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裏江岸舒展美麗畫卷(綠色家園)
每到傍晚時分,江蘇省靖江市新橋鎮新合村,不少攝影愛好者來到漁憶長江濕地生態公園,架起相機,捕捉大江晚霞、百鳥歸巢的美景。
長江江蘇靖江段岸線有52.4公裏,江水碧綠,岸線景色宜人。“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近年來,靖江市堅決(jue) 貫徹落實黨(dang) 中央決(jue) 策部署,把修複長江生態環境擺在重要位置,通過長江禁漁、沿江碼頭治理、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等措施,加快構建“九港水美、百裏岸綠”的生態格局,百裏長江岸線舒展美麗(li) 畫卷。
拔出“鏽釘子”,繡上“綠絲(si) 帶”
3年前,漁憶長江濕地生態公園所在地還是雜亂(luan) 不堪的碼頭、工廠和魚塘。現在,碼頭、工廠已全部拆除,魚塘退養(yang) ,重現灘綠水清、綠樹成林的景象。
20年前,新合村建起了靖江首家江灘圍欄養(yang) 殖基地,在江堤外側(ce) 搞起400畝(mu) 圍欄養(yang) 殖。不遠處,3家船舶修造公司占用長江岸線700多米,灰塵、噪聲讓周邊村民備受困擾。
為(wei) 改善沿江生態環境,2018年,靖江啟動退漁還濕工程,養(yang) 殖場、船舶公司關(guan) 停轉型。2020年6月,靖江市拆除違規侵占長江岸線的建築物,並對11.6萬(wan) 平方米江灘實施生態修複,還岸於(yu) 民、還濕於(yu) 民、還綠於(yu) 民。
環境優(you) 美的漁憶濕地生態公園吸引大量遊客前往參觀遊玩,成為(wei) 靖江市民休閑觀光的好去處。“在這裏工作生活,心情很愜意。”新橋鎮新合村村民郭康泉說。郭康泉曾是一家船舶公司的員工,船舶公司轉型發展後,他成為(wei) 公園的一名工作人員。
漁憶長江濕地生態公園的重生,是靖江打好“長江大保護”攻堅戰的一個(ge) 縮影。
拔出“鏽釘子”,繡上“綠絲(si) 帶”。靖江以“綠”為(wei) 筆,持續整治沿江碼頭、區域環境,累計退漁還濕400畝(mu) ,騰退生產(chan) 岸線7.1公裏,涵養(yang) 出近4000畝(mu) 的沿江綠色空間。目前,靖江濕地保護率達60%,位居江蘇省前列。
如今,百裏長江岸線已成為(wei) 靖江寶貴的生態資源。去年12月,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印發《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安排》,正式啟動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靖江市被劃為(wei) 核心區。
靖江市委書(shu) 記、靖江經濟技術開發區黨(dang) 工委書(shu) 記張長平介紹,早在2016年,靖江就提出“不開發區”的沿江生態保護理念,此後又組織編製《長江生態岸線保護規劃》和《靖江長江岸線保護修複與(yu) 綠色發展專(zhuan) 項規劃》,明確綠色發展、開發性保護、永不開發的空間區域,形成了靖江“長江生態保育帶”、濱水廊道、生態紅線區等。
近年來,靖江沿江產(chan) 業(ye) 提檔轉型,聚焦航空製造、金屬材料、高端裝備等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沿江岸線成為(wei) 靖江綠色發展的主陣地。投資10億(yi) 元的卓然智能綠色重裝產(chan) 業(ye) 園,已經成為(wei) 靖江經濟技術開發區重要的經濟增長點。
過去“靠江吃江”,現在“守江護江”
“看,那裏有江豚!”前不久,退捕漁民謝洪兵駕駛護漁船在長江靖江段江麵巡查時,發現了長江江豚的蹤影,他拿起手機拍下了江豚嬉戲的場景。
最近幾年,長江江豚重現靖江段江麵,當地人對此津津樂(le) 道,這意味著長江靖江段生態環境明顯改善,長江水域生態環境持續轉好。
世代生活在長江邊的謝洪兵見證著長江靖江段的變遷。謝洪兵從(cong) 小開始學打魚,和父母一樣“靠江吃江”。幾年前,謝洪兵捕到的魚越來越少,“撒一次網,撈上來很多雜物。”
