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十年十村看寧鄉①】鄉村振興產業旺 且看鵲山煥新顏

發布時間:2022-10-26 15:32:00來源: 人民網-湖南頻道

  走進湖南寧鄉(xiang) 市大成橋鎮鵲山村,整齊劃一的瓜果大棚坐落田間,平坦的水泥路麵幹淨整潔,淳樸的農(nong) 家院落錯落有致,家家戶戶的院落被收拾得幹幹淨淨,道路兩(liang) 側(ce) 的樹木和花草將村子裝扮一新……一幅如詩如畫般的鄉(xiang) 村田園美景在人們(men) 眼前徐徐展開。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活蹦亂(luan) 跳的魚蝦在水產(chan) 養(yang) 殖基地裏被撈起,尚果采摘園內(nei) 不少遊客正在采摘當季水果,家庭農(nong) 場起壟整齊的菜地上蔬菜長勢喜人……村民們(men) 收獲著滿滿幸福。

  十年來,鵲山村從(cong) 一個(ge) 自然資源匱乏到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全麵起勢、從(cong) 一個(ge) 集體(ti) 經濟負債(zhai) 200多萬(wan) 元到集體(ti) 經濟收入達到100多萬(wan) 元、從(cong) 落後村貌到如今美麗(li) 鄉(xiang) 村,文明風尚蔚然成風,一幅幅蒸蒸日上、活力四射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藍圖正在鵲山變為(wei) 真切。村民的腰包更鼓了,村子也更加宜居,村民的幸福感、獲得感也越來越強。

  土地合作經營為(wei) 蝶變按下“加速鍵”

  鵲山村是如何發生這脫胎換骨般的變化?得從(cong) 2014年說起。

  2014年,麵對薄弱的村級集體(ti) 經濟困境和複雜的社情民意糾葛,鵲山村支村“兩(liang) 委”沒有退縮,針對“有田沒人種、有人沒田種”的現象,搶抓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改革試點機遇,把全村分散的土地經營權歸集起來,以土地經營權入股組建土地合作社。

  為(wei) 了統一思想,聽取群眾(zhong) 意見,鵲山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陳劍先後組織召開900多次會(hui) 議,在2015年實現整村土地合作經營全覆蓋,全村4200多畝(mu) 農(nong) 田實現集中流轉,同時積極盤活原有的烤煙房、耐火廠、學校等村級集體(ti) 閑置資產(chan) ,構建新型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經營體(ti) 係。

  與(yu) 此同時,鵲山村對入股的村民采取“保底分紅+二次分紅”的方式,保底分紅每年一次,“二次分紅”以土地租賃的溢價(jia) 和股份分紅,三年一次,全部發到了村民手中。還引導村集體(ti) 、土地合作社入股來勢不錯的農(nong) 業(ye) 公司,享有10%的保底分紅和利潤的“二次分紅”,真正實現“農(nong) 民變股民、資產(chan) 變資金、資金變股金”。

  村民謝正清表示,土地入股後,不僅(jin) 收入翻番,而且村民小組長還把分紅的錢送到家裏來,“坐在家裏就有錢收,居住環境好,衣食無憂,幸福指數越來越高了。”

  2016年,土地合作經營的“鵲山模式”獲評“中國年度十大改革案例”,也為(wei) 鵲山村的騰飛按下了加速鍵。

  特色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成經濟發展“主力軍(jun) ”

  近年來,鵲山村不斷完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全村主幹道全部黑化,新建多個(ge) 美麗(li) 屋場……院落變美了,衛生改善了,生活便利了,村裏談論創業(ye) 的人越來越多了,勤勞致富奔小康成了鵲山村的主旋律。

  人才興(xing) 則產(chan) 業(ye) 旺。陳劍隨即把眼光投向了有能力的年輕人,廣泛招才引智。大學畢業(ye) 生丁偉(wei) 回村建起1000多畝(mu) 的種養(yang) 基地;從(cong) 事設計行業(ye) 的彭龍回村向土地合作社流轉60多畝(mu) 田地,種起了各式蔬菜;從(cong) 事機械工程行業(ye) 的胡彬,在村上流轉了30多畝(mu) 池沼,開始發展稻田生態中華鱉的養(yang) 殖……

  “這些年,我們(men) 引導了28名大學生返鄉(xiang) 創業(ye) 。他們(men) 學識高、有闖勁,成為(wei) 鵲山村發展特色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的主力軍(jun) 。”陳劍說。

  特色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村裏土地“生金”。得益於(yu) 新型的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經營體(ti) 係,村集體(ti) 經濟收入連年攀升。2014年,鵲山村負債(zhai) 213萬(wan) 元,到2017年村集體(ti) 收入一舉(ju) 盈餘(yu) 45萬(wan) 元,2021年村集體(ti) 收入超過120萬(wan) 元;村民人均收入自然水漲船高,從(cong) 2014年的1.9萬(wan) 元,一路走高到了2021年的3.2萬(wan) 元,實現了村級集體(ti) 經濟從(cong) 無到有,村民收入有效提升。

  在村民物質生活逐漸改善的同時,鵲山村堅持讓群眾(zhong) 在精神文明上也成為(wei) “致富人”,推行“支部紮樁、社團織網、三員共治”的工作機製;設立“功德銀行”,引導全村黨(dang) 員群眾(zhong) “存美德、掙積分、得實惠”,通過開展豐(feng) 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激發了村民的文明進步意識,提高了村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文化素質,形成了和諧、文明、積極向上的農(nong) 村新風尚。

  下一步,鵲山村將進一步拓寬發展思路,進一步發展壯大村級集體(ti) 經濟,全力打造鄉(xiang) 村振興(xing) 樣板村,讓村民的幸福感成色更足。(劉暢)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