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平:數字化碳中和,與每一個你我有關
提起成都,你會(hui) 想到什麽(me) ?是起床時推窗遙望的雪山,是散步時隨處可見的成蔭綠道,是休息時抬頭可見的群鳥,還是小憩時湧入鼻腔的花香?
這些都是這座城市送給成都人的禮物,它們(men) 早已是成都的一張幸福名片。在成都舉(ju) 辦的“中國數字碳中和高峰論壇”,讓這張幸福名片更加閃亮。
01
數字化,城市高質量發展助推器
2月25日,第二屆中國數字碳中和高峰論壇再次在蓉舉(ju) 辦。成都,又一次站在全球聚光燈下。本屆論壇包括開幕式暨主論壇以及4場平行分論壇,聚焦數字賦能“雙碳”目標的前沿趨勢和創新實踐。
“數字碳中和”是數字化路徑和碳中和目標有效結合。其中,“數字化”代指互聯網領域,包括區塊鏈、雲(yun) 計算、大數據等;“碳中和”指以環保的方式抵消自身產(chan) 生的二氧化碳,達到相對“零排放”。
國家提出“數字碳中和”,主要目的是“控增量”。首先,數字經濟可以幫助減少不必要的經濟活動。而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使很多原本在線下進行的活動都可以在線上完成,這就可以將由此產(chan) 生的碳排放大幅減少。
例如,過去我們(men) 要舉(ju) 辦會(hui) 議,都會(hui) 選擇線下進行。所有的與(yu) 會(hui) 人員趕到同一個(ge) 地方,中間的交通就會(hui) 產(chan) 生很多的二氧化碳排放。如果使用視頻通信雲(yun) 會(hui) 議產(chan) 品進行線上溝通,碳排放會(hui) 大為(wei) 降低。
其次,數字化有助於(yu) 實現能源的優(you) 化利用。通過引進新技術,數字化可以實現單位能耗的有效降低,從(cong) 而實現碳排放的減少。這種效應表現在三個(ge) 層麵:第一個(ge) 層麵,是數字企業(ye) 本身正在積極利用新技術優(you) 化能源消耗。第二個(ge) 層麵,是數字企業(ye) 可以將自己的技術能力輸出,助力其他行業(ye) 優(you) 化能源消耗。第三個(ge) 層麵,是數字技術有助於(yu) 推進碳交易市場的培育。在碳交易市場上,能源利用效率更高的企業(ye) 可以把節約下來的碳排放權額度出售給其他企業(ye) 。
作為(wei) 國家批準的低碳試點城市之一,成都人均碳排放在全國十大城市中最低,在2021年獲首批“全球綠色低碳領域先鋒城市藍天獎”。成都正全方位優(you) 化空間、產(chan) 業(ye) 、交通、能源四大結構,建設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走出一條綠色成為(wei) 普遍形態的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超大城市高質量發展新路徑。而本屆中國數字碳中和高峰論壇,將成為(wei) 成都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的“推進器”。
02
數字化,企業(ye) 綠色低碳轉型新動力
城市如何幫助轉型成為(wei) 綠色低碳的數字化高科技企業(ye) ,已然成為(wei) 一項重要課題。為(wei) 了助力更多企業(ye) 成功轉型,成都一直在行動:布局碳中和實驗室、謀劃碳中和生態圈、加快製定科技行動方案……從(cong) 2017年獲批低碳城市試點,加入“中國達峰先鋒城市聯盟”以來,成都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全過程,不斷開展前瞻性探索。
2021年,天府永興(xing) 實驗室在西部(成都)科學城揭牌,它被視為(wei) 成都和四川推進“雙碳”目標布下的關(guan) 鍵一子。
根據《天府永興(xing) 實驗室戰略發展規劃(2022—2030)》,到2030年,實驗室要培育3~5家綠色低碳高科技企業(ye) 。綠色低碳的高科技企業(ye) 數量增加,不僅(jin) 能夠推進產(chan) 業(ye) 結構高端化、綠色化,還能夠加快能源消費低碳化,促進資源循環利用。
據了解,“十四五”期間,成都將推動數字經濟“6個(ge) 核心產(chan) 業(ye) +7個(ge) 新興(xing) 優(you) 勢產(chan) 業(ye) +6個(ge) 未來賽道”協同發展,將以重點產(chan) 業(ye) 鏈為(wei) 工作主線,聚焦做強數字產(chan) 業(ye) 標識性,突出發展無人機、智能網聯汽車、數字文創等7大數字新興(xing) 優(you) 勢產(chan) 業(ye) ,打造核心產(chan) 業(ye) 、新興(xing) 優(you) 勢產(chan) 業(ye) 與(yu) 未來賽道協同發展的新型數字經濟產(chan) 業(ye) 體(ti) 係,全力塑造成都數字經濟核心競爭(zheng) 力。
