牌,“苗家惠嫂”上榜四川省首批“川字號”特色勞務品牌;聚焦培訓供給側(ce) 改革,遴選13家職業(ye) (技工)院校、34家民辦職業(ye) 培訓學校、5家企業(ye) 培訓中心作為(wei) 職業(ye) 技能培訓定點機構。

  宜賓市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局局長李小林介紹,宜賓技能人才建設呈現3個(ge) 特點:一是技能人才隊伍總量在結構優(you) 化中快速提升;二是以產(chan) 聚才、以才興(xing) 產(chan) 成效顯著;三是更高水平建設技能人才隊伍“生態圈”。“通過一係列的製度安排和務實推動,尊重勞動、崇尚技能的社會(hui) 氛圍已經形成。”

  推動校企深度融合 培養(yang) 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產(chan) 業(ye) 工人大軍(jun)

  豐(feng) 川動力有限公司是多位清華大學博士後於(yu) 2017年在宜成立的高新科技企業(ye) ,主要從(cong) 事電動汽車多檔位電驅動係統的研發、生產(chan) 和銷售。公司董事長陳紅旭介紹,企業(ye) 成立之初麵臨(lin) 人才不足的困難,多番嚐試後,最終將目光放在校企聯合培養(yang) 人才的道路上。“我們(men) 在宜賓市人才部門指導幫助下,和本地本科院校、職業(ye) 院校合作,共同培養(yang) 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技能人才。”陳紅旭說,通過共建實訓室,接收學生實習(xi) ,指導學生完成畢業(ye) 設計,參與(yu) 技能大賽和創新創業(ye) 項目等方式,企業(ye) 對不同層次學生完成了針對性技能實訓,也尋找到自己需要的技能人才。

  宜賓於(yu) 2020年成功創建為(wei) 全國首批、西南地區唯一的國家產(chan) 教融合試點城市和全省唯一的學教研產(chan) 城一體(ti) 化試驗區。

  近年來,宜賓人社部門積極推動職業(ye) 教育改革,提高職業(ye) 教育質量,提升學生基本素養(yang) 和職業(ye) 能力,通過積極搭建多方參與(yu) 的產(chan) 教融合、校企合作信息服務平台,促進信息互通。如今,在宜多所本科院校、職業(ye) 院校已經與(yu) 五糧液(普什)集團、天原集團、絲(si) 麗(li) 雅等企業(ye) 建立常態化溝通機製、校企對接常態機製。學校和企業(ye) 共同研究確定專(zhuan) 業(ye) 動態調整,及時更新人才培養(yang) 方案,明確培養(yang) 目標、規格、路徑。建立以市場為(wei) 導向的專(zhuan) 業(ye) 建設機製,引導學校不斷夯實傳(chuan) 統優(you) 勢專(zhuan) 業(ye) ,依托骨幹專(zhuan) 業(ye) 拓展延伸前沿專(zhuan) 業(ye) ,根據市場需求開設新專(zhuan) 業(ye) 。

  通過專(zhuan) 業(ye) 與(yu) 企業(ye) “一對一”合作加強,不少職教學生的職業(ye) 認同感、職業(ye) 歸屬感明顯增強。在校期間積累了必要的產(chan) 業(ye) 經驗、習(xi) 得了產(chan) 業(ye) 技術、了解了產(chan) 業(ye) 行業(ye) 發展趨勢,離校後迅速華麗(li) 轉身,順利就業(ye) 創業(ye) 。

  積極優(you) 化評價(jia) 體(ti) 係 引育技能人才推動產(chan) 業(ye) 發展

  “水麵100克,沸水裏麵煮50秒至55秒,起鍋後放10克醬油拌勻,然後依次放花生12克、特製紅油香油豬油共25克、芝麻3克、蔥5克,佐以芽菜等,一碗地道的燃麵就誕生了。”這是國家級烹飪大師曹祉清多年來研究出的“最佳配方”。作為(wei) 四川省級非遺燃麵第三代唯一一名傳(chuan) 承人,曹祉清多年致力於(yu) 川菜及宜賓燃麵傳(chuan) 承發展創新工作,2017年曹祉清大師工作室正式創建,2018年3月他參與(yu) 起草了《宜賓燃麵製作標準》。

  圍繞人才結構完善,宜賓市人社部門積極促進企業(ye) 技能技術創新和工藝改造、推動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近年來,宜賓相繼出台了《加強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大力培養(yang) 高素質人才的意見》《宜賓市人才分類和資助標準(試行)》《推進“人才展翼工程”加強本地人才培育扶持的實施辦法》等文件,形成了較為(wei) 完善的人才評價(jia) 標準和引進體(ti) 係。

  圍繞服務產(chan) 業(ye) ,相關(guan) 單位積極優(you) 化評價(jia) 體(ti) 係,完善職業(ye) 技能等級認定機製,備案6家職業(ye) 技能等級認定機構,批準5家第三方評價(jia) 機構在宜賓設立考點,評價(jia) 工種覆蓋50餘(yu) 項。目前,宜賓已開發形成《宜賓燃麵製作》《竹根製備》等7個(ge) 地方傳(chuan) 統特色專(zhuan) 項職業(ye) 能力考核規範。做好專(zhuan) 項職業(ye) 能力考核工作,2.34萬(wan) 人通過專(zhuan) 項考核。

  圍繞人才保障,宜賓積極健全激勵機製。對新認定的市級、省級、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分別給予一次性10萬(wan) 、20萬(wan) 、30萬(wan) 元的資金補助;對新認定的市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給予50萬(wan) 元的一次性補助;對評選出的“宜賓工匠”,每月給予2000元的崗位補助,並在住房、醫療、子女入學等方麵給予政策支持;對市級、省級技能大賽的獲獎者,分別給予0.3—2萬(wan) 元的獎勵。

  “我們(men) 將牢固樹立‘抓人才就是抓發展’的理念,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目標導向,切實加強黨(dang) 對人才工作的領導,深化政策創新和體(ti) 製機製改革,全方位推進人才培養(yang) 、引進和使用,著力構建全市人才工作雁陣格局,厚植人才創新創業(ye) 沃土。”李小林表示,麵向未來,宜賓還將通過實施技能精英人才引育計劃,加快引進適應產(chan) 業(ye) 需求的技能領軍(jun) 人才、支持企業(ye) 、職業(ye) (技工)院校、民辦培訓學校引進培育技能領軍(jun) 人才、骨幹人才,實施技能人才評價(jia) 推廣計劃等方式,助力技能人才在宜安居就業(ye) 、穩定發展。到2025年,宜賓市技能人才總量要達到30萬(wan) 人以上,其中高技能人才占比由17.9%提高至22%;選樹115名技能領軍(jun) 人才,創建市級技能大師工作室15-25個(ge) 、省級以上技能大師工作室5個(ge) ,新增職業(ye) 技能等級認定單位18家。屆時,宜賓技能人才分布將更趨合理,服務產(chan) 業(ye) 的能力將顯著增強,技能人才社會(hui) 地位明顯提升,技術技能型社會(hui) 氛圍更加濃厚。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