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北京超低能耗建築:比普通節能建築再節能超六成
凜冽的寒冬,即使不開空調和暖氣仍能感覺室內(nei) 溫暖舒適;窗外是主幹道,在室內(nei) 辦公卻聽不到車水馬龍的喧嘩;門窗緊閉,也不會(hui) 感覺空氣質量不佳……記者近日探訪北京多處超低能耗建築,發現節能環保的技術手段,正帶給人們(men) 更舒適的公共空間。
在朝陽區來廣營橋東(dong) 北角、京承高速旁,有一棟通體(ti) 被米黃色牆磚和落地玻璃包裹的寫(xie) 字樓,沉穩低調的外表內(nei) 藏著一顆“綠心”。它就是金茂綠創中心。
步入樓內(nei) ,記者的第一感受便是安靜。雖然緊鄰來廣營西路、京承高速,窗外車流滾滾,寫(xie) 字樓內(nei) 卻仿佛被一鍵靜音,幾乎聽不到什麽(me) 噪音。“這主要得益於(yu) 建築的被動式門窗和對建築氣密性的加強處理。”工程師賈宇解釋道,被動式門窗具有保溫、隔熱、隔聲、防水等功能,室內(nei) 的溫度、濕度等指標數值保持相對恒定,能源消耗自然就少了。“事實上,這個(ge) 房間根本沒開空調,不需要消耗能源供熱,窗戶就已經將冷空氣隔絕在外了。”賈宇說,這就是“被動節能”。
“被動為(wei) 主,主動節能”是該中心作為(wei) 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築的節能路徑。它能夠實現主動節能的秘密就藏在建築屋麵。登上樓頂,記者看到總麵積近300平方米的光伏發電係統正在運轉,此外,樓頂還有空氣源熱泵,滿足全樓供冷、供熱和空氣處理需求。
從(cong) 2019年投入運營,金茂綠創中心收獲了員工們(men) 的一致好評。賈宇驕傲地說,這棟總建築麵積達13050平方米的寫(xie) 字樓,已經實現了在現行國家及北京市建築節能標準基礎上再節能60%的目標,可以說是“近零排放建築”。
根據北京市發布的規劃,到2025年,本市累計推廣超低能耗建築規模將力爭(zheng) 達到500萬(wan) 平方米,較“十三五”時期增加近9倍。
實際上,實現這一目標難度不小。“十三五”時期,本市共組織建設超低能耗建築53萬(wan) 平方米,僅(jin) 達到了這一目標的九分之一。
記者采訪一位業(ye) 內(nei) 人士坦言,建築麵積越大、功能要求越複雜的建築越難實現超低能耗,並且成本較高。“一般情況下,一棟超低能耗建築得需要20年至30年的時間,才能實現節約的成本覆蓋建設成本。”這位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長期來看,隨著更多綠色技術普及,成本也會(hui) 降低,而且發展綠色建築將產(chan) 生極大的經濟社會(hui) 效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