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本裏的愛心清單(點讚新時代)
“2023年3月18日,雨,餘(yu) 姚富巷新村44幢,何師傅,更換漏電保護裝置。”
“2023年3月14日,陰,餘(yu) 姚黃家埠鎮回龍村,沈奶奶,維修電飯鍋。”
“2023年3月12日,晴,上虞振興(xing) 新村,朱師傅,維修日光燈。”
國網寧波供電公司臨(lin) 山供電所裝表接電工人沈軍(jun) 的工具包裏,除了老虎鉗、剝線鉗、盤線等,還有一個(ge) 破舊泛黃的筆記本,裏麵密密麻麻記錄著的,是他的愛心清單。遇到群眾(zhong) 提出需求,沈軍(jun) 就在筆記本上記一條備忘;事情做完後,他就會(hui) 在對應的記錄上打個(ge) 鉤。
十幾年來,本子記完了3個(ge) ,這樣的記錄也積累了上千條。
沈軍(jun) 今年43歲,作為(wei) 一名裝表接電工人,他常常利用空餘(yu) 時間,為(wei) 獨居老人、殘疾人等免費提供家電維修服務。
“沈師傅,能來這裏看看嗎?”看著一直黑屏的電視機,餘(yu) 姚市黃家埠鎮的沈大伯犯了愁,他輾轉通過社區聯係到沈軍(jun) 。
接到電話,沈軍(jun) 二話沒說,拎著工具包就往黃家埠鎮趕。簡單檢查後,沈軍(jun) 立刻就發現了問題所在。更換信號接收器、通電、開機,電視畫麵恢複了正常,沈大伯很開心。“下回電視再出毛病,您就直接打我電話。”沈軍(jun) 從(cong) 筆記本上撕下一張紙,寫(xie) 上電話號碼,遞給了沈大伯。
沈軍(jun) 上學時並沒有學過電器維修,現在的好手藝全靠自學鑽研。碰到複雜的家電難題,哪怕花上四五天時間,他也要想辦法把故障解決(jue) 。說起這些,妻子顧金煉很理解:“他就是個(ge) 熱心腸。”
妻子娘家在杏山村,每次過去,沈軍(jun) 總要幫村裏的老人們(men) 解決(jue) 家電問題。“有些老人獨居在家,東(dong) 西壞了也找不到人,我能幫就多幫些。”沈軍(jun) 說。
一年冬天,餘(yu) 姚大雪,杏山村積雪封路。村裏一位90多歲的老人家裏插座熔斷器故障,導致停電。聽到消息,沈軍(jun) 提著工具包,走了兩(liang) 個(ge) 半小時的山路趕過去,解決(jue) 了故障。
閑暇時,沈軍(jun) 常常瀏覽當地的網上論壇。一次,沈軍(jun) 在論壇上看到,一位老人呼吸機壞了,返廠維修起碼需要半個(ge) 月的時間,家人很著急。沈軍(jun) 結束工作後馬不停蹄地就往老人家裏趕。
“還好是虛驚一場,軸承損壞,彈珠碎裂,換一個(ge) 合適的就行。”沈軍(jun) 用輕鬆的口吻告訴這家人。可為(wei) 了找到儀(yi) 器配套的零件,他找遍了餘(yu) 姚大大小小的五金市場。
“雖然辛苦,但做好事很開心。”沈軍(jun) 說,看著筆記本上的一條條記錄,他覺得自己的付出很有價(jia) 值。
如今,國網寧波供電公司專(zhuan) 門成立了“沈師傅小家電修理鋪”,為(wei) 弱勢群體(ti) 免費提供電器修理服務。沈軍(jun) 的很多同事也加入了修理鋪,大家碰到問題一起鑽研,遇到求助紛紛伸出援手。
“很多故障都是小毛病,但如果處理不及時,後果可能很嚴(yan) 重。”一陣手機鈴聲響起,沈軍(jun) 揣上筆記本,拿起工具包,匆匆出發了。沈軍(jun) 的筆記本上,又多了一條記錄。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