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蕪湖:用“智慧大腦”守護長江兩岸
共享一套感知設備、共建一個(ge) 專(zhuan) 題數據庫、共用一批智能算法……
2020年6月以來,安徽省蕪湖市啟動建設智慧長江綜合管理平台,多係統交互、多部門聯動,建立起“千裏眼”監測、大數據“跑腿”的智慧監管平台,推動長江蕪湖段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通過全麵整合涉江執法力量,打通數據孤島,構建起覆蓋長江禁捕、打擊非法采砂、岸線和自然保護區侵占、水質和大氣汙染防治、壩體(ti) 崩岸監測等要素的一張圖監管,實現長江大保護從(cong) “九龍治水”向“統一作戰”轉變。
蕪湖,境內(nei) 長江河道全長114.7公裏,岸線總長約268.7公裏。
為(wei) 確保長江兩(liang) 岸水更清、山更綠,蕪湖市聚力構建統一指揮、執法聯動、綜合治理的智慧管理平台建設,可對非法捕魚、非法采砂、大氣汙染、水質汙染、壩體(ti) 移位、傾(qing) 倒垃圾、交通安全、船舶汙染等8大動態要素進行日常監管。
其中,平台一期以高分辨率遙感影像為(wei) 底圖,通過曆年衛星圖層對比,對長江岸線企業(ye) (園區)搬遷、植綠複綠、濕地保護等進行監測管理。
平台二期擴充了打擊非法采砂、捕魚、傾(qing) 倒垃圾和易崩岸段監測等綜合監管功能,在整合海事、公安、水務、環保、農(nong) 業(ye) 、交通等相關(guan) 部門數據資源的基礎上,實現對長江流域蕪湖段全流域、全天候、全方位的智能監管。
目前,在長江蕪湖段衛星遙感地圖上,隨意點擊一個(ge) 監控點位,即可實時查看高清視頻畫麵;通過雷達信號,過往船舶動態監測信息盡收眼底,實現對違法船舶的精準識別和追蹤。
該平台自搭建以來,蕪湖海事局開放了蕪湖段7座脈衝(chong) 雷達站點,將海事原始雷達信號數據接入智慧長江(蕪湖)綜合管理平台,不僅(jin) 實現了雷達與(yu) 視頻監控綜合分析聯動,大大提高對非法船隻智能識別的精準度,還避免了新建設施對長江沿線的破壞。
鑒於(yu) 偷漁及非法采砂等不法分子在聯合執法過程中會(hui) 棄船上岸逃跑,蕪湖市公安局共享了已建視頻點位數據,平台接入沿江5公裏範圍內(nei) “雪亮工程”布設的90個(ge) 視頻監控點位,通過水上、陸上視頻監控的聯動,對不法分子實施岸上抓捕。
在執法力量方麵,蕪湖市全麵整合涉江職能部門一線執法力量,目前,已在長江流域蕪湖段的26個(ge) 點位上,整合了26條執法船(艇)、2架無人機和229名執法人員。
用智慧之“眼”全麵感知長江生態現狀、用智慧之“腦”指揮長江生態保護、用智慧之“手”高效推動長江生態監管。
自平台運營以來,蕪湖市運用數字技術推動監管方式從(cong) 單純的人防向“人防+技防”相結合轉變,並將事後監管變為(wei) 事前預警。
目前,平台已通過遙感衛星,對全市長江岸線整治以來216個(ge) 整治項目,長江1公裏範圍內(nei) 已搬遷的41家企業(ye) 以及淡水豚自然保護區內(nei) 拆除的33個(ge) 非法項目進行有力監管。
值得一提的是,平台還通過集中管理長江大數據,借助人工智能算法,實時分析可見光、熱紅外等前端設備采集數據,聯動雷達跟蹤,及時發現並預警非法采砂、非法捕魚、非法傾(qing) 倒垃圾、長江水環境汙染等違法行為(wei) ,有效提高長江違法事件智能感知能力。
同時,通過視頻算法對可疑船隻的自動拍照留底讓取證變得十分便捷。通過雷達和視頻的實時監控,累計抓獲非法泵船21艘,其中蕪湖水域5艘、相鄰市水域16艘。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