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張家口:厚築綠美屏障 夯實兩區生態發展根基
人民網石家莊3月12日電 近年來,河北省張家口市統籌山水林田湖草係統治理修複,大力度實施造林育林護林、退耕還草還濕、濕地保護恢複等生態工程,厚築了綠美屏障,改善了生態環境,實現了生態顏值與(yu) 綠色產(chan) 業(ye) 發展攜手並進,夯實了兩(liang) 區生態發展根基。
“過去河麵窄得像閃電一樣,這兩(liang) 年地下水漲了,灤河河麵寬了,轉彎處都連成一片了。”站在閃電河濕地公園內(nei) 的一處觀景台上,濕地管理區工作人員指著變寬的河道說。
截止到2022年底,張家口市森林麵積達到2760萬(wan) 畝(mu) ,森林覆蓋率達到50%,草原麵積1595.35萬(wan) 畝(mu) ,草原綜合植被蓋度73%,濕地保護率40%,自然保護地20處,野生動物500種,林業(ye) 草原產(chan) 值1000億(yi) 元,生態旅遊年均500億(yi) 元,創建省級森林城市7個(ge) 、省級森林鄉(xiang) 村96個(ge) ,京津後花園生態底色更加靚麗(li) 濃厚。
據了解,張家口市堅持圍繞“一核(冬奧核心賽區)、兩(liang) 沿(沿河、沿路)、三環(環城、環鎮、環村)、四帶(防風固沙帶、水土保持帶、水源涵養(yang) 帶、生態經濟帶)”整體(ti) 布局,完成營造林1138萬(wan) 畝(mu) ,森林覆蓋率提高到50%,崇禮奧運會(hui) 核心賽區森林覆蓋率超過80%,實施壩上地區休耕種草180萬(wan) 畝(mu) ,完成京津風沙源草地治理項目18.1萬(wan) 畝(mu) 。
“如今,張家口市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建成蔚縣壺流河、陽原桑幹河和涿鹿桑幹河3座國家級濕地公園,新增濕地公園麵積7.03萬(wan) 畝(mu) ,野生植物由原來的106種增加到318種,野生鳥類由原來的169種增加到192種。”河北省林業(ye) 和草原局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張家口市康保縣成為(wei) 全球最大的遺鷗棲息地與(yu) 繁殖地,被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hui) 授予“中國遺鷗之鄉(xiang) ”稱號。積極恢複沼澤濕地12.6萬(wan) 畝(mu) ,濕地麵積達348萬(wan) 畝(mu) ,濕地率由6.1%提高至6.3%。
此外,河北省林業(ye) 和草原局爭(zheng) 取省級以上林業(ye) 和草原項目資金11.4億(yi) 元,實施各類林草項目31個(ge) ,築牢了綠色產(chan) 業(ye) 根基。新增林下經濟麵積1萬(wan) 多畝(mu) ,經濟林提質增效2多萬(wan) 畝(mu) ,建設各類林草產(chan) 業(ye) 基地2000多畝(mu) ,培育苗木6.97萬(wan) 畝(mu) 。充分利用現有林業(ye) 生態等優(you) 質資源,大力發展體(ti) 育文化旅遊產(chan) 業(ye) ,推出冬奧冰雪遊、草原生態遊、康樂(le) 休閑遊等6大主題20條生態文化旅遊精品線路。
“張家口提出不僅(jin) 要建好生態環境,更要實現綠色發展,實現生態興(xing) 市、生態強市。”張家口市發改委主任白晶表示,張家口市把培育壯大綠色產(chan) 業(ye) 作為(wei) 核心支撐,加快推動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目前,體(ti) 育文化旅遊、冰雪、大數據、可再生能源、現代製造、綠色農(nong) 牧六大綠色產(chan) 業(ye) 占GDP比重已接近50%。(周博、王鐵軍(jun)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