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場內外為“城市更新”建言獻策:以人為本,建設有溫度的品質城市
2022年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65.2%,江蘇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74.4%。城市已進入由大規模增量建設轉向存量提質改造和增量結構調整並重的發展階段。在存量時代,城市到底需要注入什麽(me) ?如何實現可持續的城市更新,不斷增強人民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會(hui) 場內(nei) 外響起熱議聲。授權地方試點,
推動市場力量深度參與(yu)
環境汙染、交通擁堵……我國城鎮化快速發展進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城市病”,需要通過城市更新行動逐步解決(jue) 。此外,隨著我國建設水平快速提升,老城區與(yu) 新城區的規劃建設標準存在較大差距,也需通過城市更新行動提升人居環境的均好性。
全國政協委員、省政協副主席、省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廳廳長周嵐調研發現,從(cong) 當前各地實踐情況看,城市更新項目大多數還是以政府推動為(wei) 主,市場力量參與(yu) 不足,這影響著城市更新行動實施的可持續性。堵點主要集中在兩(liang) 方麵:一方麵,市場力量介入城市更新項目實施的難度較大,相較淨地出讓的房地產(chan) 開發,城市更新項目往往實施周期長、盈利低,即期資金平衡難;另一方麵,地方政府推動城市更新工作受到製度約束,現行的製度規則不能適應建築類型眾(zhong) 多、產(chan) 權構成複雜、群眾(zhong) 需求多元的城市更新實踐要求。
周嵐建議,在國家城市更新立法和其他上位政策出台前,由國務院授權地方政府綜合試點。通過綜合試點授權,支持地方政府製定適用於(yu) 城市更新複雜情況下有利於(yu) 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hui) 參與(yu) 的土地、產(chan) 權、規劃、建築、消防、審批、資金等領域的破題路徑,為(wei) 國家立法提供先行先試的可複製、可推廣經驗的實踐基礎。同時,她認為(wei) 需探索政府自上而下引導和市場自下而上參與(yu) 的可操作路徑。
推動城市更新可持續,錢從(cong) 哪兒(er) 來是一大難題。周嵐建議,鼓勵市場力量參與(yu) 城市更新,實施建設運營一體(ti) 化。支持參與(yu) 更新的經營主體(ti) 提高物業(ye) 持有比例和期限,以長期運營收入平衡更新改造的投入,推動開發主體(ti) 由“一蹴而就的房地產(chan) 開發商”轉變為(wei) 更新地區的長期運營商。
當下,我省各地正積極推進城市更新,在實踐中探索可持續的更新模式。無錫市住建局局長陳雪峰介紹,無錫探索城市更新統籌平衡機製,立足更新區域基礎條件,實施“更新基金+項目投入+產(chan) 業(ye) 導入”,實行產(chan) 融互動、產(chan) 城一體(ti) ,實現“更新一點,繁榮一片”。古運河公園及梁溪河綜合整治等項目,在片區更新中著力拓展優(you) 化商業(ye) 、產(chan) 業(ye) 發展空間,致力提升運營附加值,為(wei) 城市更新持續健康推進做出了初步嚐試。
做好頂層設計,
更新中“見物見人見生活”
