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江蘇各大景區“翻紅” 如何“長紅”引思考
旅遊景點人山人海,休閑街區人頭攢動。夜色中賞燈遊客絡繹不絕,街巷裏煙火氣嫋嫋升騰……這段時間,曆經不少艱難考驗的各大景區迎來久違的熱鬧。隨著市場加速恢複,旅遊行業(ye) 暖意融融。
新春文旅市場實現“開門紅”後,如何推出更多多元化、差異化、特色化、精細化的創意新品?短暫“井噴”之後,又該如何長遠留住“煙火氣”?記者采訪多位從(cong) 業(ye) 者與(yu) 專(zhuan) 家,對“翻紅”之後文旅行業(ye) 的現狀與(yu) 未來展開探討。
一盞燈點亮一座城
“快看快看!燈亮了!”2月4日下午5點半,在人流如織的南京老門東(dong) 景區主道上,一名遊客指著前方碩大的兔子燈,忙不迭地提醒同伴抬頭觀賞。隻見明城牆旁的15米高“巨兔”瞬間點亮,大大的眼睛靈動閃爍,身著大紅色文學狀元服,手拎一盞南京非遺荷花燈。“這兔子看上去就很會(hui) 考試”“可能是狀元兔”……來自安徽馬鞍山的遊客王雨第一時間將照片發到微信群,引來朋友們(men) 嘖嘖稱讚。
國潮兔、卡通兔、科幻兔……夜幕降臨(lin) ,百盞兔子燈亮起,濃濃年味撲麵而來,仿佛回到“家家走橋、人人看燈”的古代燈節,延綿兩(liang) 千年的秦淮燈彩煥發新機,成為(wei) 南京的年味“代表作”。
“秦淮燈彩甲天下,為(wei) 了讓今年的燈彩既具情懷又接地氣,與(yu) 南京城市文化自然融合,我們(men) 在初稿的基礎上進行多輪修改。”南京門東(dong) 曆史街區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楊告訴記者,希望通過這組燈向市民遊客展示煙火氣與(yu) 文學味兼容的南京、傳(chuan) 統文化與(yu) 現代生活交相輝映的南京。
觀燈、品燈、買(mai) 燈,將傳(chuan) 統民俗變成火爆出圈的“名片”,“文化之都”南京打造出“燈”這一節日IP,在傳(chuan) 承與(yu) 創新中綻放城市魅力,帶動傳(chuan) 統景區舊貌換新顏,點燃來之不易的“煙火氣”。
預期好、信心足,成為(wei) 商家們(men) 共同的感受。“今年準備了1500盞各種各樣的燈,全部銷售一空!”秦淮燈彩藝人劉玉芳興(xing) 奮地告訴記者。
在南京夫子廟景區,秦淮河岸大照壁上的“雙龍戲珠”是遊客必到打卡點。這組燈彩氣勢磅礴、栩栩如生,正是出自秦淮燈彩國家級非遺傳(chuan) 承人陳柏華之手。
陳柏華之女陳夢媛如今繼承父親(qin) 衣缽,成為(wei) 新一代“燈彩人”。她告訴記者,今年新春市場非常火熱,“陳氏花燈”收到國內(nei) 多個(ge) 城市、景區的邀約。與(yu) 傳(chuan) 統花燈不同,“陳氏花燈”更注重采用新材料,創作大中型燈彩,以燈造景,為(wei) 佳節增添濃鬱喜慶氛圍。
90後陳夢媛期待為(wei) “陳氏花燈”注入更多創新元素。傳(chuan) 統花燈以竹篾為(wei) 骨,現代花燈選材早已“不拘一格”。“在繼承傳(chuan) 統製作工藝的基礎上,采用聲、光、電、控等新工藝、新方法,實行全麵創新,為(wei) 秦淮燈彩注入新活力。同時,燈會(hui) 產(chan) 品也要與(yu) 時俱進,利用現代電子程控機械創新製作,讓秦淮燈彩在燈會(hui) 活動中更具時代特色。”
老景區亮出新玩法
