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驗田裏栽種一體化“樣本”(經濟聚焦)
核心閱讀
分屬滬蘇浙三地的青浦、吳江、嘉善,在2019年11月1日共同掛牌成立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ti) 化發展示範區。
3年來,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ti) 化發展示範區在要素流動、信用管理、生態保護等10個(ge) 領域推出了112項製度創新成果,給市場主體(ti) 和人民群眾(zhong) 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同時也為(wei) 長三角更大區域的一體(ti) 化發展和全國區域協調發展栽種“樣本”。
午後,站在上海青浦金澤鎮的最西端,放眼望去,藍天白雲(yun) 下,稻田金黃、水清岸綠,路邊繁花盛開,一片生機勃勃。西北側(ce) 最大的一片水域,名叫雪落漾。它的西麵,是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汾湖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開發區;南麵不遠處,是浙江省嘉興(xing) 市嘉善縣西塘鎮。
分屬滬蘇浙三地的青浦、吳江、嘉善,在2019年11月1日共同掛牌成立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ti) 化發展示範區,成為(wei) 長三角高質量一體(ti) 化發展的“試驗田”。3年來,這裏推出112項製度創新成果,推進108個(ge) 重點項目建設,成果豐(feng) 碩。
在製度創新和項目建設的“雙輪驅動”中,示範區裏,包括跨域生態環境治理、設施互聯互通、跨域要素流動等一批探索實踐,正為(wei) 長三角更大區域的一體(ti) 化發展和全國區域協調發展栽種“樣本”。
項目牽引,實現統一製度管治理
作為(wei) 滬蘇界湖,雪落漾曾是三不管地帶。兩(liang) 地養(yang) 護標準不一、養(yang) 護力量分散,60多畝(mu) 水麵違法建築、1200多米圍網,這汪碧水一度被“切割”成一片片小池塘。
在地圖上看,周邊30多平方公裏土地上,交錯的小河、水塘與(yu) 湖泊等各類水體(ti) 達70多個(ge) ,分布在青浦、吳江、嘉善三地,它們(men) 的命運也曾與(yu) 雪落漾相似。
“原來這批河湖水體(ti) ,很多是不通的,各歸各管。”站在雪落漾岸邊,示範區執委會(hui) 生態和規劃建設部幹部唐詠說,水係不暢,再加上農(nong) 業(ye) 用的化肥、農(nong) 藥等帶來的麵源汙染,水質受到不小影響。同時,河道口窄、深淺不一,也無法滿足區域防洪排澇的要求。
示範區成立後,2020年,青浦、吳江合力把雪落漾湖麵上的違法建築、圍網清理一空;2021年3月,金澤、汾湖兩(liang) 地以雪落漾為(wei) 試點,啟動示範區內(nei) 省際交界河湖一體(ti) 共治項目,采用一體(ti) 化養(yang) 護標準、一體(ti) 化招標模式,解決(jue) 責任難厘清、河道養(yang) 護標準不一等問題。
2020年,《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ti) 化發展示範區國土空間總體(ti) 規劃》提出,在兩(liang) 省一市交界處約35平方公裏範圍,由三地合力打造一處水鄉(xiang) 客廳。2021年起,雪落漾周邊成為(wei) 一個(ge) 更大的“試驗場”。
今年4月,一份有關(guan) 水鄉(xiang) 客廳藍環工程的專(zhuan) 項規劃在青浦、吳江、嘉善政府網站上同一時間進行公示,規劃裏,分屬三地的河湖有了同一張圖紙,70多個(ge) 水體(ti) 列入了規劃控製範圍,雪落漾成為(wei) 藍環工程中的一部分,與(yu) 周遭水體(ti) 共同進行水係疏通、岸線改造、水質淨化。
記者在岸邊看到,緊靠雪落漾的藍環工程先導段已經完工,約800米水道與(yu) 周邊的江南圩田展示園(一期)形成共同的生態。“圩田中央的這5個(ge) 池塘,田中使用過的圩水引入後,經過一級一級的循環,通過生物手段對水中的氮和磷進行固化,可以達到向外排放零汙染的要求。”示範區執委會(hui) 生態和規劃建設部副部長劉群星說。
藍環工程是水鄉(xiang) 客廳項目的一部分,在整個(ge) 項目的牽引下,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ti) 化發展示範區實現跨省域多部門共同編製相關(guan) 設計方案、控製性詳細規劃,“一張藍圖管全域”;組建兩(liang) 省一市同股同權的企業(ye) ,實現“一個(ge) 主體(ti) 管開發”;製訂水鄉(xiang) 客廳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和相關(guan) 建設導則,實現“一套標準管品質”;成立聯合指揮部,實現“一個(ge) 平台管實施”;在規劃管理、土地管理、財稅分享等重點領域,實現“一體(ti) 化製度管治理”。