“城市更新工作正逐步深入,但國家層麵尚沒有明晰的頂層設計,政府部門、社會(hui) 公眾(zhong) 、專(zhuan) 家學者對城市更新的理解和認知存在差異。”全國政協委員、南京市政協主席王立平認為(wei) ,亟須加強城市更新頂層設計,關(guan) 注實踐熱點難點,吸收各地有益經驗,盡快出台城市更新的宏觀指導性文件,在廣義(yi) 狹義(yi) 內(nei) 涵、體(ti) 製機製、政策規範乃至法律法規層麵進行係統謀劃,並與(yu) 老城保護、曆史文化保護等政策相銜接,推動國家、省、市層麵全麵統籌,引領政府、市場、公眾(zhong) 多元參與(yu) ,助力城市更新穩步有序實施。
王立平建議,健全與(yu) 存量更新改造相適應的政策法規體(ti) 係。比如,根據公共設施供給、招商引資、舊房拆除等因素,綜合評定城市更新項目的公益性貢獻,通過經營性開發量指標獎勵係數彈性設定、創新土地出讓年期約定和土地價(jia) 款計算規則等方式,支持城市更新項目落地實施。
城市更新是一項係統工程,需聚力破解更新體(ti) 係建設不夠係統完善、資金渠道不夠豐(feng) 富多元、政策支撐不夠精準高效等難題。全國人大代表,金陵石油化工有限責任公司黨(dang) 委書(shu) 記、執行董事張春生建議,從(cong) 國家層麵製定專(zhuan) 門的城市更新法,用法治思維和方式解決(jue) 城市更新中的痛點難點堵點。需注重解決(jue) 城市更新過程中的土地問題,改革招拍掛供地製度、完善不動產(chan) 登記製度,明晰不動產(chan) 權利人的權利與(yu) 義(yi) 務體(ti) 係,建立健全共有產(chan) 權登記製度和信貸、稅收支持政策。另外,還要健全規劃技術標準,使之盡快適應城市更新的特殊要求。
“城市更新不應僅(jin) 限於(yu) 建築本身的更新,還有經濟發展模式、基層治理方式、人民共同參與(yu) 等全域更新。”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秦淮分局局長、秦淮區城市更新辦公室常務副主任李建波認為(wei) ,要從(cong) 人的需求出發,在更新中“見物見人見生活”,建設有溫度、有顏值、有人情味的品質城市。
加強規劃引領,
保護曆史風貌和城市肌理
“城市更新不僅(jin) 是修補、修複,更要通過更新激活發展空間。”全國人大代表、南京圖書(shu) 館參考谘詢部主任劉忠斌認為(wei) ,要充分用好規劃“指揮棒”,在城市更新中保護好曆史文化風貌和城市肌理,重視文化因子的保護傳(chuan) 承和挖掘。更新地塊要和周邊古跡景點整體(ti) 規劃,相得益彰。通過城市有機更新,讓沉睡在尋常巷陌的人文景觀“蘇醒”。
在王立平看來,城市更新在實踐中最重要也最緊迫的是加強規劃引領,理清城市更新的規劃脈絡。他建議從(cong) 國家層麵構建清晰明確、相對統一、便捷高效的城市更新規劃引導體(ti) 係,指導地方建立“總體(ti) 規劃—專(zhuan) 項規劃—控製性詳細規劃—項目更新方案”相互銜接的工作體(ti) 係,既強調詳細規劃的法定性、專(zhuan) 項規劃的專(zhuan) 業(ye) 性,也要兼顧城市體(ti) 檢的針對性、項目實施的可行性,切實規範各地的規劃編製和服務保障,推動城市更新可持續發展。
“不能片麵地理解城市更新,如果采取簡單化的拆建更新,將對許多曆史城市、曆史城區、曆史街區造成嚴(yan) 重破壞。”東(dong) 南大學建築學院教授陽建強認為(wei) ,更新帶給城市的不應是短期經濟收益,地方政府應有綜合思維,思考更新項目對經濟、民生、社會(hui) 等多方麵的影響。通過科學合理規劃,有效治理“城市病”,恢複城市活力。“高質量的更新能增加城市人文氣息,讓城市密布可看可逛的地方,拉動旅遊經濟,增強城市對人才的吸引力,推動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他說,新時期城市更新尤其要強調以人為(wei) 本,規劃建設者應遵循“人民城市為(wei) 人民”理念,以“規劃主導、專(zhuan) 家谘詢、公眾(zhong) 參與(yu) 、社會(hui) 監督”的實施機製,改善、優(you) 化公共空間,提升城市的居住舒適度。(白雪 劉春)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