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課堂,打造“沒有圍牆的學校”(網上中國)
原標題:雲(yun) 課堂,打造“沒有圍牆的學校”(網上中國)
形式豐(feng) 富的課程設置、琳琅滿目的主題視頻、名師匯聚的優(you) 質資源、交互性強的課後互動……信息網絡化浪潮之下,匯聚多樣化網絡課程資源的“雲(yun) 課堂”正以優(you) 質內(nei) 容積極服務於(yu) 人們(men) 的學習(xi) 需要,並為(wei) 各地中小學教育工作提供教學新途徑。隨著越來越多的資源集結於(yu) 數字化教育服務平台,“雲(yun) 課堂”對教育的數字化轉型大有裨益。
解決(jue) 教學的“急難愁盼”
今年3月28日,由教育部指導的國家智慧教育平台正式上線,其集成了中小學教育、職業(ye) 教育、高等教育和就業(ye) 服務資源等各類信息內(nei) 容,為(wei) “雲(yun) 課堂”模式教學提供集約化的平台基礎支撐,也讓學校教學工作擺脫了時空限製。
“我喜歡在電視上看‘雲(yun) 課堂’,一些沒聽懂的知識點我可以反複觀看,還能學到課本上沒有的知識。”就讀於(yu) 江西省宜春市豐(feng) 城市實驗小學的五年級學生明悅說。
防疫期間,“雲(yun) 課堂”教學模式在保障教學工作順利開展的同時,還保證了教學質量。打開電視,點擊進入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台;選擇當天課程安排的視頻版麵,觀看相關(guan) “雲(yun) 課堂”內(nei) 容資源;課後完成當天的“智慧作業(ye) ”,上傳(chuan) “一起作業(ye) ”平台,老師精心批改後反饋評閱意見……“雲(yun) 課堂”的數字化教學形式讓明悅在家也能學得好、學得豐(feng) 富,解決(jue) 教學的“急難愁盼”,學習(xi) 流程便捷高效。
啟動“雲(yun) 課堂”教學模式之初,明悅的母親(qin) 丁女士擔心“光看電視來學習(xi) ,不如老師在現場講課的效果好”。但在陪孩子共同觀看相關(guan) 課程後,質量上乘的數字教學內(nei) 容打消了丁女士的疑慮。“平台邀請的都是全國各地的優(you) 質教育名師,老師們(men) 上課講解生動細致、知識點解析深入淺出。”丁女士說,“雲(yun) 課堂”模式能夠不拘泥於(yu) 時空局限,很好地幫助班級老師對孩子進行教學。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戰略研究基地(華中)主任、武漢理工大學校長楊宗凱認為(wei) ,教育的全麵數字化轉型已成必然趨勢,應探索數字化條件下的新型教學模式。在數字化教育公共服務平台的助力之下,“雲(yun) 課堂”將進一步釋放網絡智能化時代的活力,帶動“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學習(xi) 型社會(hui) 的構建。
教育資源“雲(yun) ”上共享
在“雲(yun) 課堂”模式下,優(you) 質教學資源依托電子媒介和“雲(yun) 平台”實現了更廣範圍的傳(chuan) 播與(yu) 共享。對中小學教育而言,學生和教師皆可從(cong) 中受益,教學手段完成了數字化時代的轉型升級,有利於(yu) 提升中小學整體(ti) 教育質量。
“課程質量整體(ti) 不錯,許多都是名校很出色的老師,思路清晰,拓展的資料也比較豐(feng) 富。”在北京市某高中擔任語文教學工作的王老師平常會(hui) 通過國家智慧教育平台等相關(guan) 渠道探尋教學思路,充實完備教學教案,同時還會(hui) 建議班級學生圍繞相關(guan) 知識點,在平台上搜索有幫助的資源內(nei) 容,並鼓勵學生在課後分享討論。“我認為(wei) ‘雲(yun) 課堂’這種教學模式並不局限於(yu) 課堂本身,而是能夠通過課堂內(nei) 外與(yu) 線上線下的交互,有效培養(yang) 學生進行自主學習(xi) 。將‘雲(yun) 課堂’模式融合運用於(yu) 日常教學工作之中,不僅(jin) 能夠提升學生的數字化學習(xi) 能力,還實現了知識的‘共創’。”王老師說。
江西南昌某中學的英語教師錢老師說,她所在中學會(hui) 組織教師參與(yu) 國家智慧教育平台的暑期教師研修,“這有利於(yu) 提升我們(men) 教師團隊的備課和教學水平,也啟示我們(men) 如何運用好這些網絡資源,更好地服務於(yu) 學生”。
據統計,截至今年9月初,國家智慧教育平台總瀏覽量近40億(yi) 次,總訪客量約6億(yi) 人次。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優(you) 質課程在互聯網時代實現了多元共享,相關(guan) 數字教育平台和教學資源充實了“雲(yun) 課堂”,也建立了一所“沒有圍牆的學校”。這有利於(yu) 整合優(you) 化並盤活國家優(you) 質數字化資源,讓數字化教育公共服務成果普惠大眾(zhong) ,從(cong) 而開拓網絡時代的教學新模式,促進教育質量提升。
大力促進教育公平
中央黨(dang) 校(國家行政學院)科研部副研究員徐曉明認為(wei) ,教育數字化可以擴大優(you) 質教育資源覆蓋麵,逐步縮小優(you) 質教育資源的區域、城鄉(xiang) 差距,大力促進教育公平。
“互聯網+”背景之下,“雲(yun) 課堂”教學模式作為(wei) 國家數字化公共服務的重要表現形式,有利於(yu) 促進教育質量提升,縮小城鄉(xiang) 數字鴻溝。
隨著教育扶貧的不斷深入,“雲(yun) 課堂”來到欠發達和偏遠地區的學子身邊,讓優(you) 質教育資源真正實現全民共享。在“雲(yun) 課堂”操作觀看設備、直播衛星接收裝置等基礎性設施搭建不斷完善的基礎之上,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雲(yun) 課堂”在“雲(yun) 端”為(wei) 孩子們(men) 打通了優(you) 質教育資源的獲取渠道,有效緩解了教育資源不均衡的難題,進一步鞏固教育脫貧攻堅成果。以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金川縣為(wei) 例,“雲(yun) 課堂”總計覆蓋當地20所學校28個(ge) 班級5000多名學生,推動了當地教學質量提升與(yu) 教育事業(ye) 發展。
在日前舉(ju) 行的2022年全國教育工作會(hui) 議上,教育部提出實施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專(zhuan) 家認為(wei) ,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的開展有利於(yu) 建設數字中國,“雲(yun) 課堂”教學模式將為(wei) 中國教育事業(ye) 的數字化建設注入更多活力,推動教育資源分配的公平與(yu) 協調,從(cong) 而促進社會(hui) 全麵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