持續探索,在多個(ge) 領域打破行政邊界
“項目建設已經成為(wei) 一體(ti) 化製度創新最為(wei) 生動的案例和實踐場景,而在項目推進中碰到的共性難題也倒逼我們(men) 進一步探索,通過製度創新來破題。”上海市發改委主任、示範區執委會(hui) 主任華源說。
跨省級行政區域的示範區,不同於(yu) 以往任何一個(ge) 開發區,需要不破行政隸屬、打破行政邊界,探索區域一體(ti) 化治理新機製。在要素流動、信用管理、生態保護、規劃管理、財稅分享、土地管理等10個(ge) 領域,112項製度創新成果給示範區內(nei) 的市場主體(ti) 和人民群眾(zhong) 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在上海中山醫院青浦分院,嘉善籍居民楊蔚因喉嚨痛來到呼吸科就診,雖然忘帶嘉善的醫保卡,但還是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使用了手機上的“醫保電子憑證”掛號並付款。“31元掛號費直接在我的醫保賬戶上扣掉了,自己沒有花錢”,驚喜之餘(yu) ,她直呼方便。
“示範區內(nei) ,三地參保人員異地就醫,無需備案即可直接拉卡結算,此政策已經惠及三地246萬(wan) 參保人員。”上海市醫保局副局長曹俊山介紹,在此基礎上,還陸續實現了示範區內(nei) “醫保電子憑證一碼通”、醫保服務事項統一、醫保聯審互查。重點推進的高血壓、糖尿病、惡性腫瘤門診放化療等門診慢特病的直接結算,到10月底,已經惠及11.8萬(wan) 人次,涉及醫療費用2.6億(yi) 元。
華源介紹,在要素流動領域,示範區通過推進涉稅事項“跨省通辦”,建設智慧辦稅服務廳,辦理“全程網上辦”業(ye) 務5.4萬(wan) 餘(yu) 筆,已為(wei) 2萬(wan) 多位納稅人提供個(ge) 性化服務;兩(liang) 區一縣已發放長三角科技創新券4580萬(wan) 元並實現跨省域通用通兌(dui) ,有力支持企業(ye) 創新。
“我們(men) 落實示範區碳達峰實施方案,共建藍色珠鏈,建成190萬(wan) 平方米祥符蕩‘水下森林’,水質從(cong) 原來的Ⅳ類提升到Ⅱ類,能見度從(cong) 原來的不足0.5米提升到超過2米。”嘉善縣縣長張錫鋒介紹,3年來,該縣縣控以上斷麵Ⅲ類水的占比達到了100%,“同時,生物多樣性越來越豐(feng) 富,全球僅(jin) 有的9種水棲螢火蟲在嘉善就發現了3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從(cong) 原來的6種增加到11種,全域生態秀美圖景變得更加鮮活。”
強化協同,促進創新要素整合共享
在示範區裏,各地幹部談發展,談的都是“我們(men) ”。
在青浦的規劃中,示範區要探索建立各類產(chan) 業(ye) 集群跨區域、跨平台協同新機製,促進創新要素整合共享,“青浦將攜手吳江、嘉善,緊扣‘創新核’,協同打造萬(wan) 億(yi) 級數字經濟帶。”青浦區區長楊小菁說。
“工業(ye) 互聯網研究院江蘇分院落地在吳江,我們(men) 和青浦、嘉善一樣,成為(wei) 國家‘東(dong) 數西算’工程樞紐節點,也擁有長三角工業(ye) 互聯網創新示範基地。”吳江區區長王國榮說。
“我們(men) 正在引導一批國家重大工業(ye) 互聯網平台(機構)向示範區集聚。”江蘇省工信廳副廳長李鋒說。
3年來,一體(ti) 化為(wei) 示範區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示範區地區生產(chan) 總值年均增長7.4%,規模以上工業(ye) 總產(chan) 值年均增長10.9%。2021年國家高新技術企業(ye) 達2411家,較上年增長31.5%。示範區呈現出熱火朝天的建設場景,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加速激發。
同時,在國家長三辦推動下,示範區先後已有兩(liang) 批共38項製度創新經驗麵向長三角和全國其他重點地區複製推廣,示範區製度創新“種子”在更大範圍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指數報告顯示,示範區的夜間燈光指數,2021年比2016年增長了39%,我們(men) 比以前更繁榮了。”上海市發改委副主任、示範區執委會(hui) 副主任張忠偉(wei) 說,3年來,藍圖變成現實,期待中的願景變成了百姓的體(ti) 驗,也意味著要繼續凝聚各方合力,把示範區建設得更加美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