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統籌係統治理 書寫生態奇跡

發布時間:2022-10-25 16:55: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高空中的衛星,記錄了青海湖畔數十年間沙與(yu) 水的“進退角逐”。曾經的青海湖,沙進水退,沙地侵蝕湖麵分離出一個(ge) 子湖。如今,水進沙退,子湖已重新回到主湖的“懷抱”。從(cong) “沙進水退”到“水進沙退”的轉變,有賴於(yu) 沙丘上連片分布的青楊、鬆柏等植物,將流動的沙丘牢牢鎖定在青海湖畔,構築起一道堅固的生態屏障。

  這不僅(jin) 是大自然的慷慨饋贈,更是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係統治理書(shu) 寫(xie) 的綠色奇跡。

  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不可分割的生態係統

  過去,中國曾發生的一些洪澇災害,與(yu) 森林濫砍濫伐有著不可分割的關(guan) 係:河流中上遊植被的過度砍伐,造成土地大麵積裸露,加劇了水土流失,最終在天氣條件的作用下釀成自然災害的苦果。破壞了山、砍光了林,也就破壞了水。山變成了禿山,水變成了洪水,泥沙俱下,地也就變成了沒有養(yang) 分的不毛之地,水土流失、溝壑縱橫。

  十年前,浙江麗(li) 水下垟村梯田中有大片幹涸撂荒的土地。2012年,浙江麗(li) 水開始逐步修複甌江水係,使得山泉水能夠經由修複後的80多條水渠流入梯田,讓魚、螺、蟲在田間自由生長,產(chan) 生的生物糞肥又滋養(yang) 了梯田。正是這樣一個(ge) 濕地生態循環係統,讓梯田重現生機。

  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體(ti)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生態是統一的自然係統,是相互依存、緊密聯係的有機鏈條。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林和草,這個(ge) 生命共同體(ti) 是人類生存發展的物質基礎。”

  組成生態係統的各個(ge) 要素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相互製約,其內(nei) 部蘊含複雜的能量和物質轉化關(guan) 係,如果這個(ge) 係統中的某個(ge) 環節發生變化,其他環節也會(hui) 受到影響。因此,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係統治理不能因小失大、顧此失彼,要按照生態係統的整體(ti) 性、係統性及其內(nei) 在規律,統籌考慮自然生態各要素、山上山下、地上地下、岸上水裏、城市農(nong) 村、陸地海洋以及流域上下遊,進行整體(ti) 保護、係統修複、綜合治理,增強生態係統循環能力,維護生態平衡。

  生態保護和修複是一個(ge) 係統工程

  十年來,中國生態保護和修複工作逐步推進,許多“生態瘡疤”已被撫平。

  秦嶺和合南北,澤被天下,是中國的“中央水塔”,但秦嶺北麓曾因違規建築而傷(shang) 痕累累。經過整治,秦嶺腳下1194棟違建別墅被拆除,違建別墅區全麵複綠。如今的秦嶺草木葳蕤、秀美寧靜,朱鹮、大熊貓、羚牛、金絲(si) 猴等珍稀野生動物種群數量穩中有增。

  位於(yu) 騰格裏沙漠南緣的八步沙林場,曾是甘肅省武威市古浪縣最大的風沙口,黃沙莽莽,寸草不生。曆經40多年的荒漠化治理,以“六老漢”為(wei) 代表的三代治沙人先後在八步沙、黑崗沙以及北部沙區完成治沙造林25.7萬(wan) 畝(mu) ,管護封沙育林草麵積達43萬(wan) 畝(mu) 。如今,八步沙的綠意不斷延展,還充分利用生態係統自然條件發展起林下養(yang) 殖、有機果蔬種植等生態農(nong) 業(ye) ,從(cong) 為(wei) 害一方的“風沙口”變成當地群眾(zhong) 增收致富的“聚寶盆”。

  實施青藏高原、黃土高原、祁連山脈、河西走廊等生態修複工程,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加強荒漠化治理和濕地保護,構建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十年來,這些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係統治理的有力舉(ju) 措,提升了生態係統的質量和穩定性,保持了自然生態係統的原真性和完整性,豐(feng) 富了生物多樣性,築牢了國家生態安全屏障。

  總體(ti) 來看,實施生態係統保護和修複重大工程,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係統治理,可以更好地解決(jue) 生態係統性與(yu) 治理碎片化之間的矛盾,推動實現生態文明建設由點到麵、由局部到整體(ti) 、由短期到長遠的根本性突破。

  從(cong) 係統工程和全局角度尋求新的治理之道

  黃河流域生態環境的問題在水裏,根子在岸上。為(wei) 貫徹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著力打好黃河生態保護攻堅戰,今年8月,生態環境部等12部門聯合印發《黃河生態保護治理攻堅戰行動方案》,提出河湖生態保護治理、減汙降碳協同增效、城鎮環境治理設施補短板、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環境治理、生態保護修複五大行動,要求加強綜合治理、係統治理、源頭治理,推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ti) 化保護修複。

  黃河生態係統是一個(ge) 有機整體(ti) ,治理黃河是一項係統性工程,需要統籌謀劃上中遊、幹支流、左右岸,充分考慮不同流域的差異。上遊要以水源涵養(yang) 為(wei) 重點,中遊要突出抓好水土保持和汙染治理,下遊則要做好濕地保護修複工作。

  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係統治理,不能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各管一攤、相互掣肘。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如果種樹的隻管種樹、治水的隻管治水、護田的單純護田,很容易顧此失彼,最終造成生態的係統性破壞。”

  堅持係統觀念,保護生態環境,必須統籌兼顧、整體(ti) 施策、多措並舉(ju) ,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開展生態文明建設,做到上下同心、齊抓共管,把保持自然生態係統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作為(wei) 一項重要工作,深入推進生態修複和環境汙染治理。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隻有牢固樹立“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體(ti) ”的係統理念,加強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堅持不懈、久久為(wei) 功,方能夯實我們(men) 生存發展的物質基礎,保護好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本錢。

  (作者單位: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研究中心)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2年10月25日 第 08 版)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