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大家談·強國複興有我③)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發展道路,增強文化自信”。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我們(men) 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本期大家談,我們(men) 選刊3篇來稿,與(yu) 讀者一起跟隨文化工作者走近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
——編 者
搭起通往博物館的橋梁
崔又心
近年來,文化創意產(chan) 業(ye) 蓬勃發展,給博物館工作帶來全新機遇。一些博物館推出的文創產(chan) 品靈動、有趣,打破了大眾(zhong) 對博物館的固有觀念,為(wei) 大眾(zhong) 認識了解博物館提供了新途徑。
早在2015年,甘肅省博物館就開始在文化創意板塊探索。以“鎮館之寶”銅奔馬為(wei) 原型創作玩偶;將幾千年前神秘的彩陶圖騰展現在絲(si) 巾、書(shu) 簽上;將東(dong) 漢時期的風貌畫入一張張原創插畫中……7年來,我們(men) 細致了解每一件文物,用心對待每一個(ge) 設計,精雕細琢每一件產(chan) 品,贏得了市場和公眾(zhong) 的認可。一款款“網紅”文創產(chan) 品,讓沉睡在博物館的文物走進了人們(men) 的日常生活,也吸引人們(men) 走進博物館,走近中華文物和中華文化。
作為(wei) 一名文創工作者,讓一件件館藏文物通過創意融入日常生活,使大眾(zhong) 在生活中感受到文化的魅力,這是我的初心,也是我的目標。我們(men) 將繼續開發更多有創意的產(chan) 品,舉(ju) 辦豐(feng) 富的文創活動,吸引更多人了解文物、了解曆史,在春風化雨中助力文化傳(chuan) 播,增強文化自信。
(作者為(wei) 甘肅省博物館文創中心負責人)
喚醒沉睡的檔案資源
邱雪惠
我是河南省檔案館的一名檔案工作者。檔案記錄了真實的曆史信息、蘊藏著豐(feng) 富的文化素材,是反映國家運轉和社會(hui) 運行軌跡的重要資料,也是文學藝術植根的重要沃土、社會(hui) 發展的無形財富。
河南省被稱為(wei) “戲曲之鄉(xiang) ”,為(wei) 了保護、宣傳(chuan) 河南省的豐(feng) 碩戲曲成果,經過廣泛搜集和認真調研,河南省檔案館精心籌辦了河南戲曲檔案展,展出了多位豫劇大師的圖像資料和演出服飾。300多件詳實的戲曲文物、圖片和音像資料,幫助觀眾(zhong) 走近豫劇、了解豫劇的發展。此外,展覽還展現了許多河南小劇種,如曲劇、目連戲、漢劇等。這些小劇種映照出中原戲曲文化的博大精深。舉(ju) 辦戲曲檔案展,喚醒了沉睡的檔案資源,激發了人民群眾(zhong) 的文化自信心、自豪感。
為(wei) 時代記錄建檔、為(wei) 國家沉澱智慧、為(wei) 人民積累精神財富,是檔案人的職責和神聖使命。未來,我將繼續和同事們(men) 一起,在推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方麵下更大功夫,為(wei) 建設文化強國而不懈努力。
(作者為(wei) 河南省檔案館工作人員)
找回失傳(chuan) 的傳(chuan) 統工藝
劉鬆寶
秉承傳(chuan) 統手工製作流程,我從(cong) 事傳(chuan) 統家具製作40餘(yu) 年。在安徽省第十屆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hui) 暨徽工獎評選活動中,我製作的提梁式文玩盒幸運獲得工藝家具類金獎。在安徽黃山,還有很多像我一樣的手工匠人,都在為(wei) 振興(xing) 傳(chuan) 統工藝而付出不懈努力。
回望5000多年悠久文明曆史,中華民族創造出海量文化藝術精品,形成了獨樹一幟的文化精神和審美趣味。然而,有幸傳(chuan) 世的藝術精品少之又少。出於(yu) 保護的考慮,這些文物大多數時間都被保存在密閉庫房。長期的手工製作讓我意識到,從(cong) 傳(chuan) 世的藝術精品中汲取營養(yang) 、獲得啟迪,為(wei) 現代手工製作注入了創作靈感和文化養(yang) 分,既能為(wei) 公眾(zhong) 提供更多領略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魅力的機會(hui) ,也有助於(yu) 讓文創產(chan) 品飛入尋常百姓家,激發人們(men) 對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熱愛。
傳(chuan) 統工藝選料之精、設計之巧、製作之美、用意之深,承載著中華美學精神。2017年,《中國傳(chuan) 統工藝振興(xing) 計劃》製定實施。作為(wei) 一名手工匠人,我備受激勵和鼓舞。振興(xing) 傳(chuan) 統工藝,既要立足傳(chuan) 統工藝所包含的文化元素和工藝理念,也要順應人民群眾(zhong) 審美和消費需求。傳(chuan) 承好傳(chuan) 統工藝,展現文化魅力,我們(men) 這些匠人還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作者為(wei) 安徽省黃山市手工匠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