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方麵發力助川渝天藍地綠水清
原標題:5方麵發力助川渝天藍地綠水清
近日,生態環境廳和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hui) 聯合印發《四川省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生態環境保護專(zhuan) 項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範圍包括成都、自貢、瀘州等15個(ge) 市,規劃期至2025年,展望到2035年。
看目標
到2025年,區域生態文明體(ti) 係初步形成
成渝地區地處長江上遊,既是西部人口最為(wei) 稠密、產(chan) 業(ye) 最為(wei) 集中、城鎮密度最高的區域,也是長江上遊生態屏障的重要組成部分。
《規劃》提出,到2025年,區域生態文明體(ti) 係初步形成,生態環境協同治理體(ti) 係初步建立,生態安全格局基本形成,生態係統功能穩步提升,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區域環境空氣質量整體(ti) 達標,跨界水體(ti) 水質穩步提升。
到2030年,區域生態文明體(ti) 係基本建成,現代環境治理體(ti) 係基本形成,生態安全格局基本構建,生態係統功能顯著增強,生態環境質量全麵改善,生態環境監管體(ti) 係更加健全。
到2035年,生態安全格局全麵築牢,生態環境質量根本好轉,美麗(li) 中國先行區基本建成。
《規劃》設置了24項指標,其中約束性指標和預期性指標各12項。
看任務
提出5方麵重點和9大類工程項目
《規劃》共安排了5方麵的重點任務:推動生產(chan) 生活方式全麵綠色轉型、築牢長江上遊生態屏障、持續改善環境質量、防範化解生態環境風險、完善生態環境治理協作機製。
在持續改善環境質量方麵,要強化水生態環境齊防共治、加強大氣環境汙染聯防聯控、深化土壤汙染治理聯動、協同開展“無廢城市”建設、解決(jue) 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在築牢長江上遊生態屏障方麵,要優(you) 化國土空間格局、推進生態屏障建設、實施生態退化區修複與(yu) 恢複、實施自然生態係統休養(yang) 生息等。
為(wei) 支撐重點任務落實,《規劃》提出了區域生態修複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沿江沿岸和城市群生態廊道建設、重點流域水質鞏固提升等9大類工程項目。
以重點流域水質鞏固提升項目為(wei) 例,《規劃》提出,要以川渝跨界河流汙染綜合治理、沱岷江流域汙染綜合治理、城鎮汙水處理設施建設推進、加強農(nong) 村水環境治理、地下水汙染防治等5個(ge) 方向為(wei) 重點,實施不達標水體(ti) 整治、飲用水源保護區整治、河湖水域生態保護修複等一係列工程。
看特點
強調項目支撐,突出“大環保”格局
“《規劃》針對川渝兩(liang) 地山嶺相連、水脈相通、生態相係的特點,進行了新的探索,主要體(ti) 現了3方麵特點。”生態環境廳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一方麵是強化區域協同,即從(cong) 四川的問題、需求和目標出發,同時又充分考慮與(yu) 重慶協同聯動的需要,專(zhuan) 章構建生態環境治理協作機製。另一方麵是著重突出“大環保”格局,在任務設計上不僅(jin) 涵蓋生態保護、汙染防治,也包含構建綠色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低碳產(chan) 業(ye) 體(ti) 係等內(nei) 容。
“還有一個(ge) 特點就是,《規劃》強調項目支撐,堅持以水、大氣、土壤汙染治理及生態修複等重點項目為(wei) 載體(ti) ,落實各項重點任務。”上述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川渝兩(liang) 地還將建立生態環保督察聯動機製,動態開展交界區域生態環境保護聯動督察,共同推動問題收集,共同厘清問題症結,共同交辦問題清單,共同督促問題整改,共同檢驗整改成效,不斷解決(jue) 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推動川渝兩(liang) 地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四川日報全媒體(ti) 記者 殷鵬)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