大眾(zhong) 目的地深度遊,小眾(zhong) 目的地個(ge) 性遊,優(you) 質旅遊時代,遊客的需求日趨多元。麵對層出不窮的旅遊模式和旅遊產(chan) 品,不少傳(chuan) 統景區陷入產(chan) 品老化、客源萎縮的困境,轉型“破圈”迫在眉睫。采用沉浸式遊覽模式、引入劇本殺、編創劇目……江蘇大批旅遊景區通過苦練“內(nei) 功”,實現華麗(li) 轉身。
“客官,要不要進來歇歇腳?”酒鋪小二穿梭在人群中攬客,路旁的小店吆喝聲不絕,再往前走,“叫好”的聲浪傳(chuan) 來,一群江湖人正在耍槍舞劍……東(dong) 方鹽湖城景區舉(ju) 辦的“國風大典”,以互動演繹開啟沉浸穿越,文人盛會(hui) 、國風歌曲、情境走秀、非遺技藝等特色項目輪番上演。2022國風大典“國風煥新夜”直播觀看超1.9億(yi) 人次,同時在線觀看人數超10萬(wan) 人,全網傳(chuan) 播超40億(yi) 次。
“基於(yu) 景區自身道文化特點,以傳(chuan) 統文化為(wei) 突破口,攜手抖音共同打造國風IP全新合作模式,把東(dong) 方鹽湖城打造成國風文旅地標。”東(dong) 方鹽湖城旅遊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吳靜說,傳(chuan) 統文化與(yu) 現代潮流的融合、線上線下活動的共同推進、國風IP和旅遊體(ti) 驗的結合,是國風大典成功“出圈”並為(wei) 景區大量“吸粉”的關(guan) 鍵。
“把年輕人喜歡的文化元素,和他們(men) 對於(yu) 文化的創新表達融合在一起,我們(men) 聯合多個(ge) 國潮大牌、國風紅人,一同打磨國風IP,在全年不同時間段安排不同主題的活動。”吳靜說,元宵節是東(dong) 方鹽湖城的“非遺秀”時間,既有鐵水舞龍、雜技舞中幡等非遺演藝,也有茅山打麥號子、刻紙女子群舞、封缸酒男子舞等地方特色節目,更增加鬧元宵習(xi) 俗,讓景區年味不淡,元宵之夜紅火非凡。
在蘇州滄浪亭實景欣賞昆曲演繹,享受蘇式生活,該是怎樣一種體(ti) 驗?2018年七夕節,昆曲《浮生六記》亮相滄浪亭,將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昆曲與(yu) 世界文化遺產(chan) 滄浪亭園林景觀“雙遺聯袂”完美融合,開了國內(nei) 沉浸式昆曲演出的先河。讓人出乎意料的是,慕名而來的觀眾(zhong) 基本都是90後、00後,甘願掏近1600元的票價(jia) 為(wei) 一場昆曲買(mai) 單。在劇目製作人蕭雁看來,《浮生六記》麵對的主要是Z世代消費群體(ti) 。他們(men) 生活在物質豐(feng) 富的年代,有國際化視野,願意為(wei) 極度喜愛的產(chan) 品支付高溢價(jia) ,注重體(ti) 驗且個(ge) 性鮮明。
景區嫁接劇本殺,解鎖流量“新密碼”。去年夏天,南京牛首山景區推出實景劇本殺互動遊戲《牛首修心》,覆蓋整個(ge) 園區近50平方公裏,設置6個(ge) 主場景、6條解謎遊戲劇情線,讓遊客在遊戲中體(ti) 驗牛首山文化。“以往遊客來到景區,大多采取導遊講解或標牌的方式了解景點,但通過設置遊戲,將帶有解謎性質的故事嵌入景區,讓遊客化身玩家,則有助於(yu) 他們(men) 更深刻地、更沉浸地體(ti) 驗到景點的內(nei) 涵,豐(feng) 富旅遊體(ti) 驗。”遊戲打造方華加文化創意有限公司總策劃張明軒說。
乘勢而上做好轉型文章
文旅部數據顯示,春節假期,國內(nei) 旅遊出遊人次同比增23.1%、國內(nei) 旅遊收入同比增30%……全麵上揚的“曲線”,展現“開門紅”的良好開局。如何乘勢而上,進一步激發文旅行業(ye) 蘊含的巨大需求和潛力?
