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河北對口支援重慶豐都:跨越千裏的深情厚誼

發布時間:2023-03-03 14:33:00來源: 人民網-河北頻道

 

  龍河,是長江的一條支流,也是豐(feng) 都人的“母親(qin) 河”,在重慶市豐(feng) 都縣境內(nei) 蜿蜒62.5公裏,直接哺育著當地8個(ge) 鄉(xiang) 鎮(街道)的百姓。

  上世紀末,伴隨流域水電站、工礦企業(ye) 、畜禽養(yang) 殖的猛增,這條“母親(qin) 河”逐漸成了“臭水溝”。隨後,一場圍繞“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汙染源防治攻堅戰在當地打響。現如今,龍河流域植被、魚類、鳥類分別達到930種、153種和124種,野生獼猴、鴛鴦等國家級保護動物,時隔20年在龍河重現。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龍河的美麗(li) 嬗變竟然還與(yu) 千裏之外的河北有關(guan) 。

  千裏馳援 夯實基礎惠民生

  “2020年5月,龍河左岸生態綠道工程啟動,該項目總投資3000萬(wan) 元,整合林業(ye) 部門資金2300萬(wan) 元後,資金尚有700萬(wan) 元缺口。不僅(jin) 如此,同步啟動兩(liang) 會(hui) 口至安寧加油站農(nong) 村公路工程也有520萬(wan) 元的資金缺口。”重慶市豐(feng) 都縣副縣長李勇介紹。

  據了解,得知豐(feng) 都縣的困難後,河北便將對口支援工作的重心放在了龍河左岸生態綠道工程和兩(liang) 會(hui) 口至安寧加油站農(nong) 村公路工程上,將這兩(liang) 項工程納入計劃資金保障,在關(guan) 鍵時刻補上了工程建設的資金缺口,讓工程得以順利推進。

  龍河左岸生態綠道和兩(liang) 會(hui) 口至安寧加油站農(nong) 村公路的工程建設是河北對口支援重慶豐(feng) 都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的縮影。

  據介紹,自1992年國務院確定河北省對口支援重慶市豐(feng) 都縣三峽移民工作以來,河北圍繞重慶豐(feng) 都基礎設施建設,助力當地打造了一批打基礎、利長遠的重大項目。如今,河北援建的電信綜合大樓、郵政綜合大樓、冀豐(feng) 建設大廈等項目已成為(wei) 豐(feng) 都新縣城標誌性建築。

  特別是“十三五”期間,河北累計無償(chang) 援助資金7458萬(wan) 餘(yu) 元,重點用於(yu) 移民街鎮鄉(xiang) 小區幫扶、公共服務中心、人飲工程等基礎設施建設,極大改善了群眾(zhong) 的生產(chan) 生活條件,為(wei) 移民群眾(zhong) 安穩致富打下堅實基礎。

  不僅(jin) 如此,河北對口支援資金也有效改善了豐(feng) 都的社會(hui) 民生。在豐(feng) 都縣濱江小學,2000名師生正享受著河北對口支援帶來的紅利。該學校2021年完成全麵改造升級,平整寬廣的運動場、煥然一新的教學樓、便捷先進的多媒體(ti) ……讓該校師生一直感念著千裏之外的河北鄉(xiang) 親(qin) 們(men) 。他們(men) 說,沒有河北的援手,他們(men) 就不會(hui) 在這樣舒適的環境裏學習(xi) 知識……

  攜手並肩 做強產(chan) 業(ye) 助發展

  除了提供“真金白銀”為(wei) 豐(feng) 都“輸血”,河北還努力幫助豐(feng) 都發展產(chan) 業(ye) ,強化“造血功能”。30多年來,河北對口支援工作從(cong) “輸血”向“造血”轉變,豐(feng) 都當地的經濟社會(hui) 發展也取得長足進步。

  “豐(feng) 都是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大縣,打造現代畜禽產(chan) 業(ye) 基地有基礎、有條件。《重慶市國土空間總體(ti) 規劃(2020—2035)》明確定位豐(feng) 都為(wei) 重慶市重要農(nong) 牧產(chan) 業(ye) 基地。也就是在這種發展背景下,總投資7.5億(yi) 元的華裕農(nong) 業(ye) 科技有限公司蛋雞良種繁育西南中心正式落戶豐(feng) 都。”豐(feng) 都縣副縣長崔誌剛介紹說。

