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雄開萬裏流丨由“大”到“強” 看江蘇港口十年蝶變
江蘇,江河湖海兼備,是全國唯一兼有江港、海港和河港的省份。
十年蝶變,江蘇從(cong) “港口大省”發展為(wei) “港口強省”。在這裏,沿江沿海深水港口“雁陣齊飛”,江蘇港口的貨物通過能力、萬(wan) 噸級以上泊位數等多項指標位列全國第一,有效服務了國家戰略實施,有力支撐了江蘇製造大省、出口大省的重要地位。
十年來,江蘇累計完成港口基礎設施建設投資1308億(yi) 元,新增萬(wan) 噸級以上泊位139個(ge) ,累計增加貨物通過能力10億(yi) 噸;2021年沿江沿海港口外貿集裝箱吞吐量達945萬(wan) 標箱,港口集裝箱航線達718條。
最新消息顯示,9月17日,江蘇省首條30萬(wan) 噸級深水航道在連雲(yun) 港港全線開通使用,對服務中國(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連雲(yun) 港片區和國家東(dong) 中西區域合作示範區的發展,促進江蘇“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具有重要意義(yi) 。
南京港:鐵水聯運銜江鏈海通全球
碧藍晴空,江風悠悠。長江江麵上,萬(wan) 噸巨輪汽笛鳴響,依次駛入南京港。通過龍潭港區鐵路專(zhuan) 用線,百萬(wan) 噸銅精礦從(cong) 南京運向全國各地。
南京地處長江和東(dong) 部沿海“T”型經濟發展戰略帶結合部,具有承啟東(dong) 西、貫通南北的獨特區位優(you) 勢,是國家綜合運輸體(ti) 係的重要物流樞紐、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和長江經濟帶區域性航運物流中心。
作為(wei) 萬(wan) 噸級海輪進江的終點,2018年5月,長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正式投入試運行,航道水深從(cong) 10.5米提高到12.5米,通航海輪從(cong) 3萬(wan) 噸級提高到5萬(wan) 噸級,10萬(wan) 噸級海輪減載抵達。深水航道的貫通,讓南京港的發展進入了新時代。
“2021年4月,南京港龍潭港區鐵路專(zhuan) 用線正式開通運行,當年完成集裝箱鐵水聯運量1.43萬(wan) 標準箱,截至今年8月底已完成5.73萬(wan) 標準箱。”南京港集團副總經理狄鋒說,鐵路與(yu) 港口的“無縫對接”,讓江海中轉、鐵水聯運在南京港得以實現。
港口興(xing) ,貿易旺。人民網注意到,南京港在“十三五”期間成為(wei) 長江沿線首家貨物吞吐量突破億(yi) 噸大關(guan) 的港口企業(ye) ,是建設南京區域性航運物流中心的核心載體(ti) 和海港樞紐經濟區的重要力量。目前,南京港航線密度超過每周200班,內(nei) 貿幹線與(yu) 支線銜接服務效率達長江第一;銅精礦、原油、化肥等重點物資長江內(nei) 市場份額占比均達50%以上,銅精礦中轉量穩居我國首位,化肥出口量位居長江第一。
十年來,依托港口開放口岸的優(you) 勢,江蘇沿江地區外貿進出口總額翻了近7番,沿海地區外貿進出口總額翻了9番,沿江、沿海地區已成為(wei) 江蘇和長三角地區外向型經濟發展的高地。
連雲(yun) 港港:海陸“雙樞紐”書(shu) 寫(xie) 新發展
連雲(yun) 港港的碼頭上,一座船錨雕塑矗立,其後一條鐵路向西延伸。“新亞(ya) 歐大陸橋0+000km”的標識,告訴人們(men) 這裏是新亞(ya) 歐大陸橋的起點。
2021年,完成貨物吞吐量2.77億(yi) 噸,同比增長9.62%。其中,外貿吞吐量完成13853.66萬(wan) 噸,同比增長4.05%;集裝箱完成503.49萬(wan) 標箱,同比增長4.8%……這是連雲(yun) 港港口去年交出的成績單。
“依托中哈海陸‘雙樞紐’,哈國過境中國進口的日用消費品、出口的礦產(chan) 品、糧食等優(you) 勢貿易商品80%以上通過連雲(yun) 港口岸集散分撥,對中亞(ya) 、上合組織等沿線國家起到了帶動作用。”連雲(yun) 港港口集團新聞中心副主任楊開林介紹。
