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備而開” 江蘇多地開啟博物館夜遊
即將過去的暑假,伴隨“夜經濟”的升溫,省內(nei) 十多家博物館相繼推出豐(feng) 富多彩的“奇妙夜”活動。博物館夜場人氣如何?公眾(zhong) 需要什麽(me) 樣的博物館夜遊?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博物館如何在“夜經濟”中有所作為(wei) ?
多地開啟博物館夜遊,
“夜經濟”更多樣
在甘熙故居的水池假山間欣賞扇形水秀,到津逮樓內(nei) 感受5D沉浸式體(ti) 驗,在茶館裏聽非遺傳(chuan) 承人彈唱南京白局,再逛逛夜色下的熙南裏曆史文化休閑街區,品嚐南京傳(chuan) 統小吃。8月20日晚,記者在南京熙南裏感受了一回文化夜市。
博物館在節假日延時開放、舉(ju) 辦夜間活動在我省已不算新鮮事物。335家備案博物館中,近半都曾在特定節日、活動期間舉(ju) 辦“奇妙夜”活動,如“南博奇妙夜”已連續舉(ju) 辦7屆,每年的預約名額都是“手慢無”。伴隨市民文化素養(yang) 和鑒賞水平的提高,一些博物館開始嚐試有規律地夜間開放。如鹽城市博物館自2021年9月以來,閉館時間從(cong) 原來的傍晚5點延長至晚9點;宿遷市博物館、常州博物館、無錫博物院等十多家博物館也在小長假、暑假期間相對常態化地延長開放時間。
一些博物館還會(hui) 舉(ju) 辦夜場演藝活動,讓博物館之夜“活起來”。大報恩寺遺址景區與(yu) 遊戲《江南百景圖》聯動推出主題牆打卡,在景區北側(ce) 的掃帚巷打造後備箱集市,吸引多元受眾(zhong) ;鹽城市博物館推出漢服文化月、七夕乞巧民俗互動、宋代點茶、淮劇藍調等活動,為(wei) 觀眾(zhong) 帶來不一樣的文化體(ti) 驗。還有一些博物館則結合自身特色,策劃推出研學課程。南京古生物博物館開展“博物館奇妙夜——在恐龍腳下入眠”夜晚探秘博物館活動,讓孩子們(men) 館內(nei) 尋寶並夜宿博物館;南京六朝博物館組織“六朝風雅·夜”係列社教活動,選取六朝文物圖案和六朝曆史中的故事,輔以互動體(ti) 驗,帶小朋友們(men) 走進1700年前的六朝生活。
“疫情發生前的2019年,我們(men) 館一年25萬(wan) 人次客流量。2021年,客流量19萬(wan) 人次,僅(jin) 僅(jin) 下降了6萬(wan) 人次,算南京文博場館裏情況較好的。”南京民俗博物館副館長劉媛之介紹,截至今年6月,民俗博物館已經完成了全年參觀人數和門票收入計劃雙過半任務。統計發現,該館本地客流達到了總客流量的85%。40歲以下則占總客流量的30%,其中,30—39歲年齡段占比23%,而這部分人群恰好是目前夜間消費市場的主力軍(jun) 。
宿遷市博物館館長高小亮也發現,晚上館裏的遊客甚至比白天還多,如7月8日至8月20日,在該館延長開放的12天中,夜間遊客數超過白天的達10天。
博物館開放夜場,為(wei) 大眾(zhong) 提供了新的休閑場所和娛樂(le) 方式,豐(feng) 富了城市的夜生活,也優(you) 化了文化消費產(chan) 業(ye) 鏈。記者發現,大多常態化夜間開放的博物館都處在“夜經濟”聚集地,實現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如宿遷市博物館緊靠項王故裏景區,太平天國曆史博物館(瞻園)地處夫子廟—秦淮風光帶核心地帶,南京市民俗博物館(甘熙故居)位於(yu) 熙南裏文化街區,六朝博物館位於(yu) 長江路街區。2021年10月,夫子廟—秦淮風光帶、長江路街區入選第一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2022年7月,南京熙南裏曆史文化休閑街區入選第二批國家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
“沒有文化消費場景的加入,‘夜遊生態’是不完整的。”南京旅遊集團熙南裏公司經營管理部部長周軼告訴記者,熙南裏街區布局“新夜態”,致力打造年輕化、精致化、休閑化的文旅消費項目,如聯合南京市民俗博物館共同打造《甘宅雅韻》夜遊項目,在街區舉(ju) 辦六朝雅集、漢服節、讀書(shu) 節、咖啡節等。
除了延長開放時間,
更要“有備而開”
工作日白天,大人要工作、小孩要學習(xi) ,於(yu) 是,博物館在工作日裏經常冷冷清清,到了周末則人頭攢動,常常需要提前預約、現場排隊,觀展體(ti) 驗大打折扣。這也催生了博物館的夜遊需求。
記者采訪發現,公眾(zhong) 對博物館夜場的期待,並不隻是單純延長開放時間和看展覽,還要看“有趣”、看“特色”,要讓人從(cong) 走進去的一刻起就融入到場景中去,最好在放鬆休閑之餘(yu) 能有所得。