  據介紹,華裕農(nong) 科蛋雞良種繁育西南中心正是在河北的大力支持下才落戶豐(feng) 都的。目前該項目推進順利——其年產(chan) 5000萬(wan) 羽雛雞的孵化中心和總存欄72萬(wan) 套的3座父母代種雞場和1座育雛場均已投產(chan) ;與(yu) 此同時,年處理15萬(wan) 噸雞糞的太運有機肥、年產(chan) 3萬(wan) 噸飼料廠均已投入使用。

  “現在這個(ge) 項目是西南地區最大的孵化中心,占據西南地區約30%的市場。”該項目總經理賈新衛介紹說,該項目直接帶動了6000餘(yu) 名農(nong) 民從(cong) 事上下遊產(chan) 業(ye) 。得益於(yu) 華裕農(nong) 科的加入,豐(feng) 都已構建起一個(ge) 從(cong) 蛋種雞養(yang) 殖、小雞育雛、蛋肉雞養(yang) 殖到加工的全產(chan) 業(ye) 生態鏈,該產(chan) 業(ye) 鏈條的年產(chan) 值將近20億(yi) 元。

  河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hui) 對口支援處處長王立剛表示,30多年來,河北省圍繞豐(feng) 都特色農(nong) 業(ye) 、民俗文化、商貿旅遊等,通過舉(ju) 辦會(hui) 展節會(hui) 、製作宣傳(chuan) 資料、發布招商信息等方式,幫助引進項目66個(ge) 、協議投資近83億(yi) 元,為(wei) 培育壯大豐(feng) 都產(chan) 業(ye) 提供了支持。

  守望相助 助推豐(feng) 都走上振興(xing) 路

  在豐(feng) 都的畜禽產(chan) 業(ye) 中,地位能和“雞”比肩的是“牛”。發展以牛和雞為(wei) 主導的畜禽產(chan) 業(ye) ,是豐(feng) 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的重要途徑。

  高家鎮是豐(feng) 都最早發展肉牛養(yang) 殖的鄉(xiang) 鎮,也是豐(feng) 都肉牛的主產(chan) 地之一。規模化養(yang) 殖肉牛在帶來收益的同時,也為(wei) 高家鎮帶來了不小的汙染。“那個(ge) 時候一走進村裏,就能聞到很大的牛糞味,房前屋後的糞水和垃圾隨處可見……”在高家鎮基礎設施和人居環境相對落後的建國村,老人們(men) 對當時的環境記憶猶新。

  為(wei) 有效改善這一狀況,河北省累計投入對口支援資金1741萬(wan) 元,重點支持高家鎮建國村打造重慶市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村試點,全力開展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補齊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短板,同時結合當地“彩農(nong) 山鄉(xiang) ,厚慈建國”的文化特色,開發厚慈濕地公園……偏遠山村變身美麗(li) 鄉(xiang) 村,村民們(men) 的幸福指數在不斷提高。

  據介紹,類似整治在高家鎮全麵鋪開,隨之當地麵貌不斷煥新,群眾(zhong) 幸福指數持續提高。而今的高家鎮,已經成為(wei) 全國重點小城鎮、重慶市十大經濟強鎮和中心集鎮。建國村更是躋身重慶市20個(ge)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鎮村之列。

  “現在環境美了,來的遊客多了,我還開了超市當老板,吃上了旅遊飯!”說起現在的生活,建國村村民楊愛軍(jun) 笑得合不攏嘴。“家裏幹淨,村裏漂亮,沒有河北對我們(men) 的對口支援,能過上這樣的好日子還真是不敢想。”

  來自河北省發改委的數據顯示,30多年來,河北省對重慶市豐(feng) 都縣累計無償(chang) 援助資金2.276億(yi) 元,啟動各類幫扶項目185個(ge) ,惠及25.1萬(wan) 人。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