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人民融觀察)

發布時間:2023-03-07 16:47: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如何培養(yang) 拔尖創新人才?怎樣加快義(yi) 務教育優(you) 質均衡發展?“雙減”進展情況如何?如何強化學前教育普惠發展?……在人民網開展的2023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調查中,“教育人才”成為(wei) 熱詞。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怎樣推動教育現代化成為(wei) 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

  各級黨(dang) 委政府始終把教育事業(ye) 放在優(you) 先發展的戰略位置。代表委員表示,要認真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講話精神,準確把握教育事業(ye) 發展麵臨(lin) 的新形勢新任務,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以教育現代化為(wei) 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提供強有力支撐。

  著力培養(yang) 拔尖創新人才

  “隻有持續加大各類人才計劃對基礎研究人才支持力度,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擔重任,才能不斷壯大科技領軍(jun) 人才隊伍和一流創新團隊。”天津大學副校長明東(dong) 委員說,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yang) ,事關(guan)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事關(guan) 民族複興(xing) 偉(wei) 業(ye) ,是一項基礎性、先導性工程,具有重大戰略意義(yi) 。

  複旦大學物理學係教授、廣東(dong) 以色列理工學院校長龔新高代表建議,應構建多元化多層次的人才選拔培養(yang) 體(ti) 係,“圍繞選拔、培養(yang) 、評價(jia) 、使用、保障等,持續探索創造有利於(yu) 人才成長的機製和環境,為(wei) 優(you) 秀人才湧現提供沃土。”

  明東(dong) 委員建議,高校應充分發揮人才培養(yang) 主力軍(jun) 、主陣地作用,建立“通專(zhuan) 整合、貫通培養(yang) ”的人才培養(yang) 新體(ti) 係,著力增加課程含金量,探索學科交叉性,提高選擇自由度,突出發展進階性,打破學習(xi) 天花板,全麵提升基礎學科的育人能力和水平。

  深化校外培訓治理

  “經過治理,校外培訓機構已大幅壓減,培訓市場野蠻生長現象得到遏製,但仍存在一些問題。”浙江省鎮海中學黨(dang) 委書(shu) 記張詠梅代表調研發現,一些校外培訓機構以“一對一私教”“高端家政”等名義(yi) 違規開班現象仍然存在。她建議,可通過互聯網平台公開校外培訓機構信息,由教育行政部門、消費者和第三方監管機構定期對校外培訓機構的信用度、誠信度、教學水平、服務質量等進行評價(jia) ,形成良性循環。

  “破立並舉(ju) ,治理違規校外培訓的同時,還應有效推進課後服務。”北京市東(dong) 城區史家教育集團黨(dang) 委書(shu) 記、總校長洪偉(wei) 委員建議,探索“學生舉(ju) 手,校、家、社應答”的機製,針對學生的課後學習(xi) 需求,通過建立“校外課後服務地圖”“課後服務社會(hui) 資源白名單”等形式,讓家校社整體(ti) 參與(yu) 進來,以不斷提升課後服務質量,支撐實現“雙減”工作目標。

  “校外培訓作為(wei) 學校教育的補充和延伸,應更多地在學生素養(yang) 提升和全麵發展上下功夫,特別是在體(ti) 育、藝術、科技等非學科類領域,豐(feng) 富學生的課餘(yu) 生活。”東(dong) 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校長邵誌豪代表認為(wei) ,對校外培訓監管的同時也要優(you) 化引導,培訓機構應嚴(yan) 格遵守國家對教師資格的基本認定,適時加強教育方法和理念的更新,提升教師業(ye) 務水平。

  推動學前教育普惠發展

  從(cong) 重視學前教育到辦好學前教育,再到強化學前教育普惠發展。從(cong) 幼有所育到“幼有優(you) 育”,人民群眾(zhong) 對學前教育有了更多期待。

  四川省教育廳副廳長蔡光潔委員帶來了四川的一組數據:近3年新建改擴建公辦園1179所,治理整改小區配套園872所;截至2022年,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92%,普惠性幼兒(er) 園覆蓋率達到85.9%。

  “鄉(xiang) 村教育仍然是中國教育現代化建設的短板。”北京師範大學國家高端智庫教育國情調查中心主任張誌勇委員認為(wei) ,我國教育整體(ti) 上已經實現了從(cong) “有學上”向“上好學”的轉變。在強調共同富裕、促進教育公平的今天,推進城鄉(xiang) 教育一體(ti) 化發展、補齊鄉(xiang) 村教育“短板”變得更為(wei) 迫切。

  隨著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率大幅提升,幼師隊伍建設尤其是農(nong) 村牧區幼師短缺問題值得關(guan) 注。內(nei) 蒙古師範大學民族學人類學學院教授納日碧力戈委員呼籲,加大對鄉(xiang) 村教師的支持力度,努力給農(nong) 牧區幼兒(er) 特別是留守兒(er) 童提供溫暖的學前教育環境。

  (本報記者李家鼎、趙曉曦、張棖,人民網記者孫競參與(yu) 采寫(xie) )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