一座城市的“網紅氣質”,往往來自於(yu) 那些獨特的旅遊標簽。這個(ge) 春節,長沙人氣爆棚,被認為(wei) 是全國最旺城市之一。“網紅城市”成都,旅遊熱度也位居國內(nei) 主要城市前列。
“西安大唐不夜城、杭州宋城等都很好地立足於(yu) 當地的曆史資源,並在挖掘相關(guan) 文化遺存的基礎上以現代方式塑造和演繹了傳(chuan) 統文化的內(nei) 涵與(yu) 魅力,成為(wei) 標誌性的目的地文旅產(chan) 品。”IPG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認為(wei) ,很多地方都在抓傳(chuan) 統文化,但有的成功了,有的損失慘重。成功的關(guan) 鍵在於(yu) 傳(chuan) 統文化要和區域曆史氛圍、項目場景以及目標客群、服務內(nei) 容等有效結合起來。
抓傳(chuan) 統文化,關(guan) 鍵在於(yu) 如何把傳(chuan) 統文化融入具有現代氣息的旅遊產(chan) 品中,使之變得更有吸引力、競爭(zheng) 力。對此,商務部研究院電子商務研究所副研究員洪勇建議,利用社交媒體(ti) 傳(chuan) 播傳(chuan) 統文化,如利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ti) ,讓更多人了解傳(chuan) 統文化。利用網絡遊戲傳(chuan) 播傳(chuan) 統文化,如利用3D遊戲,把傳(chuan) 統文化融入其中。此外,利用大數據技術、VR傳(chuan) 播技術等更好地記錄和傳(chuan) 播傳(chuan) 統文化,讓傳(chuan) 統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文旅行業(ye) 是特別注重求新求變的行業(ye) 。研究人士指出,進一步釋放文旅消費的內(nei) 在需求,讓文旅行業(ye) 發展勢頭更加強勁,還需防止同質化競爭(zheng) 、盈利模式過於(yu) 單一、產(chan) 品缺乏內(nei) 涵與(yu) 深度等一係列問題。
打造更多知名IP,形成兼具文化和旅遊特色的新產(chan) 品、新服務、新業(ye) 態,這是當前文旅行業(ye) 轉型中迫切需要升級的理念。
記者采訪獲悉,部分景區正在積極部署文旅項目轉型,結合國內(nei) 國際供需兩(liang) 端情況,學習(xi) 發達地方成功經驗,立足當地實際情況,盡量避免低水平重複建設,降低運營成本,同時調研市場客戶消費特點和需求變化,為(wei) 行業(ye) 複蘇後的“搶跑”做好準備。
轉型的核心,在於(yu) 提升核心競爭(zheng) 力,形成獨到優(you) 勢。一位文旅行業(ye) 專(zhuan) 家告訴記者,文化旅遊業(ye) 轉型取決(jue) 於(yu) 很多因素,非遺項目的傳(chuan) 承和推廣,是一個(ge) 非常成功的例子。例如,蘇州的園林和水鄉(xiang) 文化,可以通過打造水鄉(xiang) 園林文化旅遊產(chan) 品,吸引大量遊客,成為(wei) 當地的旅遊名片。
“夫子廟是南京地方文化符號的代表,也是廣大遊客來寧旅遊的首選之地,作為(wei) 南京曆史文化街區,我們(men) 要考慮,如何將其成為(wei) 南京市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成為(wei) 南京市民的情感依托。”南京師範大學教授、紫金非遺管理與(yu) 品牌傳(chuan) 播研究中心主任韓順法建議,挖掘夫子廟的曆史文化,在文化傳(chuan) 承創新中,與(yu) 市民生活文化融合在一起。換句話說,就是做好文化和旅遊的深度融合,起到以旅遊彰顯文化、傳(chuan) 播文化、創新文化的目的。(沈佳暄 顏穎 陳嫻 顧星欣)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