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算好生態賬 共護好山水(美麗中國)

發布時間:2022-09-29 09:59: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前不久,山東(dong) 、河南兩(liang) 省黃河流域生態補償(chang) 結果出爐,實現互利雙贏。近兩(liang) 年,黃河入魯水質始終保持在二類以上,主要汙染物指標穩中向好,山東(dong) 省作為(wei) 受益方,共向上遊的河南省兌(dui) 現生態補償(chang) 資金1.26億(yi) 元。

  跨省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chang) 深入推進

  2021年4月,山東(dong) 、河南兩(liang) 省簽訂《黃河流域(豫魯段)橫向生態保護補償(chang) 協議》,協議綜合考慮黃河水情和魯豫兩(liang) 省實際,以黃河幹流劉莊國控斷麵水質監測結果為(wei) 依據,進行水質基本補償(chang) 和水質變化補償(chang) 。水質基本補償(chang) ,指斷麵水質年均值在三類水質基礎上,每改善一個(ge) 水質類別,山東(dong) 給予河南6000萬(wan) 元補償(chang) ;反之,每惡化一個(ge) 水質類別,河南給予山東(dong) 6000萬(wan) 元補償(chang) 。水質變化補償(chang) ,即斷麵化學需氧量、氨氮、總磷3項關(guan) 鍵汙染物年度指數每下降1個(ge) 百分點,山東(dong) 給予河南100萬(wan) 元補償(chang) ;反之,每上升1個(ge) 百分點,河南給予山東(dong) 100萬(wan) 元補償(chang) 。山東(dong) 省財政廳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處處長楊士祥表示:“魯豫兩(liang) 省橫向生態保護補償(chang) 協議,搭建起黃河流域省際政府間首個(ge) ‘權責對等、共建共享’協作保護機製,為(wei) 黃河入魯水質保持在二類以上提供有力支撐。”

  在江西省贛州市尋烏(wu) 縣文峰鄉(xiang) 上甲村,多年前稀土大規模粗放式開采帶來的植被破壞、水體(ti) 汙染等問題,如今正在不斷解決(jue) 。

  轉機源於(yu) 江西、廣東(dong) 兩(liang) 省2016年啟動實施的東(dong) 江流域上下遊橫向生態補償(chang) 試點。尋烏(wu) 作為(wei) 東(dong) 江流域麵積最大的源區縣,6年來累計獲得生態補償(chang) 資金12.94億(yi) 元,在生態修複、水源地保護、治理水土流失等方麵推進了53個(ge) 工程項目,其中就包括上甲村柯樹塘廢棄稀土礦山綜合治理項目。

  生態環境部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近年來,長江、黃河全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chang) 機製加快建設。四川、重慶以長江幹流、瀨溪河流域作為(wei) 首輪試點河流,初步建立“1+1”(長江幹流+重要支流)的川渝跨省市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chang) 格局。截至目前,皖浙新安江、渝湘酉水等18個(ge) 省份13個(ge) 流域(河段)建立跨省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chang) 機製,有力促進了流域環境綜合治理。

  上下遊聯動,實施省內(nei) 流域橫向生態補償(chang)

  清晨,江西省宜春市樟樹市龍灣村護河員聶子劍沿著贛江河道巡查。聶子劍說,龍灣村是贛江流經樟樹的最後一站,下遊是豐(feng) 城市譚家村,“能不能讓河水幹幹淨淨流出樟樹,關(guan) 乎市裏能否得到每年200萬(wan) 元的生態補償(chang) 款”。

  樟樹市生態環境局工作人員聶婷介紹,2019年,樟樹市與(yu) 贛江下遊的豐(feng) 城市達成協議,決(jue) 定在贛江流域啟動實施上下遊橫向生態保護補償(chang) 機製。根據約定,樟樹市和豐(feng) 城市每年各出資200萬(wan) 元,以贛江流域跨界斷麵豐(feng) 城譚家村為(wei) 年度橫向生態補償(chang) 考核斷麵,上遊樟樹市承擔保護水生態環境的責任,同時享有水質改善、水量保障帶來的權益,下遊豐(feng) 城市對樟樹市為(wei) 改善水生態環境付出的努力作出補償(chang) ,同時享有上遊水質惡化、過度用水的受償(chang) 權利。

  經過治理,樟樹流經豐(feng) 城的贛江水質在2020年、2021年全年達標,順利拿到了全部補償(chang) 款。不僅(jin) 是宜春,2018年開始,江西全麵推進建立省內(nei) 流域上下遊橫向生態保護補償(chang) 機製;2021年初,江西省80%以上縣(市、區)已建立起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chang) 機製,有力推動水質改善。

  開展多元化補償(chang) 實踐,促進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

  近日,一場生態環境損害賠償(chang) 協議簽約儀(yi) 式在廣東(dong) 省深圳市羅湖區舉(ju) 行。“這筆2萬(wan) 多元的賠償(chang) 款將存入深圳排放權交易所開設的賬戶並凍結,全額用於(yu) 購買(mai) 碳普惠產(chan) 品,支持全民減排、低碳出行。”深圳市生態環境局羅湖管理局局長唐湘良介紹,羅湖管理局就深圳某公司使用煙度排放不合格的非道路移動機械造成大氣汙染,首次探索通過購買(mai) 碳普惠核證減排量開展替代性修複。

  近年來,雲(yun) 南省普洱市通過開展野生動物肇事公眾(zhong) 責任保險項目,引入市場機製和商業(ye) 保險手段,及時高效理賠,盡可能減少群眾(zhong) 財產(chan) 損失。普洱市林草局野生動物和濕地保護科科長周智韜介紹,自2020年以來,全市每年投保2200萬(wan) 元,逐步提高野生動物肇事補償(chang) 標準。

  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中國生態補償(chang) 政策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靳樂(le) 山介紹,目前,多數生態補償(chang) 資金來自各級財政資金,尤其是中央財政資金。應建立完善社會(hui) 資本投入的市場化機製,引導生態受益者對生態保護者進行補償(chang) 。同時,可探索多樣化補償(chang) 方式,重視產(chan) 業(ye) 扶持、技術援助、人才支持等,充分調動社會(hui) 各界參與(yu) 生態環境保護的積極性。

  (綜合本報記者何宇澈、李蕊、楊文明、楊顏菲、洪秋婷、寇江澤報道)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