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臨海黨建聯建譜寫共富新篇
“今年,古城街道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村集體(ti) 經濟收入分別位居臨(lin) 海第一位和第二位,我們(men) 將國家5A級景區作為(wei) 一個(ge) 致富撬點,依托本地的自然資源、文化底蘊、特色產(chan) 業(ye) ,通過片區抱團、結對共建,打造了城市商貿帶、濱江新城帶、文旅共富帶、美麗(li) 鄉(xiang) 村帶四個(ge) 黨(dang) 建聯建片區,以全域旅遊推動全民共富。”近日,記者走進台州臨(lin) 海古城街道,組織委員俞金輝娓娓道來。
古城之踐,就是把黨(dang) 建優(you) 勢轉化為(wei) 發展優(you) 勢,這在臨(lin) 海不是孤例。2022年以來,臨(lin) 海按照“組織融合、資源融合、發展融合”總思路,深化“跨村共享、抱團共進、組團共富”黨(dang) 建聯建機製,以黨(dang) 建一體(ti) 化引領推動片區化組團發展,形成黨(dang) 建、治理、發展“一盤棋”,推動各地從(cong) “單打獨鬥”走上“抱團聚力”的共富之路。
當然,“抱團”不是簡單拚湊、臨(lin) 時組合的“搭個(ge) 夥(huo) ”,而是高度協作、緊密聯結的“共同體(ti) ”。據了解,臨(lin) 海圍繞黨(dang) 建提效、產(chan) 業(ye) 提質、經濟提興(xing) 、項目提速、治理提能5類目標,逐村收集整合產(chan) 業(ye) 布局、資源優(you) 勢、項目安排、發展潛力等,統籌打造了項目牽引型、文旅融合型、產(chan) 業(ye) 集聚型、治理聯動型等多種聯建形式。
“臨(lin) 海目前已有黨(dang) 建聯建項目72個(ge) ,實現628個(ge) 行政村全覆蓋,我們(men) 還堅持‘一聯建一特色’,各黨(dang) 建聯建根據實際情況,因地製宜梳理出2-3個(ge) 興(xing) 村富民項目。”臨(lin) 海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委兩(liang) 新工委書(shu) 記王海波介紹。
除了形式上的“結盟”,“抱團發展”的要義(yi) 是讓資源要素充分整合流動起來。為(wei) 此,臨(lin) 海打出了一套資源統籌“組合拳”:整合部門鎮街、農(nong) 合聯、社會(hui) 組織、鄉(xiang) 賢人才等力量,組建“共富幫扶團”,發揮技術、人脈、平台等優(you) 勢,在產(chan) 業(ye) 規劃、資金籌措、項目對接等方麵給予指導支持;緊盯資金補助、土地指標等利好政策,堅持“市級指導、鎮街統籌、聯建適配、跨村調配”,釋放政策最佳效能;建立“基金+信貸”模式,通過“兩(liang) 頭引水”為(wei) 黨(dang) 建聯建注入資金“活水”。
一年間,一顆顆“共富種子”在臨(lin) 海大地生根發芽。江南街道依托“香年棲穀”黨(dang) 建聯建,整合香年溪沿線村莊資源,引入工商資本,開發產(chan) 業(ye) 項目,預計建成後可實現經濟效益10億(yi) 元以上;東(dong) 塍鎮的“微光炫彩”黨(dang) 建聯建實行“訂單共享、員工共享、設備共享”機製,多方協調購買(mai) 150萬(wan) 粒變壓器芯片,助企應對年初的“缺芯”危機;永豐(feng) 鎮鳳凰橋村依托“鳳凰共富”黨(dang) 建聯建機製,將村辦公樓建成“共富工坊”,讓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ye) ,每年村集體(ti) 也能增收30多萬(wan) 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