“夜晚的博物館比白天多了一些神秘感,在古典園林內(nei) 用現代光影秀還原曆史人物,沉浸感十足。”家住南京市鼓樓區的趙媛近日在小紅書(shu) 和微博上分享自己參觀瞻園的經曆。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7月23日,南師附小鐵北新城分校三年級的陳博謙和謝澄希慕名到南京民俗博物館欣賞南京白局,並上台現場學習(xi) 和表演了白局《靜夜思》和《遊子吟》。“小朋友和我們(men) 都收獲了獨特的夜遊體(ti) 驗,遺憾的是室內(nei) 展廳夜場不開放。”也有遊客對夜間不開放館藏展廳的博物館提出建議。
“充分挖掘博物館主題文化元素,通過創意給予現代時尚的包裝,帶給遊客新奇體(ti) 驗,這樣的夜遊項目才是真正有吸引力的。”太平天國曆史博物館館長楊英說,該館正考慮進一步豐(feng) 富夜遊體(ti) 驗,引入社會(hui) 資源,對夜瞻園現有的遊覽路線、遊覽方式、表演內(nei) 容、遊客互動等規劃進行提檔升級,增強遊客的沉浸式觀感,為(wei) 遊客呈現一場更有品質、內(nei) 涵、趣味的實景演繹。
“夜間旅遊市場以年輕人為(wei) 主,他們(men) 的主要訴求是休閑放鬆。未來,我們(men) 館準備攜手街區,打造‘無限定空間非遺進景區’。”劉媛之告訴記者,所謂“無限定空間非遺進景區”,就是在保護傳(chuan) 承非遺資源的基礎上,突破時間、空間的限製,在景區內(nei) 吃、住、行、遊、購、娛各環節植入形式多樣的非遺展陳、體(ti) 驗活動,讓遊客走到哪裏都可以感受到非遺。
“博物館的夜晚要亮起來,更要留得住人。如果缺乏高質量展覽和活動,即使24小時敞開大門,也難有人來。”省文化和旅遊廳博物館處處長車寧認為(wei) ,博物館夜場不能簡單打開大門,應“有備而開”,要開發符合休閑、體(ti) 驗、教育需求的多業(ye) 態產(chan) 品,為(wei) 公眾(zhong) 提供更具文化、創意、互動的休閑場所和方式。
政策加持,
助力博物館為(wei) 夜色添彩
雖然備受關(guan) 注和期待,但博物館夜間延長開放實施起來並不簡單。
“博物館承擔保管文物的職責,需要時刻保證文物安全。”楊英說,增加照明設施、大量鋪設電線會(hui) 增加安全隱患,木質結構的古建築擔不起這個(ge) 風險。因此,瞻園夜間隻開放園林區域,且全部使用冷光源。為(wei) 了減少人體(ti) 特別是兒(er) 童直接接觸燈具可能導致的危險,燈具還要進行隱蔽處理,做到“見光不見燈”。
與(yu) 此同時,不少博物館受限於(yu) 國家一類公益的屬性,開放夜遊不能為(wei) 員工帶來收益,增加的客流對他們(men) 的收入沒有任何影響,反而“多了擔子”。
可喜的是,2021年5月,中央宣傳(chuan) 部、國家發改委等九部委印發的《關(guan) 於(yu) 推進博物館改革發展的指導意見》鼓勵有條件的博物館錯峰延時開放,服務十五分鍾城市生活圈。我省《關(guan) 於(yu) 推進博物館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則提出“三權分置”、政府投入+慈善公益(基金會(hui) )、“大館帶小館”等新發展模式,探索博物館公益單位與(yu) 市場機製相融合的務實舉(ju) 措,以社會(hui) 力量的“活水”為(wei) 博物館發展帶來活力,並明確各地可根據實際情況采用“一館一策”方式,製定獎勵辦法,激發創新活力。
省內(nei) 多地在關(guan) 於(yu) 促進“夜經濟”發展的相關(guan) 文件中,都有支持文博場所夜間延長開放的內(nei) 容。南京《關(guan) 於(yu) 激發文博場所活力繁榮夜間經濟的意見》明確,根據夜間文博場所開放效益,增加不超過單位年度績效工資總量的15%作為(wei) 夜間開放加班人員獎勵性績效。
目前省內(nei) 常態化夜間開放的博物館主要有三種類型:南京市多家公益二類博物館,有政策支撐,夜間開放的收益可用於(yu) 加班人員的績效獎勵;宿遷市博物館,公益一類,按照屬地政府要求延長開放,通過調休等內(nei) 部管理方式維持運營;鹽城市博物館是我省首家嚐試“三權分置”改革的公益一類博物館,在不改變藏品權屬、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將運營權交給外部公司市場化運作,為(wei) 國有博物館及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的運營管理提供了一個(ge) 新的發展視角。
政策活水入渠來,多家博物館先行先試。期待更多博物館延時開放、夜間開放,為(wei) 公眾(zhong) 提供更加豐(feng) 富多樣的文化服務,用新“夜態”喚醒多彩城市活力。
□ 本報記者 楊昉 見習(xi) 記者 程曉琳
實習(xi) 生 黃麒霖 餘(yu) 慶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