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國加快機器人產業融合創新發展(國際視點)
核心閱讀
機器人被譽為(wei) “製造業(ye) 皇冠頂端的明珠”,其研發、製造、應用是衡量一個(ge) 國家科技創新和高端製造業(ye) 水平的重要標誌。以機器人為(wei) 代表的信息、製造、能源、材料等技術的融合創新,正在掀起一場新的變革浪潮。
國際機器人聯合會(hui) 近日宣布,2021年全球新安裝工業(ye) 機器人數量同比增長31%,達到創紀錄的517385台。全球機器人銷量在過去6年翻了一番。國際機器人聯合會(hui) 預測,2022年全球新安裝機器人數量可能增加10%,達到近57萬(wan) 台。
隨著新一代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命科學等技術與(yu) 機器人的交互融合發展,一些國家在機器人的應用領域、產(chan) 品形態以及功能模式等方麵不斷取得突破。機器人產(chan) 業(ye) 蓬勃發展,極大改變了人們(men) 的生產(chan) 和生活方式,為(wei) 經濟社會(hui) 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法國——
推動智能新技術深度融合
近日,第八屆法國物聯網、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博覽會(hui) 在裏昂舉(ju) 行。博覽會(hui) 匯聚300多家參展商,展示了機器人產(chan) 業(ye) 、人工智能等領域的最新行業(ye) 趨勢。
進入展館,一名科技感十足的機器人引導員格外引人注目,參觀者可以通過機器人配置的觸摸屏選擇目的地,並在其帶領下避開擁擠人群,快速到達目的地。除了善於(yu) 與(yu) 人打交道的社交型機器人,法國機器人企業(ye) 還在展會(hui) 上展出了機械臂、自動焊接機器人等工業(ye) 機器人,展示法國機器人產(chan) 業(ye) 的最新發展成果。
得益於(yu) 近年來法國政府在政策和資金上的支持,機器人產(chan) 業(ye) 呈現良好發展勢頭。法國政府早在2013年就推出了《法國機器人發展計劃》,撥款1億(yi) 歐元鼓勵企業(ye) 尤其是中小企業(ye) 引入機器人,推動機器人產(chan) 業(ye) 持續發展。在該計劃框架下,法國成立了機器人產(chan) 業(ye) 部門基金,通過吸引投資和政府補貼的形式為(wei) 近250家企業(ye) 使用機器人提供支持。法國還加大在科研和人才培養(yang) 方麵的扶持力度,目前已有60多家機器人研究實驗室運行。
法國總統馬克龍去年11月宣布,將投資8億(yi) 歐元發展機器人產(chan) 業(ye) ,其中一半資金將用於(yu) 製造融入人工智能技術的機器人,推動人工智能、大數據、雲(yun) 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yu) 機器人產(chan) 業(ye) 深度融合。今年3月,法國推出機器人產(chan) 業(ye) FIRST計劃,產(chan) 、學、研相結合,推動科研成果的轉化,並匯聚學校、企業(ye) 的力量向年輕人推廣機器人技術,培養(yang) 未來人才。法國機器人企業(ye) OnRobot首席執行官恩裏科·伊費森認為(wei) ,在當前強勁需求下,機器人市場潛力巨大,法國政府的扶持將使行業(ye) 向著高端化智能化發展。
德國——
機器人產(chan) 業(ye) 集群頗具規模
工作人員戴上內(nei) 置智能傳(chuan) 感器的藍色手套,拿起螺絲(si) 刀開始擰螺絲(si) 。在他身旁,一台機械臂正模仿工作人員的動作,準確地進行同樣的操作。這是在不久前德國薩克森州萊比錫市舉(ju) 辦的“機器人節”上的場景。手套內(nei) 的傳(chuan) 感器可以收集工作人員擰螺絲(si) 等動作的數據,並通過5G網絡實時傳(chuan) 輸到一旁的機械臂上。機器臂借助安裝的軟件分析動作並精準模仿。
