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水縉雲穩糧政策助農邁出新“稻”路
連日來,麗(li) 水縉雲(yun) 縣新建鎮某家庭農(nong) 場的1000多畝(mu) 單季稻稻田裏,收割機來回穿梭,一次性完成了收割、脫粒、秸稈還田等作業(ye) 。“今年承包了1000多畝(mu) 農(nong) 田,預計能產(chan) 糧50萬(wan) 公斤以上。”農(nong) 場主陶滬秋滿心喜悅。
近年來縉雲(yun) 縣高度重視糧食安全生產(chan) 工作,不斷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力度,各種惠農(nong) 政策綜合發力穩定糧食生產(chan) ,最大限度促進農(nong) 民增收、保障市場供給。
今年縉雲(yun) 縣投入800多萬(wan) 元,新建高標準農(nong) 田0.4萬(wan) 畝(mu) ,累計建成21.9萬(wan) 畝(mu) 。全縣修複災毀農(nong) 田0.6萬(wan) 畝(mu) 。
逢山開路、平土整地、通溝挖渠、鋪管引水,小田變大田,碎田變整田,標準化農(nong) 田的建設,切實有效補齊了農(nong) 業(ye) 基礎設施短板,提高了農(nong) 田防災抗災減災能力,為(wei) 糧食的高產(chan) 穩產(chan) 提供了保障。眼下,縉雲(yun) 縣東(dong) 方鎮某公司的1200畝(mu) 農(nong) 業(ye) 高標準基本農(nong) 田正式進入收割階段,預計畝(mu) 產(chan) 650公斤,比上年提升40%。
近年來,農(nong) 作物糧種補貼、農(nong) 機購置補貼、規模種糧補貼等農(nong) 業(ye) 支持政策不斷完善,從(cong) 耕地到保險,從(cong) 良種到農(nong) 資,從(cong) 種植到銷售,縉雲(yun) 財政部門對糧食生產(chan) 和種糧農(nong) 民給予了全過程的支持。今年縉雲(yun) 縣已發放耕地地力補貼1000多萬(wan) 元,墾造耕地後續耕地培肥補貼2000萬(wan) 元,發放實際種糧農(nong) 民一次性補貼資金300萬(wan) 元,比2021年翻了一番。農(nong) 民的種糧積極性進一步提高。
此外,針對今年的持續高溫幹旱天氣,縉雲(yun) 縣迅速下達100萬(wan) 元中央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救災資金,重點用於(yu) 規模水稻種植戶晚稻抗旱穩產(chan) 和村集體(ti) 的農(nong) 業(ye) 抗旱支出,並下達水利抗旱救災資金700多萬(wan) 元,實施抗旱保供水應急工程,將旱情對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的影響控製在最小範圍。與(yu) 此同時,該縣在全縣範圍實現了糧食生產(chan) 保險全覆蓋,並將財政補貼比例提高到100%,農(nong) 戶無需負擔保費。前有保險兜底,後有“訂單糧食”獎勵政策,30多萬(wan) 元早秈稻訂單獎勵資金,讓種糧農(nong) 民吃上了“定心丸”。
目前,縉雲(yun) 縣已安排糧食儲(chu) 備資金2000多萬(wan) 元,著力保障全縣糧食儲(chu) 備糧保管費用、輪換費用和倉(cang) 儲(chu) 智慧係統改造等,確保糧食產(chan) 得好、儲(chu) 得牢,並連續三年獲全省“放心糧油示範縣”稱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