在長江“十年禁捕”實施前一年,靖江提前打響長江禁捕退捕攻堅戰。2019年底,長江靖江段1031艘漁船、4983名漁業(ye) 人口全部退出。謝洪兵和19名捕魚能手加入靖江護漁隊,協助漁政部門開展日常江麵巡查,打擊非法捕魚行為(wei) ,不再“靠江吃江”,而是“守江護江”。
每天清早8點,謝洪兵準時去江麵巡查。每次巡查時,他都能發現船舷兩(liang) 側(ce) 有魚兒(er) 在跳,經常還能遇到江豚,這些情景是他小時候才有的,“長江變美了,想到其中有我的功勞,心裏美滋滋的。”
謝洪兵是靖江守護母親(qin) 河隊伍中的一員。近年來,靖江全麵推行河長製,實現“常態巡河、網格管河”。此外,還成立了十圩港、水洞港、夏仕港清水通道等重點河流環境保護誌願者隊伍。
為(wei) 了守護一江碧水,靖江全麵發力。2019年以來,靖江係統排查長江幹流4公裏範圍內(nei) 39條入江河流沿線排汙口724個(ge) ,“有口皆查、有水必測、有口必溯”。對所有排汙口逐一現場核查,實行“一口一策”整治措施,取締排汙口210個(ge) 、整改184個(ge) 、規範330個(ge) 。
靖江生態環境局局長朱靖介紹,當前,靖江對工業(ye) 廢水開展“一企一管一口”整治,對生活汙水實施“納管接廠”工程,對農(nong) 業(ye) 瀝水推行“小流域管理”模式,全力守護一江清水。
嚴(yan) 守生態紅線,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
“快看,又發現了珍稀鳥類新品種……”今年6月5日,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科研人員魏慧玉從(cong) 馬洲島長江生物多樣性保護科學觀測研究站視頻監控係統中,發現了全球瀕危珍稀鳥類——黑臉琵鷺。
目前黑臉琵鷺全球僅(jin) 存6000餘(yu) 隻。“黑臉琵鷺是生態環境的指示性物種,多以未受汙染的小魚、蝦、蟹等為(wei) 食。”魏慧玉說,黑臉琵鷺現身靖江馬洲島,證明這裏具有良好生態環境。此前,觀測站還發現了東(dong) 方白鸛、黃胸鵐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馬洲島是靖江最東(dong) 端的一個(ge) 小島,位於(yu) 長江幹流內(nei) ,占地約13.5平方公裏。“2013年,靖江將馬洲島劃入生態紅線區,禁止一切開發活動,保持灘塗、蘆葦蕩等原生態風貌,濕地生態係統環境良好。”靖江生態環境局副局長顧愛東(dong) 說。
2021年,靖江市和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聯合建設馬洲島長江生物多樣性保護科學觀測研究站。觀測站負責人、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曹銘昌介紹,馬洲島生物多樣性豐(feng) 富,周邊水域有中華絨螯蟹、鱖魚國家級水產(chan) 種質資源保護區,是東(dong) 亞(ya) —澳大利西亞(ya) 候鳥遷徙路線的重要驛站,也是刀鱭、中華鱘、白鱘等珍稀魚類的重要洄遊通道和索餌場,具有重要保護和科學研究價(jia) 值。
一年來,靖江引進的科研團隊持續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目前,馬洲島共記錄鳥類197種,國家重點保護物種32種,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物種3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物種29種。
“新記錄種類的發現和各類珍稀瀕危物種的回歸,表明靖江各類生物棲息地不斷增加,長江自然生態保護成效初步顯現。”顧愛東(dong) 表示,靖江將構建涵蓋全市百裏江岸、“天地空”一體(ti) 的生物多樣性保護觀測體(ti) 係,打造長江濕地保護修複試驗示範區,為(wei) 長江生物多樣性保護、濕地生態修複提供重要支撐。
《 人民日報 》( 2022年09月21日 18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