這個(ge) 藍色智能手套的開發者是位於(yu) 薩克森州首府德累斯頓市的一家企業(ye) 。薩克森州依托德累斯頓工業(ye) 大學、開姆尼茨工業(ye) 大學等高校和科研機構,以及大眾(zhong) 汽車茨維考工廠這些已經開始大規模使用工業(ye) 機器人的終端工廠,形成了一個(ge) 頗具規模的機器人產(chan) 業(ye) 集群——薩克森機器人穀。目前,薩克森機器人穀已成為(wei) 一個(ge) 完整的生態係統,包括27家初創企業(ye) 、337家公司和41家科研機構,實現了產(chan) 學研緊密結合。
薩克森機器人穀負責人托馬斯·舒爾茨介紹,機器人穀內(nei) 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每年能創造約60億(yi) 歐元的產(chan) 值。“木工車間可以使用機器人運送沉重的木材,麵包店可以使用機器人和麵,中小企業(ye) 也完全可以通過機器人完成基本操作,緩解勞動力短缺難題。”舒爾茨說。
此外,德國南部的巴伐利亞(ya) 州和西部的北威州也都憑借強大的科研能力和產(chan) 學研結合的良好環境,大力發展機器人產(chan) 業(ye) 。在聯邦層麵,德國政府加大對機器人產(chan) 業(ye) 的扶持。2019年,德國政府設立了一個(ge) 長達5年、投資超5000萬(wan) 歐元的國家促進計劃,支持高科技行業(ye) 發展,機器人產(chan) 業(ye) 正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除了直接向企業(ye) 提供資助,德國還支持科研機構加快成果轉化。聯邦教研部在2021年投入225萬(wan) 歐元,支持波恩大學牽頭的科研項目,促進機器人行業(ye) 的研究成果更快向日常生活轉化,增強機器人和使用者的交互性。
韓國——
拓展機器人應用場景
在首爾一家炸雞店的開放式廚房內(nei) ,機器人將裹好麵粉的雞塊放入油中,並不停晃動裝雞塊的容器以防雞塊粘連。店員將機器人炸好的雞塊進行加料等處理後再放入送餐機器人中,一盤美味的炸雞便由機器人送到顧客麵前。據介紹,這家店裏的機器人每小時可處理50份炸雞訂單。
近年來,機器人在韓國的應用日益豐(feng) 富,使用機器人的咖啡店、比薩店、炸雞店和韓餐店不斷湧現。除了中小企業(ye) ,韓國大企業(ye) 也紛紛將機器人業(ye) 務作為(wei) 發展的重點。在服務機器人領域,LG電子的料理機器人已經在一些自助餐廳為(wei) 客人烹飪美食,鬥山機器人公司還推出了攝像師機器人。
韓國產(chan) 業(ye) 通商資源部的數據顯示,2020年,韓國服務型機器人銷售額增加34.9%。韓國機器人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院服務機器人創新組組長文相美向記者介紹,在餐飲、服務、配送等領域,機器人的使用越來越廣泛,此外,一些枯燥和危險的工作由機器人進行,能提高效率、減少安全事故。
為(wei) 發展機器人產(chan) 業(ye) ,韓國2008年製定了《智能機器人開發與(yu) 普及促進法》,將機器人產(chan) 業(ye) 作為(wei) 國家核心產(chan) 業(ye) 發展。從(cong) 2009年起,國家每5年製定一次“智能機器人基本計劃”,相關(guan) 部門再根據基本計劃,每年製定本部門的具體(ti) 實施計劃。
今年,韓國產(chan) 業(ye) 通商資源部決(jue) 定投入2440億(yi) 韓元(1元人民幣約合197.41韓元)用於(yu) 工業(ye) 和服務機器人的研發和普及,同比增加10%。在工業(ye) 機器人領域,韓國將加快開發37個(ge) 機器人標準工程模型,建立數據綜合管理係統,用於(yu) 開發和製造機器人。在服務機器人領域,韓國將開展與(yu) 國民生活息息相關(guan) 的機器人實證試驗,預計將對1600台步行輔助機器人等進行普及和融合實證試驗。在文相美看來,普及服務機器人還需要政府對相關(guan) 政策和規定進行調整,為(wei) 更多應用的實現提供可能。
(本報巴黎、柏林、首爾、北京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