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新春走基層丨黃河岸邊“山裏人”的春天

發布時間:2023-02-06 15:29:00來源: 新華社

  “棚裏活多,離不開人。現在大家圍著產(chan) 業(ye) 幹,感覺時時都是春天。”51歲的王秀花春節一天都沒休息。從(cong) 大山裏到大河邊,從(cong) 住土窯到進樓房,搬遷後王秀花一家的生活有欣喜、有壓力,也有希望。

  王秀花的老家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南部山區海原縣,2018年初,她和其他村民作為(wei) 勞務移民,在政府的組織下搬遷到300多公裏外的銀川市掌政鎮新創家園社區,來到黃河岸邊成為(wei) 社區居民。

  王秀花和丈夫當時並不情願搬遷,村裏人陸陸續續都搬走了,一家四口才動身。剛開始丈夫打零工賺錢,去年她聽說附近建起的溫棚有活幹,便來到鎮河農(nong) 業(ye) 種植示範基地管理溫棚,一幹就是一年多。“我一個(ge) 人負責8個(ge) 溫棚,一個(ge) 月工資4000元。”王秀花說。

  “這裏最大的好處是孩子上學方便,幼兒(er) 園就在家門口。住在大山裏,學校離家太遠了,山路難走。”王秀花說,搬來後她希望有穩定的工作,如果能承包溫棚就更好了。

  新創家園社區位於(yu) 銀川城郊,緊鄰銀川鳴翠湖國家濕地公園。“不能讓大家守著黃河受窮。”自治區住建廳選派到新創家園的駐村第一書(shu) 記李學峰說。

  2022年,掌政鎮政府為(wei) 新創家園爭(zheng) 取到近3000萬(wan) 元鄉(xiang) 村振興(xing) 銜接資金,但新創家園有錢沒地,實施項目有難度。李學峰說,參加鎮上會(hui) 議時,五渡橋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郭新龍說起全村近年來發展休閑度假遊,缺乏資金提檔升級,有地沒錢……雙方經過溝通協商,新創家園和五渡橋村共同建設五渡橋村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示範園區一期、二期項目。

  目前,掌政鎮謀劃實施鎮河農(nong) 業(ye) 種植示範基地、五渡橋村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示範園、閩寧協作示範園區,並配套建設冷鏈分揀車間,種植特色花卉和果蔬,帶動移民長期、季節性務工,有效實現增收致富。

  “無論是出錢還是出地,溫棚建成有收益了,大家都有份。”郭新龍說,移民來了給當地增加了“人氣”。

  在發展產(chan) 業(ye) 的基礎上,掌政鎮還引進製衣企業(ye) ,讓移民有更多務工選擇。

  目前,新創家園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從(cong) 2018年的4000多元增至2022年的1.1萬(wan) 元。

  “從(cong) ‘農(nong) 民工人’變成‘農(nong) 業(ye) 工人’,移民的錢袋子鼓起來,腰杆子硬起來,正在逐步融入新環境。”李學峰說,現在大家更有自信了,敢於(yu) 主動走出去找活幹,對新家有了更多歸屬感。(記者鄒欣媛)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