據了解,連雲(yun) 港港現有包括中東(dong) 波斯灣、美東(dong) 、南非3條遠洋幹線在內(nei) 的航線39條,目前航線總數達到84條,串接起13條海鐵聯運通道及蘇魯豫皖內(nei) 河港口,國際班列直達中亞(ya) 地區主要站點並延伸形成至土耳其、德國兩(liang) 條中歐通道,國內(nei) 班列覆蓋陸橋沿線主要節點城市,打造出“公鐵水”“海河江”多式聯運品牌。
在中哈(連雲(yun) 港)物流合作基地,數條鐵路線穿場而過。“基地擁有集裝箱堆場22萬(wan) 平方米,1763個(ge) 集裝箱位,鐵路專(zhuan) 用線3.8公裏,日均裝卸能力10.2列,年最大裝卸能力41萬(wan) 標箱,主營國際多式聯運、拆裝箱托運、倉(cang) 儲(chu) 等國際貨物運輸等業(ye) 務。”連雲(yun) 港中哈國際物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孔祥偉(wei) 說,經中歐班列出口或過境的貨物主要有日常生活用品、電子產(chan) 品、新舊汽車、建築材料等。自基地投產(chan) 至今年8月底,場站累計到發中歐班列4652列。
正是有了港口的依托,江蘇沿江沿海地區集聚了57個(ge) 省級開發區、34個(ge) 國家級開發區、出口加工區和物流園區。同時,港口發展有力促進了產(chan) 業(ye) 集聚發展,目前江蘇省90%以上的冶金、石化、造船企業(ye) ,70%以上的水泥、造紙企業(ye) 和60%以上的電力企業(ye) 集聚在沿江沿海地區。
蘇州太倉(cang) 港:智慧轉型賦能港口現代化
蘇州太倉(cang) 港四期碼頭岸邊,巨型軌道吊車依次排開,集裝箱被自動精準吊裝到貨車上。這是全國內(nei) 河及長江流域首個(ge) 堆場自動化碼頭,也被稱為(wei) 長江上“最聰明”的港口。在AR和人工智能技術的幫助下,“隔空取物”在太倉(cang) 港四期碼頭得以實現。
“過去,作業(ye) 人員要坐在18米高的吊機下方,透過玻璃窗,一邊看著下方的集裝箱一邊手動操作起吊。現在,隻需要坐在電腦前,通過監視器觀察,用搖杆操作裝卸工作。”太倉(cang) 港正和國際碼頭操作部經理徐寧龍說,以前5個(ge) 人的活,如今1個(ge) 人就能完成,作業(ye) 效率提高了20%。
這是江蘇港口堅持創新驅動和科技自強的生動寫(xie) 照。
作為(wei) 全國唯一享受海港待遇的內(nei) 河港口,太倉(cang) 港著力推進港口自動化、物流信息化、管理智慧化。截至目前,太倉(cang) 港已開辟運營集裝箱班輪航線217條,形成了內(nei) 河喂給、長江集並、沿海內(nei) 貿、近洋直達、遠洋中轉5張航線網絡,成為(wei) 長江沿線航線數量最多、密度最大、覆蓋最廣的港口。
對標國內(nei) 一流,當前太倉(cang) 港正全力打造上海國際航運中心重要北翼。2021年,太倉(cang) 港集裝箱吞吐量完成703.8萬(wan) 標箱,躍居全國第8,全球第25位,連續4年位居江蘇第1,連續12年領跑長江。今年1-8月份,太倉(cang) 港已完成集裝箱吞吐量517萬(wan) 標箱,同比增長16.1%,創曆史新高。
“太倉(cang) 港將圍繞新定位、搶抓新機遇、實現新跨越。”江蘇太倉(cang) 港口管委會(hui) 發展服務局局長王敏勇表示,到2025年,太倉(cang) 港年集裝箱吞吐量將爭(zheng) 取由“十三五”末的500萬(wan) 標箱倍增到1000萬(wan) 標箱,港區物貿主營收入由“十三五”末的1000億(yi) 元倍增到2000億(yi) 元,基本建成“一流設施、一流技術、一流管理、一流服務”具有國際競爭(zheng) 力的現代化港口。
港口更智慧,也更要好生態。十年來,江蘇不斷加強港口“治水”“治氣”“護岸”“增綠”,助力水路運輸綠色低碳轉型。而今,生態長廊、景觀長廊和“會(hui) 呼吸的護岸”成為(wei) 新的主流形態,一批綠色環保、形象優(you) 美的交旅融合設施成為(wei) 網紅景觀和群眾(zhong) 休閑打卡地。
著眼未來,江蘇將全力推進陸海聯動、江河海互動、港產(chan) 城融合,打造安全便捷、智慧綠色、經濟高效、支撐有力、世界前列的一流港口,為(wei) 交通強國和交通運輸現代化建設貢獻江蘇力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