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是成都市的首要產(chan) 業(ye) ,作為(wei) 國家級軟件產(chan) 業(ye) 基地以及服務外包示範區,成都近年來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ye) 均以超過35%的年度增速迅猛發展,這也讓成都選擇以汽車電子切入新能源汽車賽道,並以此為(wei) 突破口助推成都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
作為(wei) 成都的第二大支柱產(chan) 業(ye) ,2021年成都的汽車產(chan) 量為(wei) 103.4萬(wan) 輛、居全國第8。在全球汽車產(chan) 業(ye) 向“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轉型的大趨勢下,成都汽車產(chan) 業(ye) 也在加速轉型。截至2022年底,成都擁有新能源整車生產(chan) 企業(ye) 24戶,產(chan) 能64萬(wan) 輛。
智能網聯汽車方麵,成都已獲批工信部建設中德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基地,並成功入選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yu) 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第二批試點城市;氫能產(chan) 業(ye) 方麵,成都聚集了氫能企業(ye) 及院所超110戶,累計在全市公交、物流領域推廣燃料電池汽車370輛,配套建成加氫站3座。
03
碳中和,居民生活水平發展提速器
民生領域如何實現數字化,尤其是如何將數字化融入成都市民的綠色低碳生活中,同樣是城市和市民需要共同關(guan) 注的問題。
公共交通,作為(wei) 綠色低碳出行的重要方式,它的數字化演進過程,就是成都市民不斷深入體(ti) 驗數字化碳中和的過程。
作為(wei) 一個(ge) 人口超2000萬(wan) 的超大城市,成都想要實現上述目標,首先要建立“軌道+公交+慢行”的綠色交通體(ti) 係。目前,成都地鐵運營裏程500多公裏,2022年地鐵人流量近16億(yi) 人次,居全國第五,對於(yu) 減排意義(yi) 重大。
交通體(ti) 係的智能化、數字化對於(yu) 減碳作用同樣突出。比如,成都的公共交通體(ti) 係通過匯聚人、車、路、場、站、環境等公交場景全要素信息資源,加快建設集綜合監測、指揮調度、運營管理於(yu) 一體(ti) 的公交運營調度指揮中心(BOCC)。
該係統結合車輛定位、電量、客流需求、周轉時間等因素,實現公交線網搭乘最優(you) 、配車最少、班次最少的全局智能排班動態調度應用,實現運力投放更加精準。
例如,該係統顯示,某線路公交車在每天下午時段都會(hui) 出現滿客情況,公交公司可以增加該線路在下午時段的發車頻次及數量。再如,該係統顯示,某公交車電量預警,公交公司可提前調派車輛分流該車乘客,同時指引該車司機前往最近充電樁完成車輛充電。
而市民養(yang) 成綠色健康生活方式,更是城市碳中和的必然路徑。
最近一年,成都人熱衷的 “三件套”,環城綠道騎行、龍泉山看日出、濕地公園露營,既是時尚的休閑方式,也是綠色的生活方式。
2022年11月初,《成都市深化“碳惠天府”機製建設行動方案》發布,明確提出要在強化商業(ye) 激勵、碳減排量交易變現的同時,更加注重政策鼓勵。如青城山-都江堰、西嶺雪山每年將各提供1萬(wan) 張免費電子門票,金沙遺址等景區每年將各提供5000張免費電子門票等,均用於(yu) 公眾(zhong) 碳積分兌(dui) 換。通過兌(dui) 換電子門票,更多市民參與(yu) 低碳生活。
於(yu) 城市,市民的詩意棲居、生活的幸福美好,就是城市的奮鬥目標。讀懂網紅新玩法背後的價(jia) 值歸依,就讀懂了市民的精神期許。於(yu) 我們(men) 每個(ge) 人,將綠色低碳理念落實到吃住行遊購娛的多個(ge) 場景,落實到每一天的生活日常,即是為(wei) 更加綠色、更加美麗(li) 的世界奉獻一份力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